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加盟”公募基金“抱團”醫療消費 後市分歧加大

  4月以來,A股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2020年年報以及2021年一季報,QFII、公募基金等機構的調倉換股路線成為市場焦點。

  整體而言,今年一季度,QFII大幅減持了金融行業,小幅減持了信息技術行業,增持了醫療保健、日常消費、可選消費等。這與公募基金偏好的板塊呈現出一致性。一季度,大消費板塊在公募基金配置的佔比從2020年四季度的49.29%下降至48.61%,未出現明顯變化。

  另外,市場對A股接下來的走勢以及佈局方向出現了分歧。有私募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機構資金相對保守,傾向於選擇被錯殺的白馬或低估藍籌,市場資金在主題機會中反覆博弈,A股市場近期可能迎來預期分歧的調整期。

  QFII加倉消費和醫療

  根據數據,截至4月21日,已披露今年一季報的上市公司中,共有70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其中,QFII新進(與去年四季度末對比,下同)個股達36只,另有14只個股獲QFII增持。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奧本海默基金公司增持了1657.06萬股恆瑞醫藥,截至一季末,奧本海默持有的恆瑞醫藥市值在後者流通股中的佔比為1.5%,較去年末上升了0.31%;摩根大通銀行增持了迴天新材,增持後,其持股市值在迴天新材流通股中的佔比為4.09%,較去年末上升了3.30%;安本環球中國A股基金增持了867.99萬股華測檢測,增持後,其持股比例上升為2.11%。

  同時,今年一季度加倉A股較多的QFII包括:法商法國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出現在8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則同時重倉了信捷電氣洪通燃氣艾德生物等8只個股,而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該公司已經重倉了迴天新材三諾生物健帆生物等4只個股;此外,摩根大通銀行也新進成為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此外,從雖然被減持但前十大流通股中仍然有QFII的個股來看,德美化工萬華化學東方雨虹被QFII減持數量居前。同時,QFII減倉方向也包括化學原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食品製造業以及醫藥製造業等。

  整體而言,“QFII/RQFII今年一季度大幅減持了金融行業,小幅減持信息技術行業,增持了醫療保健、日常消費、可選消費、材料行業”。金樟投資研究員董海博向記者分析,這可能是由於去年四季度以來,金融行業的邏輯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兑現,而醫療保健等行業經歷了一季度的回調,已呈現出一定的性價比。

  對比來看,QFII一季度加倉的方向與公募基金的重倉板塊相似度較高。統計數據顯示,在公募基金一季度的持倉中,消費、食品飲料行業以及醫藥行業的佔比仍然較高。

  截至4月22日,已有92.7%的公募基金公佈了一季報數據,招商定量任瞳團隊根據公募基金一季報數據估算,前期大家預估的消費板塊抱團瓦解實際上並未發生,大消費板塊配置的佔比從2020年四季度的49.29%下降至48.61%,下降比例並不明顯。金融地產板塊和週期板塊佔比抬升,分別從6.7%提升至8.1%,從26.45%提升至26.47%。

  同時,任瞳團隊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募基金持倉佔比較高的前幾大行業的排名也沒有發生變化。食品飲料佔比從去年四季度的20.4%下降到了19.8%,只下降了0.6%個百分點,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佔比從9.1%下降至7.5%;而醫藥、電子行業反而有所上升,醫藥從16.8%上升至17.6%,電子從10.5%上升至11.4%。另外,今年一季度,配置增幅最大的是電力及公用事業、煤炭、銀行,跌幅最大的是通信、非銀行金融與綜合。

  北向資金加速買入電子、金融、醫藥

  從近一個月北向資金的流向來看,買入較多的以電子、銀行、非銀、醫藥行業為主,賣出較多的則主要包括食品飲料、電氣設備等行業,具體標的以前期抱團的高估值個股為主。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指出,觀察投資方向可以看到,業績增長持續性和估值匹配度指標在標的選擇中的重要性提升,説明當前北向資金心態還是比較謹慎,“偏防禦”品種更受青睞。

  “北向資金近期也出現了一定風格切換跡象,逐步加倉了芯片、面板等科技類、消費類板塊以及銀行板塊個股,略微減倉了製造、光伏等高位個股。” 龍贏富澤資產高級研究員宋海躍強調,這反映出北向資金對A股各行業景氣度的分析和研判出現了變化。

  他認為,疫後經濟復甦進入後期,上游大宗商品的通脹效應逐步影響了中游製造企業的業績表現,製造業的預期兑現進入尾聲。而社零數據大幅轉好、五一長假預期火爆表明消費行業已經成為現階段最大預期所在。同時,智能車重磅事件、芯片的自主替代逐步落地,科技行業在當前估值水平具有較高性價比。以價值為導向的北向資金為市場指明瞭中長期方向,值得深入跟蹤研究。

  A股後市存兩大分歧

  宋海躍談到,目前市場中各類資金尚未形成一致預期。從歷史行情看,在半年報公佈前,市場往往處於業績披露真空期。目前在經過疫後經濟復甦和順週期通脹預期後,績優白馬股集體上漲,需要在此期間消化估值、整理預期。

  “在此期間,產業邏輯往往很難被業績證偽,主題型投資可能有所抬頭,呈現此起彼伏的市場格局。可以看到,智能車、氫能等題材已經逐步成為市場主流。機構資金相對保守,選擇被錯殺白馬或低估藍籌,市場資金在主題機會中反覆博弈,A股市場近期可能迎來預期分歧的調整期。”他強調。

  在袁華明看來,當前市場分歧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對大盤走勢有不同看法。一些投資者比較悲觀,認為震盪盤整格局會持續較長時間,不排除大盤繼續下行的可能性;另一些投資者認為當前已是底部區域,年內會展開上攻行情。

  其次,投資者在板塊方向上也有分歧。一部分投資者認為科技成長等“偏進攻”品種是長期方向;另一部分投資者認為估值過高正在成為“偏進攻”品種上漲的難以克服的阻力,高估值品種還有調整壓力,低估值防禦品種機會更多。

  董海博認為,年前一波行情漲幅太高,即使有所回調,現在核心資產的性價比還是不盡如人意,現在市場沒有一個明晰的主線,投資者對於下階段市場的整體走勢有分歧。此外,市場對於經濟增速和接下來流動性的預期也存在一定分歧,這都會影響對於A股市場的判斷。

  談及二季度的投資策略,富達國際中國區股票投資主管、基金經理周文羣表示,“在通脹預期抬頭的宏觀環境下,預計股市繼續震盪的可能性較大。疫苗發展、經濟復甦和政策走向仍然是主導市場方向的三大重點。板塊方面,我們較為看好有業績支撐的順週期板塊、業績穩定性高的消費板塊,以及受益於市場集中度提升、進口替代的一些建材、工業板塊。”

  平安基金薛冀穎談到,目前國內流動性已經有所收緊,並且國內經濟已經恢復得比較好,一些資金也開始脱虛向實,這些因素使一些高估值但經營情況不達預期的個股有較大的下行風險,往後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的景氣度變化和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

  他認為,接下來市場風格可能相對會比較均衡,跟前兩年投資機會主要集中於科技和消費領域不同,其他一些領域也會有機會,總體來説未來個股分化將加大,對個股的篩選更加重要,需加大對行業和個股的研究深度。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7 字。

轉載請註明: QFII“加盟”公募基金“抱團”醫療消費 後市分歧加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