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行佈局綠色金融三個關鍵詞:順應、先導、首選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10月29日,在成都舉行的2021天府金融論壇上,中國銀行風險總監劉堅東指出,商業銀行首先要順應綠色革命潮流,其次要主動發揮先導作用,中行正在積極打造綠色金融服務首選銀行。

劉堅東表示,近日,黨中央、國務院也正式公佈了頂層設計,明確了我國碳達峯、碳中和的時間表、路線圖。中國銀行作為負責任的百年大行,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全力做好金融服務碳達峯、碳中和工作。

在劉堅東看來,商業銀行首先要順應綠色革命潮流,抓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帶來的巨大機遇。“雙碳”目標提出後,意味着我國將經歷一場高質量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工業革命,逐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這個過程必然會帶來經濟結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一方面將催生清潔能源電動化交通設施製造、節能改造、碳儲技術等諸多領域的巨大發展機遇和投資機會。另一方面,產業轉型帶來的企業成本、利潤以及資金流的變化,將改變現有的財務運營模式。這些變化都會對金融服務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戰。

在這一過程中,綠色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聯動將會進一步增強,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和資源配置中樞的商業銀行,是連接各方的關鍵紐帶。商業銀行的綠色轉型將影響全生態系統和全產業鏈,順應綠色潮流,支持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既是責任擔當,也是商業銀行實現自身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其次,劉堅東表示,商業銀行要主動發揮先導作用。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多渠道滿足綠色金融服務的需求。未來40年,我國達成碳中和目標需要的投資將在百萬億元這個級別。巨大的資金缺口,需要金融機構更加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資金橋樑的作用,通過商業化、可持續的市場手段,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商業銀行既可以通過信貸等間接金融工具,將資金投向綠色低碳行業,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風險投資等直接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行業,還可以發揮資源配置等手段,依據項目的碳強度和顏色進行差異化的定價,提升高碳行業的資金成本,引導社會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流向綠色低碳行業,通過多種金融工具將風險和收益在不同時期、不同風險偏好者之間重新分配。可以克服部分戰略性綠色項目信息不對稱、投資金額大、回報期長等障礙。

劉堅東表示,中國銀行正在積極打造綠色金融服務首選銀行,全力支持“雙碳”目標的實現。作為負責任的國際化銀行,中國銀行一直以實際行動支持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截至9月底,中國銀行境內綠色信貸餘額突破1.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5%,大幅度超過全行平均貸款的增速。綠色債券方面,承銷銀行間市場綠色債券354億元,在境外為客户發行綠色債券總規模133億美元,在彭博“全球離岸綠色債券發行榜”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綠色債務融資人規模中位居中資機構首位,排名第一。

據瞭解,中行已經對“十四五”期間的綠色金融發展目標做出明確規劃。劉堅東稱,“十四五”期間,中行將對綠色產業提供不少於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實現綠色信貸佔比的逐年上升。境內對公綠色貸款餘額佔境內對公貸款比例較“十三五”末將不斷提升,中國銀行還將加快行業授信結構的調整,加強高能耗、高排放行業的餘額管控,加大對減排技術升級改造、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煤電靈活性改造等綠色項目的授信支持。

近期中行已經宣佈,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除已簽約項目外,將不再向境外新建煤炭開採和新建煤炭項目提供融資支持。未來還將充分發揮全球化、綜合化優勢,不斷創新融資模式,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劉堅東表態,未來中國銀行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與社會各界攜手並肩,以創新促發展,以合作謀共贏,將綠水青山打造成真正的金山銀山,為實現雙碳目標以及全球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貢獻中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