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瑞信回應來了!“產品募集還未結束 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

​​

工銀瑞信回應來了!“產品募集還未結束 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

日前,工銀瑞信基金髮布公告稱,知名基金經理王君正因個人原因離任。此公告引發公眾關注。

據悉,王君正旗下管理了工銀瑞信美麗城鎮、工銀瑞信豐盈回報、工銀瑞信精選平衡、工銀瑞信優質成長等四隻基金產品。

此外,尚未發售的工銀瑞信恆嘉原定的基金經理也是王君正。由於擬任基金經理王君正離職,原本計劃於8月15日開始發售的該產品,其發行時間調整到了10月17日。

目前公募基金經理已經超過3000位,一些明星基金經理也頻現離職,比如今年以來傳出離職消息的中歐基金周應波、興全基金董承非、華安基金崔瑩、易方達基金林森等,當然也包括此次離職的工銀瑞信基金王君正。

對此,工銀瑞信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回複稱,基金經理離職屬正常現象,新基金尚未發行,對投資者沒有任何影響。

一位接近工銀瑞信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一些媒體標題提到的“產品募集還未結束,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工銀瑞信恆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並未開始公開發行,只是調整了募集時間,並不存在“產品仍在募集期”“產品募集還沒結束,基金經理就離職了”的情況。

關於基金經理離職原因的猜測,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有比較多的原因。首先,很多基金經理選擇自己創業,或者去私募、保險資管、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其實還是在從事資產管理行業。相對於公募基金,私募的投資策略更加靈活,也有更好的的業績激勵,這是公募基金經理“公奔私”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其次,由於近兩年的市場波動加劇,基金沒有達到考核預期,或者有內部調整的因素,這也會導致一些基金經理的離職。

85%基金經理僅供職過1家公司

近期,天相投顧發佈了《人來人往的25年:公募基金經理變動分析研究》研報。研報數據顯示,從基金經理供職管理人家數來看,2647位基金經理僅供職過1家基金管理人,佔基金經理總數的85%,整體從業穩定性較好。但市場上也不乏變動頻繁的基金經理,統計結果顯示,全市場有53位基金經理累計供職於3家管理人,5位累計供職於4家管理人,從業穩定性相對較差。

基金經理變動有何趨勢?天相投顧投研數據顯示,從基金經理變動時點來看,基金經理的變動與市場行情存在一定的聯繫,當市場行情表現較好時,如 2015年、2021年,基金經理變動情況顯著增多,且新增基金經理人數顯著多於離任基金經理人數,較2014年、2020年新增比例分別為75%、41%。

對於2017-2021年全市場基金經理離任情況統計結果來看,管理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離任人次最多,每年離任人次佔當年總離任人次的平均比例為 45%。

但就離任人次佔總任職人次的比例而言,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均相對穩定地保持在15%-20%的離任人次佔比。2017-2021年間發生基金經理離任人次較多的基金管理人多為管理規模較大的中大型基金公司,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小型規模的基金管理人頻繁發生基金經理變動的情況。

基金經理頻繁變動會對基金業績產生影響嗎?天相投顧投研數據顯示,從基金經理變動對基金產品的業績及規模影響角度,以基金經理發生離任的前後各一個完整季報期的數據看,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按投資標的類型區分,就天相基金一級分類而言,基金經理變動對基金業績影響較大的主要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基金經理變動對基金規模影響較大的主要為貨幣市場基金,而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後,基金經理變動更易導致混合基金規模縮水,商品基金規模增長,其他類型基金的規模變動則相對平穩。

工銀瑞信回應來了!“產品募集還未結束 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
工銀瑞信回應來了!“產品募集還未結束 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

就權益類資產佔比劃分而言(將積極投資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定義為偏股型基金,將純債債券基金、混債債券基金、可轉債債券基金、偏債混合基金定義為偏債型基金),相較於偏債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在業績、規模兩方面均受到基金經理變動的較大影響,表現更為敏感,規模上往往發生規模縮水方向的變動。偏股型基金整體業績波動主要集中在-20%至20%之間,偏債型基金整體業績波動區間在-4%至4%之間。

二是按基金管理模式區分(將純指數股票基金、固定收益類混合基金、指數債券基金定義為被動管理型基金,將積極投資股票基金、增強指數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均衡配置混合基金、偏債混合基金、絕對收益目標混合基金、純債債券基金、混債債券基金、可轉債債券基金等二級分類統稱為主動管理型基金),基金經理變動對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收益率和規模的影響相較於被動管理型基金均較大,表現更為敏感。

基金經理離職影響幾何

王鐵牛向本報記者表示,整體而言,如果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較強,投研體系較為完備,投研的後備梯隊建設比較好,即使基金經理變更,對於基金業績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

天相投顧投研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基金經理作為基金運營管理中最為核心的人物,對基金的投資策略及業績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截至2021年底,公募行業累計歷任基金經理共計4857位,而截至2022年8月17日,公募基金行業共有現任基金經理3125位。由於基金管理人運營管理、績效考核壓力、職業規劃調整等因素導致的基金經理離任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我們分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看基金經理離任這一現象:

一是基金管理人角度。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行業總管理規模已超26萬億元(根據2022年二季報披露數據統計),隨着公募基金規模的擴張,基金經理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從基金管理人角度來看基金經理離任的情況可以分為主動調整和被動調整兩個方面。

從主動調整方面看,近些年,公募基金行業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從業人員日趨增多。基金管理人對優秀的儲備人才委以重任,使其走上投資端的第一線,基金經理的新老交接、老帶新等情況也日益增多;同時部分業績長期優異,為投資者帶來較為長期、穩定收益或為公司帶來較為突出榮譽的基金經理也會辭去投資端的基金經理職務,被公司推薦、選拔進入公司管理層,參與公司的相關管理工作,正所謂“學而優則仕”。

從被動調整方面看,隨着公募基金規模的擴張,基金經理隊伍的快速擴充,基金經理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促使基金管理人對於基金經理業績、個人能力、資歷等各方面的綜合考核日趨嚴格,基金管理人出於對基金產品以及投資者負責的角度,可能對產品業績長期表現相對不佳、投資邏輯長期未兑現或出現較大負面輿情的基金經理進行任職調整,以保證產品可以正常持續運作,為投資者帶來更為長期穩定的收益。

二是基金經理角度。“是金子總會發光”,優秀的基金經理總是不缺表演的舞台。許多在公募基金行業反覆實踐並得以兑現其投資邏輯、投資理念的基金經理,可能會選擇跳出公募基金行業,轉身投向私募基金行業。

一方面,相較於公募行業,私募基金行業對私募基金的投資範圍、投資標的、操作方式等方面約束更小,在規範從業的前提下,基金經理能夠更加自由地發揮個人投研能力,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另一方面,相比於公募行業,私募基金行業通常會收取相對較高的管理費等費率,較為優厚的收入也吸引了部分基金經理加入私募行業。

無論是從基金管理人角度還是基金經理角度來看,基金經理變動都是正常的職業調整行為,基金經理作為一隻基金產品的直接管理者,對基金產品本身帶來的影響不可避免,但也無需過度焦慮,投資者應理性看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形成正確的投資觀念。

天相投顧投研人士向本報記者建議稱,對於基金管理人來説,積極落實近期新頒佈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與《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等行業新規,規範基金管理,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業績考核制度和員工激勵制度,優化人才資源配置,以期提高基金經理的從業穩定性。同時也倡議基金經理出於對投資者負責、對自身負責、對任職管理人負責的角度,穩定從業,規範從業,為投資者帶來更為長遠穩定的收益。

【來源:華夏時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5 字。

轉載請註明: 工銀瑞信回應來了!“產品募集還未結束 基金經理卻離職了”屬誤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