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產業化

工業化

金融化”會是接下來整個國內電影產業的三個特徵

市場逐步回暖。

隨着國慶檔對電影市場的升温,就目前來説整個電影市場有逐步回暖的趨勢。在整個第四季度,還有部分優質影片入市,相比二三季度來説整個市場還是有希望迎來一個比較理想的收官階段。

剛剛閉幕的北影節,成為了整個產業“發聲”的一個聚集地。對於過去一整年的覆盤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依然能夠看到整個產業未來的“風口”。就從北影節的覆盤來看,產業化、工業化、金融化必然是整個國內電影產業未來的三個特徵。

疫情對於電影產業的重創已經是既定事實,在全球電影產業“大洗牌”的低谷期,國內電影產業能夠迅速復工,某種程度上搶佔了時間上的先機。但這並不意味着能夠恢復到疫情之前,原因在於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流動的狀態。

疫情之前的中國電影產業就處於一個轉型的變革前期,而疫情之後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也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所以,電影產業的發展某種程度上就站在了一個“新風口”,迴歸到產業本質才能在未來取得更大的突破。

北影節作為一個“平台”,在暑期檔過後國慶檔來臨之前,給予了整個產業重新“把脈”的機會。

1

資本

金融化,必然是未來的大趨勢。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相比2016年整個電影市場的“資本狂歡”,如今的電影市場已然來到了一個資本退潮的低谷期。資本的迅速撤離,一方面在於疫情前電影市場就呈現出一些“天花板”式的發展瓶頸,想要讓產業和資本結合的密度增高,必然需要整個產業持續轉型。但在當時的階段裏,頭部化效應加劇,兩級分化過於明顯,對於資本來説就處於一個溢價和無價的兩極之地。

另一方面,連續兩年的疫情讓資本也迅速看清了傳統電影產業所面臨的“脆弱性”。實際上在整個電影發展的歷史進程裏,電影產業的發展都沒經歷過如今的“劫難”。電影院長期的關停以及互聯網消費的崛起,對於傳統的電影商業模式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所以自身的脆弱性加上新消費形勢的崛起,讓資本對於整個產業的視角發生了變化。

在北影節,關於投融資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從結果上來看,也的確有一些實際措施讓整個產業看到了希望。

作為北影節長期的合作伙伴,在中國電影投融資峯會的現場,北京銀行正式推出“電影+”版權質押貸融資產品,以電影優質版權為核心,圍繞電影及電影延伸產業鏈,再次升級電影金融融合服務供給。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從更具體的角度來看,北京銀行針對初創期,推出了文創普惠貸;還有依託於政府的文化的貸款補償政策推出文信貸;針對文化園區我們的小微企業有文園貸;針對成長期的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專門針對信用貸款,還有項目的貸款,專門針對影視這個項目提供專有的融資服務;還有針對成熟期的企業,比如説他的併購,上市輔導和發債等等都可以進行一個提供,

據悉,北京銀行迄今已為9700餘家文化企業提供信貸資金逾3600億元,其中為1000多家影視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過240億元,參與了《戰狼2》、《奪冠》、《你好,李煥英》等影片的投融資工作。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一直以來,金融化都是好萊塢支撐整個全球發行體系的核心命脈,但是在國內往往只是少數頭部公司的“專利”。缺乏足夠的商業體系支撐以及完整的產融結合模式,讓影視公司始終無法和金融結合的更緊密。

但是從北影節北京銀行一系列的實際舉措來看,起碼產融結合已經步入了正軌。除了北京銀行長期推出的金融產品外,在疫情爆發後北京銀行也第一時間推出京城貸,主要針對有融資的企業,解決在疫情期間資金鍊的影響。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對於影視產業來説,金融“輸血”是一個必然。在一個圍繞着“資金、資源”為軸心的內容產業,倘若缺乏足夠的資本形成投入產出的循環,僅僅依靠產業內容有限的資本,那整個產業想要獲得理想的發展態勢將極其困難。而反過來,一旦產業同金融的通道打開,整個產業想要迅速回暖並非沒有希望。

2

產業

產業化進入到了產業對話的核心主陣地。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在整個電影市場年票房突破600億之後,產業的主流聲音已經逐漸開始思考中國電影產業的產業化發展趨勢。但是由於兩年的疫情,現實的困境某種程度上聲浪高於了對於未來的探討。

在北影節期間,關於產業化的問題一共有三個部分:一是5G影響;二是IP授權及衍生開發;三是實景娛樂以及影都建設對於經濟的帶動。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在今年北影節的論壇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認為互聯網對於電影行業的影響,首先體現在科技創新的發展實現了觀眾觀影的便利化。但隨着區塊鏈和5G的發展,可能會在未來改變行業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裏,流媒體平台和電影在商業模式上的確做出了一些改變。例如在去年疫情期間,《肥龍過江》等影片就採取了“單片點播”的模式直接入網。隨後流媒體平台順勢推出了“雲影院”,這是現階段互聯網平台和傳統影院售票模式的一種結合。

雖然傳統線下影院消費不會被取代,但是互聯網消費的便捷趨勢以及內容渠道模糊化,是否會因為5G技術更普及從而讓流媒體觀影成為更主流的選擇,實際上是整個產業接下來所需要關注的重點。

此外,今年的北影節閉幕式和頒獎典禮採用實時多點連線技術,通過網絡雲端與現場同步參與閉幕式頒獎典禮。電影節通過運用虛擬技術,在影像上加入“天壇獎”虛擬獎盃,顛覆了傳統國際電影節的模式。

這可以看作是疫情下的“應變之舉”,但也應該看到隨着5G和雲時代的來臨,雲端化必然會革新整個產業多個環節的現有模式,促進電影產業的迭代升級。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此外,在IP授權和衍生領域,根據相關數據披露,2019年我國的電影票房是642億人民幣,衍生收入891億人民幣。去年授權商品零售額達到1106億人民幣,其中有58%來自於影視娛樂品牌的授權。圍繞品牌授權業,目前在上海、香港、深圳形成了三個大的交易市場,

儘管國內IP授權和衍生產業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但是在論壇上,也能看到博納成立博納優品等佈局,對外品牌授權形成統一的出口。

在本屆北影節上,還設立了懷密線的“開往影都的列車”。懷密線由北京北站出發,終到古北口站,串聯了西城、海淀、昌平、懷柔和密雲五區。再加上懷柔“中國影都”的持續發展,能夠看到電影對於周邊經濟帶動有更大的可能性。

3

青年

新人才的“工業邏輯”。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這兩年,各大電影節創投成為了整個電影節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從中可以看出整個產業對於新人才的迫切渴求。但是從實際的發展過程來看,不少電影節的創投項目大多“銷聲匿跡”。

從創投項目走到市場完成整個流程的“閉環”,實際上是對創投的基本要求。但是由於大量創投單元林立,創投項目也參差不齊。缺乏足夠的“工業邏輯”,實際上讓很多創投項目反而浪費了整個產業的資源。

北影節創投在一些特徵上能夠看到,電影節作為一個平台所做出的努力。例如,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項目創投從2020年12月底開始徵集,經歷九個多月的初審、複審、培訓工作,終選出入圍終審路演的17個項目。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但終審路演並非只是項目”藝術闡述”,評審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對青年影人和創投項目“面向產業、面向市場、面向觀眾”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活動當天還有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本屆項目創投特別增設市場決策團,邀請了20位來自業內一線影視制宣發公司的代表,組成“市場決策團”,從產業視角出發,對17個項目進行電影創作、市場可執行性、商業潛力等多維度的綜合考量,從入圍終審的17個項目中各自評選出最具投資潛力和市場可能性的電影項目。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而且在今年

青年影人論壇上,主題也是“工業意識與主流表達”。

從這兩方面都可以看出,北影節對於創投項目的定位是清晰的,創投項目究竟是藝術至上還是培養具有“工業思維”的市場化人才,這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兩條路。

從整個產業的需求來看,2017到2019年電影市場之所以能夠迸發出活力,從而推升整個電影達到一個新的市場高度。關鍵在於“新人才、新類型、新題材”的逐步確立,從產業的角度來説也必然需要能夠進入主流市場的人才形成體系。

在北影節期間,能夠聽到的主流聲音在於在文化強國戰略力電影所應該處於優先發展的位置。作為與大眾接觸密度極高,大眾化效應極強的電影,對於其他文娛產業以及經濟發展的帶動影響是值得肯定的。而明確未來整個產業的發展特徵,只有抓住產業的“風口”,電影節才能獲得更大的產業認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70 字。

轉載請註明: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