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恆大汽車開始了連跌模式,在今日開盤後繼續下跌15.38%,市值只有526.55億港幣,而在今年早些時候,恆大汽車的估價一度衝到接近7000億港幣,如今跌到不足巔峯的7.5%。在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值穩中小漲的情況下,恆大汽車接連兩日大跌,這背後並不簡單,從市場和恆大的動向上來看,恆大汽車似乎還未走出困境!
連續兩日大跌,市值已經縮水到526億港幣恆大汽車昨日開盤後,大跌17%,今日開盤後仍然開啓大跌模式,跌幅一度達到15.38%,而在8月份,其市值已經跌去了超過50%,按照目前整個跌法,恆大汽車很快就撐不住了。但現實是,目前恆大汽車的母公司恆大,自己也困難重重,很難給予恆大汽車什麼幫助。
從數據上來看,恆大汽車在新能源汽車裏真是財大氣粗,相比於造車新勢力們數十億美元的融資情況,恆大給予恆大汽車的投資那可是數百億美元的數量級,比如從2018年到2020年,恆大賬面上累計為恆大汽車投資了3000億元,摺合美元接近450億美元,所收購的也都是大手筆,比如入股廣彙集團,收購了瑞典NEVS,和科尼塞克合作建廠。這還不包括,佈局電池能源卡耐新能源,收購荷蘭e-Traction公司和英國Protean公司。
在建設基地上,恆大和廣州瀋陽簽訂了相關協議,計劃投資2800億,來建設南北汽車基地。從這些大手筆可以看出,出身地產又手握盛京銀行股票的恆大,着實是不缺錢。而在已經喪失先機的情況下,恆大希望通過收購合作來迅速補齊汽車產業的短板,迅速推出相關成熟的產品,來和市場其他新勢力來競爭。
隨後,恆大一口氣推出了六款汽車,從恆馳1到恆馳6,基本覆蓋了目前主流的汽車產品,市值也在2021年年初達到了4000億港幣。可以説,順風順水的恆大汽車家底雄厚、又在PPT時就已經上市,唯一缺的就是汽車了。
三年100萬輛,第一年已經過去了在去年8月份,許家印表示恆大要在三年內投資450億元,生產100萬輛汽車,只不過説話間一年時間就已經過去了,恆大汽車的量產還是一推再推,在2020年半年報業績會上,恆大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曾表示,恆馳產品計劃2021年上半年試生產,力爭2021年下半年量產。有意思的是,今年早些時候,其話鋒一轉又變成了2021年第四季度啓動生產,在2022年正式量產。
由於恆大汽車的量產時間一推再推,導致了市場持續性的看空恆大汽車,恆大汽車的股價從今年四月份的最高點,一直持續下跌,這期間有幾次股價的反彈,但每次都會有更大的跌幅,這既有恆大汽車“PPT造車的問題”,又有背後恆大自己的問題,今年以來,其實恆大的負面新聞不斷,監管部門的三道紅線硬降了一條,剩餘兩條仍然有很大的壓力。隨後打折賣房、商票違約以及和盛京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都至少證明了,恆大非常缺錢。
在母公司缺錢的狀態下,恆大汽車一度被傳要出售給小米造車業務來回血,至於恆大的物業等等,也都有售賣的跡象,最近恆大在香港的總部大樓也被傳出將以20億美元出售,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筆資金對於恆大而言也是杯水車薪,但對於恆大的龐大體量而言,卻像是飢不擇食的圖騰崩塌。
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恆大汽車是否能夠順利地量產,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至於量產後市場是否會買賬,那就更難説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已經是品牌、價格、技術包括服務等等全方位的競爭,造車新勢力加上傳統的比亞迪、吉利等等也已經佔好身位了,至於和華為百度等公司聯合研發的汽車廠商,也在依靠傳統智能手機包括互聯網巨頭的名號,售賣10萬~15萬區間的親民車。
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恆大汽車很難突出重圍,更何況恆大自身的品牌對於恆大汽車而言,已然不是什麼金字招牌了。
恆大汽車到底會怎樣?恆大汽車目前股價下跌幅度確實讓我們覺得非常震驚,就在我們寫稿過程中,恆大汽車的最大跌幅已經達到了18.37%,超過了昨日的跌幅,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恆大汽車的總市值可能就沒有下限了,而有網友表示“PPT汽車居然還有這麼高的市值”,同樣可以看出,市場對於恆大汽車根本不認可。
從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算是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絕對中心,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碳中和的目標之下,新能源汽車在未來五年將會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但也絕對是資本角逐的重心,類似於當年智能化手機的蓬勃發展,恆大汽車選對了方向和風口,但也要面臨其他巨頭的競爭,尤其是智能手機品牌轉移過來的競爭力。
更嚴重的其實是市場份額看衰以及母公司目前面臨的絕境,只有恆大自己的問題得到解決,恆大汽車才有堅實的後盾,但恆大現在,誰也説不好,如此高德債務還有大量的商票違約,以及各種負面新聞,哪裏有如此鉅額的資金能來救恆大,不要忘了,蘇寧兩百億去救恆大,結果因為這筆錢債轉股讓蘇寧遭遇了巨大的危機,以後還有哪些錢敢來救恆大。
眼看他高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