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余
提到國產牛奶,相信大家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和蒙牛這兩大巨頭,也是互為對手。2021年上半年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伊利營收為565.06億元,同比增長18.89%,歸母淨利潤突破53.22億元,同比增長42.48%。
緊隨其後的蒙牛今年上半年收入達459億元,同比增長22.3%;利潤達29.5億元,同比增長143.2%。各業務板塊增長均大幅領先。此外,中報還顯示,蒙牛上半年常温業務獲近5年來最快增速,可以説頗有趕超伊利之勢。就在營收蒸蒸日上的時候,創始人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11月30日晚,蒙牛乳業發佈公告稱,創始人牛根生因為退休並擬將更多時間投入慈善工作原因,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在辭去董事長一職10年後,“乳業大王”牛根生也徹底退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蒙牛。蒙牛也將完全褪去身上的“牛氏印記”,步入另一個時代。
從“放牛娃”到“乳業大王”
但作為“乳業大王”的牛根生確實有着非比尋常的人生。很多人只知道牛根生是蒙牛創始人,但不知道的是伊利的成就也有他一份。牛根生從小就在放牛農民家庭長大,這也是牛根生和“牛”結下的緣分。從一個放牛娃到中國最大的乳業集團創始人,牛根生的故事充滿傳奇和勵志。
1978年,牛根生開始參加工作,從養牛工、洗瓶工做起,並在1983年進入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現伊利集團)工作。憑藉自身的實力,牛根生從一名普通的洗瓶工人一步步走上了管理層,用時9年就成為了伊利的經營副總裁。按照正常發展,大概率牛根生會在伊利繼續施展宏圖。
但意想不到的是,1998年,牛根生竟然被伊利免職,沒有給出任何理由。就這樣有着“乳業怪才”之稱的牛根生下崗失業了。當然,也就消息稱是牛根生跟當時的總裁鄭俊懷在經營方面產生了分歧,至於究竟如何也不得而知。
離開伊利後,第2年,即1999年,牛根生就“另起爐灶”創立了蒙牛。並且蒙牛乳業在成立了沒多久,牛根生就帶領蒙牛實行股改,先後引進了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等三家外資機構。有了外資的助力,蒙牛更是突飛猛進。
創辦僅3年,蒙牛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就上升至第4位,銷售額也從1999年的4365萬元,飆升至2002年的21億元。2004年,蒙牛又在中國香港主板上市,蒙牛的銷售收入又來到72億元。到了2007年甚至超越了“老東家”伊利,成為了乳製品行業的老大。
不過,2008年蒙牛卻爆發了“三聚氰胺事件”一度將蒙牛拖入巨大的資金危機。根據蒙牛2008年財報,當年蒙牛虧損超9億元,這一數目甚至超過了此前一年的淨利潤。之後,牛根生甚至還寫了一封“萬言書”,希望外界給予幫助,防止蒙牛被外資惡意收購。在絕境中柳傳志、俞敏洪等大佬們慷慨解囊,幫助蒙牛死裏逃生,牛根生也成功渡過難關。
但是伊利卻藉此再次反超蒙牛,重新坐上乳業霸主的地位,並把蒙牛甩得越來越遠。與此同時,2009年,牛根生也接受了中糧拋來的橄欖枝,中糧成功入主蒙牛,成為單一最大股東。而蒙牛與中糧完成交易時,牛根生也成功套現9.55億港元,並且退居了二線,漸漸淡出了管理層。
套現120億,從事慈善
事實上,在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後,牛根生就先後套現超過了120億港元。而牛根生的套現理由是,稱要用作“投資慈善的本錢”。事實上,牛根生也確實做到了。其實早2004年底,牛根生就成立了“老牛基金會”,開展公益慈善事業,並表示將捐出蒙牛不到10%的股份給基金會,其配偶和子女無法繼承。
此外,牛根生還將自己股票收入的51%捐贈給了老牛基金會。因此,牛根生也被譽為“中國捐股第一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老牛基金會共開展公益慈善項目267項,公共福利支出總額15.65億元。
當然,此後的10年,除了慈善事業之外,牛根生主要是以投資為主,其中涉足了包括烘焙、零售、教育、高新技術等領域。據悉,目前牛根生持股的企業數共有14家。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牛根生與蒙牛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弱,但其還是在為蒙牛助力。比如在今年3月,蒙牛收購了東南亞冰淇淋品牌艾雪,而艾雪創辦人就是牛根生。要知道,蒙牛畢竟是其一手創辦起來的。
蒙牛的未來
可惜的是,近年來蒙牛在中糧帶領下,反而越來越不如伊利。近年來,蒙牛的發展甚至陷入了停滯,在2020年,蒙牛的業績更是出現了倒退的情況。不過,今年的蒙牛似乎終於覺醒,但與伊利的差距還是不小的。如今,蒙牛的總市值為1733億港元,再看老對手伊利,目前總市值為2334億。蒙牛確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當然,也有人説,蒙牛走下坡路也與牛根生淡出蒙牛有關。畢竟,牛根生之與蒙牛的影響力絕對是非比尋常的。時至今日,蒙牛與牛根生之間也已經完全剝離,蒙牛未來發展走向會如何,很多人也是有一些懷疑的。但有些人也是期待的,當真正剝離“牛氏印記”後,説不定也能給我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