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在眾聲喧譁的網絡時代,難免有謠言、誤解、紛爭,本專欄旨在澄清流言,消除誤會,凝聚共識。
據外媒報道,“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正以打折價向中國出口大米。不少網友表示疑惑,中國有袁隆平栽培的雜交水稻,為何還要向印度買米?
我們首先要清楚一點: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的大米生產國、第二大進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大米年產量排在世界第一,印度、孟加拉國、印尼、越南分居二到五位。與此同時,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只是在2019年,由於菲律賓取消了大米進口管控,該國進口量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國向外國進口大米是常態,並非受到突發因素影響。
既然中國是第一大的大米生產國,為何又要進口大米?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今年九月表示,適度進口是我國的國情和資源稟賦決定的。從糧食進口總量看,近些年我國糧食常年進口大致1億噸,其中谷物不到兩成,僅佔國內產量的2%左右,而且主要是進口小麥、大豆等品種。
我國進口糧食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品種調劑,二是價格因素。比如高端優質大米、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這些都需要適量進口,來滿足百姓的口味需求和一些高品質食品的加工需求。此前,中國常年向泰國、越南等進口大米,尤其是泰國的茉莉香米,但很少進口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因為質量一般。
中國向印度進口大米,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價格。一般而言,部分穀物的國內市場價格高於進口到岸税後價格,此間的差價會使國內企業加大糧食進口量。此次印度貿易商簽約出口10萬噸大米,離岸價為每噸300美元左右,平均一斤大米不到1塊錢,低於國內米價。
那麼大批量採購來的印度大米,會不會擺上我們的日常餐桌呢?可能性不高。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中國採購的大米除了用作品種調劑,還用作加工原料或摻兑後銷售的低價原料米。2018年,中國中糧集團首次進口印度非巴斯馬蒂大米,主要用作生產米粉、米線等的原料米。
簡單地説,中國百姓日常生活中吃的還是國產大米,但喝的酒類飲品、吃的米麪製品裏可能有印度大米。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