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今天表現一般,賺錢效應比較差。但是跟美股比起來,已經算是好的,跟前幾天的港股比起來,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港股就相當於高考江蘇卷,烈獄模式。
對於指數,我覺得現在應該把預期放低一點,不要指望能大漲,能把上升形態維持住就不錯了。
……
今天有張關於行業研究“內卷”嚴重的圖,傳的比較廣。
首先,跟蹤行業本身就是研究員們應該乾的事,既然要吃這碗飯,自然要付出勞動;其次,現在的行業變革速度已經不比之前,就像半導體技術,18個月就又是新的一輪,如果跟蹤頻率還在原先的水平,那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頻率高低和最終收益的比例關係,我覺得也未必一定是正相關的,如果是正相關,那機構肯定是穩贏了,但事實是機構也未必通盈。
跟蹤高頻率只能保證你不被淘汰、不至於落於人後!至於後半部分的內容,我覺得比較幼稚。在投資當中,掌握產業趨勢是比較進階的一步,大多數人玩了大半輩子,還是處在K線的泥濘當中。
如果忽視產業趨勢,很容易就會陷入長期困境當中。就像今年,為什麼新能源這條線獲得市場一直追捧,而不是紡織服裝、高速公路?背後的本質是碳達峯、碳中和帶來的新一次能源革命。
至於產業鏈貴(就是估值高)的問題,我自己的觀點是所謂的貴是相對的,如果這個行業景氣高,未來的年複合增速達到30?至以上,如今的估值和之後的回報關係並不大。
這邊有兩個例子:
2017年,開始關注國內醫藥CDMO領域的一隻標的,當年的PE也有三位數,市值是200億不到的水平,但當年賦予的高估值並不影響其創出5年10倍的股價走勢,企業市值也從200億上升至千億。
另外一個是2019年中期開始重點關注的國內預調雞尾酒龍頭,説實話,那時候看的人很少,估值也不便宜,按時候應該有80倍左右,甚至市場對雞尾酒的消費體量、消費粘性都在爭論不休,但這些並不影響他,創出了一年半近十倍的漲幅。
説這兩個例子,並沒有馬後炮、凡爾賽的意思,我更多是想説,只要公司被市場認定為高景氣、高成長的標的,那麼大家會更關注景氣週期的變化而非估值。
在景氣度面前,“貴”就是個相對的概念。
我一直很喜歡南師大酈波教授説的:把簡單做到純粹!純粹就是要從複雜的現象中提取出的精華,簡明有效,而不是拖泥帶水。
就説這些,我是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