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鋭德式“沒趕上趟”:充電業務仍是“虧本生意”,營收難以覆蓋成本壞賬風險不斷累積
《投資者網》喬丹
近段時間以來,新能源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走勢大多走出了獨立行情,遠遠強於大盤走勢。不過也並非所有產業鏈上的公司都能享受市場的熱捧,比如特鋭德(300001.SZ)。
據中國充電聯盟,截止到2021年6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台的共有11家。其中,特鋭德子公司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的運營數量為22萬台,市場佔有率持續居於首位。
雖然特來電在充電樁領域持續居龍頭地位,但特鋭德股價走勢卻表現平平,在今年1月29日到達41.50元/股的高點後,便一路下挫。至5月份方才企穩並開始上漲,但仍未突破前期高點。截至7月29日收盤,特鋭德報收29.7元/股,總市值為309億元。
資本市場的反應,或與特來電久久無法兑現的業績有關。
成本與營收的偏離
據特來電APP,目前在運營的充電樁類型分為直流樁及交流樁。其中,直流樁額定功率在45kw-135kw、15kw-60kw、50kw-150kw、60kw-180kw這些區間,這類樁也被用户稱為快樁。交流樁的功率則在7kw,用户稱之為慢樁。
從成本上來看,據國盛證券研報,僅單樁的造價成本,7.5kw的慢樁造價為4000元,50kw的快樁造價在6萬元。其中,不考慮用地的年均固定成本分別為900元、1.43萬元。那麼,特來電的充電收入能否覆蓋成本?
圖片來源:國盛證券研報
從特來電APP上可知,特來電充電站向用户收取的費用由電費及服務費構成,此前有客户在特來電APP上表示“電費太貴”,特來電對此回應稱,“充電費高低取決於場地方接入電價,是按場地方的接入電價向客户代為收取”,也就是説,在電費固定且是代收取的前提下,特來電的收入主要依靠服務費。
以廣州區域為例,據特來電APP,平台收取的服務費在0.1元/度-0.6元/度。以續航能力較強的小鵬p7為例,該車的NEDC綜合續航為706km,電池容量為81kwh,照此計算,充電樁給該車充電時最多可收取8.1元-48.6元的服務費,以6萬元/台的50kw直流樁成本計算,充電次數在1234次-7407次可收回成本。據特來電天貓旗艦店的產品信息,快充充電樁的機械插拔壽命為大於10000次,也就是説,若服務費在0.1元/度,充電槍在到達10000次的插拔次數時,除去成本的收入僅259元。
而上述推算只是理想狀態,從特來電APP評論區可知,前往充電站充電的用户大多是小車車主。據國盛證券研報,出租車及網約車的年充電需求為14040kwh,年運行天數為360天,計算可知日均充電需求為39kwh,同理可算出私家車的日均充電需求為25kwh。若按照0.1元/度的服務費來算,這兩類車插拔一次的服務費約在2.5-3.9元,即6萬元/台的50kw直流樁需插拔15384次-24000次方能收回成本,這還未算上不考慮用地的年均1.43萬元的固定成本。
圖片來源:國盛證券研報
事實上,0.1元/度的服務費並非最低價。除特來電APP外,星星充電APP、快電APP上也有運營特來電的充電樁,但服務價格則存在差異。以廣州市海珠區瀝滘建和特來電充電站為例,在2021年7月23日16時,特來電APP上的充電價格為1.3元/度(電費:1.0348元/度,服務費0.2652元/度),快電APP的價格則低至1.0348元/度(電費:1.0348元/度,服務費0元/度)。
另據快電APP上的運營信息,包括特來電在內的充電樁,平台多次會將服務費的收費標準設置為0元/度。除此之外,快電APP還經常開展“一元充滿一輛車”的活動,於每日11點、16點、23點秒殺充電服務滿減券。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月8日,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山東)”)通過App發佈一則嚴正聲明稱,今年以來,個別充電運營商引入野蠻資本大搞1分錢充電、0服務費等低價促銷和惡意競爭,嚴重擾亂了山東區域正常充電市場秩序,誤導電動汽車車主充值充電,給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施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對此,國網(山東)稱,為維護山東充電市場的健康穩定,堅決抵制野蠻資本擾亂充電服務市場,自6月8日起,全省部分充電站服務費價格調整為0.1元/度起。
圖片來源:快電APP
充電樁既有公共服務屬性,又有商業利益訴求。目前特來電的現狀是,市場佔有率第一,穩居龍頭位置,但是也陷入了盈利的困境,這對於特來電及母公司特鋭德來説,都是一種考驗和煎熬,而特鋭德選擇將特來電分拆上市,或是其解決資金飢渴的手段之一。近日,特來電收到2.85億元增資款,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普洛斯、國家電投、三峽集團等戰略投資者。
不斷累積的壞賬風險
那麼,依靠微薄服務費來獲取收入的特來電,盈利情況如何?
特來電於2014年成立,在2020年以前的財報中,特鋭德均未披露該公司的營收及淨利潤情況。公司董事長於德翔僅於2019年4月對股東表示,特來電在前四年累計虧損6億元后,已於2018年跨過盈虧平衡線。而特鋭德於2009年上市,從上市年份至2013年的淨利潤合計也僅4.9億元。
雖然財報未披露特來電2018年及2019年的營收及淨利潤數據,但或可根據其他子公司的經營情況推算出來。
2018年-2019年,特鋭德營收59億元、67億元,淨利潤為1.7億元、2.7億元;同期特鋭德披露的主要子公司的合計營收分別為57.6億元、96.1億元,合計淨利潤分別為1.69億元、3.5億元。據此可以推算出,同期特來電的營收空間在1.4億元、-29.1億元內,淨利潤空間則在0.01億元、-0.8億元內,另據財報,在2018年1.4億元的營收內,還有5000萬元系特來電供應商上期債務豁免所致。
可以看出,特來電的盈利能力較弱,在經歷2018年的短暫盈利後,2019年復又虧損,並將虧損勢頭延續至了2020年。據2020年財報,期內特來電營收15億元、淨利潤為-7769萬元。
圖片來源:特鋭德財報
而在加碼充電業務後,特鋭德的資產負債率也在急劇攀升。2018年-2021年一季度,特鋭德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3%、75%、68%、66%,現金流量比率分別為0.09、0.04、0.02、-0.05,償債能力持續變弱。同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3.8億元、-4.6億元、-5.7億元、-0.8億元,而同期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為7.9億元、3.9億元、1.6億元、-5億元。為填補窟窿,特鋭德累計定增募資19.1億元。其中,除了2015年11月定增的兩筆合計8.8億元的資金用於購買資產外,剩下的11.1億元,則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及服務充電業務。但鉅額的投資並未帶來正向的盈利,特來電仍在虧損,換一個角度説,特來電正在持續拖累特鋭德。
另外,特鋭德整體的財務狀態也不樂觀,壞賬風險進一步累積。
據特鋭德2020年年度報告,期內特鋭德的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為51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68%,其中壞賬的計提比例為10%,達5.5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的323%,可見應收賬款壞賬風險大幅影響了業績。另外,從應收賬款的賬齡來看,超過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達17億元,超過2年以上的則達8億元。
圖片來源:特鋭德財報
從客户的性質來看,前五大客户的應收款合計餘額僅3.6億元,也就是説,一些小型的、償還能力不確定的客户,佔用了特鋭德大量的應收賬款。同時,特鋭德將賬齡細分為了6檔,計提比例緩步增加,而此舉可以儘可能少地計提當期壞賬,從而減少對淨利潤的影響。
同時,特鋭德還在2019年及2020年出現了高額的信用減值,而這項減值在2019年以前的財報中還未出現過。根據特鋭德財報中披露的會計政策,債務人出現財務困難或破產等,可作為金融資產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證據。與計提壞賬為防範風險的目的不同,信用減值代表公司的金融資產出現了實實在在的損失。
據財報,2019年-2020年,特鋭德包括其他應收賬款壞賬損失、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商業承兑減值損失在內的合計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1.2億元、1.4億元,其中,以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的比例居多,分別佔比62%、100.04%,出現了比較大幅的增長。
而特鋭德應收賬款帶來的風險還在加劇,據2021年一季報,特鋭德應收賬款為44億元,佔當期營收的338%,應收賬款週轉率低至0.238次。
對於文內涉及的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向特鋭德求證,暫未獲得回覆。(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