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券商中國
市場V型反轉,基金公司再掀自購潮,底部信號已現?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3月14日至3月18日),市場出現了極致反轉。前兩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大跌7.4%,一度逼近3000點。後三個交易日,市場信心顯著提振,滬指大漲6.11%,深成指大漲6.86%,創業板指大漲8.34%。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自週三以來的三個交易日中,至少6家公募發起自購,金額不少於6.72億元,新一輪基金“自購潮”拉開帷幕。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今年以來已有49家基金管理人實施自購,規模合計12.05億元,
關於近期基金的“自購潮”,市場人士解讀為今年以來A股出現非理性下跌,基金公司看好後市,希望通過自購與投資者利益捆綁,穩定投資者信心,向市場釋放出看好旗下基金的信號。不過,個人投資者仍需根據資產配置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等情況謹慎投資。
基金“自購潮”來襲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召開後,證監會表示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出包括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在內的多項工作重點。多家基金公司立即作出反應,積極出手,掀起了一波公募基金“自購潮”。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自週三以來的三個交易日中,至少6家公募發起自購,金額不少於6.72億元。
3月18日,中歐基金發佈公告稱,將使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合計1.5億元。完成本次投資後,中歐基金今年以來自購的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總金額將達到2.6億元。
3月17日,易方達基金公告近日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及FOF基金。
3月16日,睿遠基金公告稱,公司將使用自有資金再次申購旗下基金不低於1.5億元,並承諾持有時間不少於5年。
除基金公司外,明星基金經理也在“自掏腰包”積極參與認購。
3月17日,中庚基金發佈公告稱,自3月18日(含)起10個交易日內,丘棟榮將申購中庚價值品質不低於1500萬元、陳濤將申購中庚價值先鋒不低於500萬元、曹慶將申購中庚價值先鋒不低於200萬元。
3月16日,信達澳銀基金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公開表示,近期已自購自己管理的產品超百萬元。
事實上,這並不是公募基金公司和明星基金經理今年首次“自購潮”。1月底時,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等20餘家公募基金紛紛發佈自購公告,一眾“頂流”基金經理也紛紛放開限購表示對資本市場表現的長期看好。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公告擬自購總金額超過20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今年以來已有49家基金管理人實施自購,規模合計12.05億元,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4.56億元,混合型基金4.44億元,債券型基金2.45億元,FOF基金0.5億元。
目前來看,南方基金自購金額已超2億元,區間淨申購金額最大基金為南方MSCI中國A50聯接A,華泰資管、國泰基金自購金額已超1億元,區間淨申購金額最大基金分別為華泰紫金週週購6個月滾動A、國泰科創板兩年定開。
釋放哪些信號?
根據過往經驗,每當市場出現重挫,甚至出現恐慌情緒時,基金便容易出現自購潮。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穩定市場信心,糾正市場因恐慌情緒導致的非理性波動;二是逢低抄底,用較低的價格買入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資產,為自身謀利。
而關於近期基金的“自購潮”,市場人士解讀為今年以來A股出現非理性下跌,基金公司看好後市,希望通過自購與投資者利益捆綁,穩定投資者信心,向市場釋放出看好旗下基金的信號。
如睿遠基金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至暗此刻 不應讓恐懼佔據內心》中表示,本輪海外中國資產的超預期下跌,核心原因是市場擔憂中美金融脱鈎,俄烏戰爭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預期,境外投資者擔心中國海外上市公司也會成為制裁的對象,中國的經濟形勢也是境外投資者考慮的重要因素。
“選擇優秀上市公司,牢記估值,不預測短期市場,感受週期,是我們對長期價值投資的理解。即使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和程度超過很多人的想象,但我們不應該讓恐懼佔據我們的內心,應該相信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可以想想未來的星辰大海。”睿遠基金表示。
中歐基金認為,當市場進入“因跌而跌”的負向循環時,通常反映了最悲觀者的預期,但極端情緒終會散去,市場也終將回歸基本面,迴歸到對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的普遍預期。作為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一方面看到了“市場先生”近期的極度悲觀,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好公司的投資性價比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當迷霧褪去,價值之錨終會迴歸。在市場寒冷的時候,我們選擇相信好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選擇以實際行動與持有人同行!感謝持有人的信任和堅守,只要抱有堪比黃金的信心,我們相信會共同見證新一輪旭日東昇。
公募基金公司真金白銀回購旗下基金,為提振市場信心起到重要作用。不過,個人投資者仍需謹慎。百嘉基金副總經理王羣航認為,“個人投資者是否跟隨買入,還是應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等做抉擇。”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財經評論員王超認為,投資者不能單純地刻舟求劍,認為只要基金出現自購潮時,就是市場大底到來、投資入場的信號。事實上,通過回測數據可以發現,每當公募基金開啓自購潮時,市場有可能就此築底,但並不是每次都是底。因此,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基金的自購行為,要更多地把它看作是機構投資者對目前市場具有長期配置價值的、優質資產的估值的認可,而不是盲目地把它作為簡單的炒股擇時風向標。
後市如何看?
可以説,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為市場打了一級“強心針”,市場在短期內迎來反彈。那麼,展望中長期投資,機構投資者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認為,此次金融委專題會議的召開,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信心,化解市場悲觀預期,推動A股、港股以及海外中概股大幅反彈。隨着地方政府和各部委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積極落實,我們相信中國經濟能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當下的宏觀經濟形勢判斷,楊小松表示,整體而言,我們認為當前國內宏觀經濟的局勢可以概括為短期有壓力、內生有動力、政策有潛力。短期有壓力,指的是經濟存在結構性壓力,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服務業;內生有動力,指的是全球新冠疫情對各國產業鏈和宏觀動員能力進行了一次系統檢驗,應該説我國的答卷是最好的,這也是我國長期經濟增長動力和潛力的體現;政策有潛力,去年我國利用經濟恢復的時間窗口,壓降了宏觀經濟槓桿率8個百分點,為今年和之後的積極政策留足了空間。
而對於市場的“把脈”,金鷹基金認為,外圍制約有所好轉及擔憂情緒消化後,A股或將重回圍繞國內經濟基本面定價的修復過程之中。當前烏克蘭中立國模式方向已大體明晰,美聯儲首次加息也如期落地,且未有超預期的緊縮政策。整體而言,此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外圍制約因素均有一定緩和。國內層面,繼金融委會議召開後,央行、證監會等多方重磅發聲,國內“穩增長”政策方向未變,宏觀經濟中期有望修復,加之優質上市公司持續自願性發佈1-2月最新經營情況,展現基本面仍有良好支撐。上述內外部因素的變化,都在向着進一步提振A股市場投資者信心方向演變。金鷹基金判斷,本輪A股反彈雖然不至於一蹴而就,但當前權益投資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或仍具較好性價比,情緒負面因素逐步消化後,投資者或將重新聚焦於企業基本面邏輯。市場有望在財報數據的不斷驗證下,迎來持續的修復性機會。
關於具體投資方向,中庚基金丘棟榮關注四方面投資機會:一是大盤價值股中的金融、地產等。二是能源、資源類存量優質資產的投資價值。三是中小盤價值和成長股。四是港股中的大盤價值股、部分成長性較好的公司和部分互聯網股。
匯豐晉信基金陸彬認為,結構比倉位更重要。陸彬表示,3月以來,由於對近期某些風險事件發酵的擔憂,市場短期內出現了極端劇烈的調整,快速的下跌又加劇了情緒的恐慌和投資流動性的負反饋,在長期市場估值已經具備較高的隱含回報率的背景下,這類短期的劇烈變動往往不可持續。站在當前時點,以一年兩年的維度看,很多股票的隱含回報已經非常有吸引力。中期看,我們認為結構比倉位更重要。
嘉實基金姚志鵬表示,着眼後期投資機會,在眾多的行業中,我們依然看好中國製造業的優秀資產,如新能源產業鏈、電動車、軍工、半導體等先進製造領域。雖然近期新能源板塊也經歷了整體回調,究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市場的調整在某種層面上有一定內在邏輯,去年新能源表現比較出色,往往上漲一段時間後都會有一定層面的短期調整或者盤整;另一方面,市場擔心補貼退坡,包括碳酸鋰的漲價,可能會對整個行業需求層面有一定影響。疫情之前我們結合渠道調研,包括宏觀大數據、微觀4S店渠道調研,反饋的情況都是這個行業的景氣度水平較高。在基本面運行角度、跟蹤的短期景氣度、中長期遠景,新能源都是非常堅實的。
責編:戰術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