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網絡信息時代,社會思想的多元多變對投資者識別風險與陷阱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中也常常出現中老年人、年輕人被騙的報道,近年來,基金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一些不知名基金購買鏈接也會轉發到羣裏,投資人一不小心可能會上當受騙,那麼在買基金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非法推薦的“坑”呢?
遇到這些,保持高警惕
網絡上投資理財產品魚龍混雜,打着“低投入、高收益、零風險”口號,往往隱藏着許多詐騙陷阱。今天小編列舉了幾種常見的“套路”,大夥不妨擦亮眼睛,排排“雷”。
1、承諾高額回報
一些不法分子在微信羣裏發佈網站鏈接,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許諾投資者會獲得高額回報。為了騙取更多的人蔘與進來,在投資初期往往會給投資者按時足額兑現承諾本息,目的讓投資者加大投資金額,等到違規網站吸納足夠的資金,便關閉網站通道,轉移資金或攜款潛逃,使參與人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
(案例來自網絡新聞:水母網)
2、編造虛假的投資項目
以投資理財為名義,一些人通過註冊合法的**基金公司,掛靠高大上的國外企業,貌似合法,實則沒有金融資質,打着響應國家產業政策、開展創業創新等幌子,編造各種虛假項目編造虛假投資項目,用“新技術”“新革命”、“虛擬幣”、“致富”等名詞吸引人眼球,描繪出一幅投資前景廣闊的藍圖,讓人產生“機不可失”的錯覺,買入理財產品,並且承諾有擔保、可回購、低風險、高回報等。實際上投入虛假的投資項目,資金往往“打水漂”。
(案例來自網絡新聞:中金在線網)
3、宣傳造勢
這多發生在線下,不法分子舉辦各種造勢活動,通過非公開的產品推介會、知識講座等,對缺乏風險意識和投資知識的中老年人進行宣傳,甚至贈送米麪油、購物券等禮品,公佈一些公司領導視察、明星合影、某某國家領導人合影等,目的是騙取投資者信任,通過線下渠道購買打折的根本不存在的理財產品或基金組合,想方設法套取你口袋裏的錢。
4、靠着親情誘騙
有些不法分子,甚至會利用親情關係,拉攏親朋好友進入所謂的理財羣進行“畫餅”,故意誇大虛假基金組合的投資收益,先給點蠅頭小利,再誘騙親人加大投資金額,最後卷錢逃跑。無論是誰推薦的投資項目,千萬不要礙於親朋好友之間的面子而盲目投資,越是“好兄弟”、“好姐妹”推薦的投資,越要引起高度警惕,越要仔細考察,不要輕易交出自己的“錢袋子”。
“掉坑”損失嚴重,我們如何識別?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零風險、高回報、不明來歷的投資鏈接,往往是包裝完美的非法買基金的“坑”。識別風險,這幾點建議大夥不妨聽一聽。
第一,投資是認知能力的變現。《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書中曾提到,“長期來看,穩定的投資表現不僅來自於對未來市場上漲或下跌的準確判斷,更取決於投資者是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投資體系或系統。”換句話説,我們也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多學習基金投資知識,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瞭解基金的購買渠道,瞭解市場行情,識別不同的基金品種、投資運作原理、購買金額和預期收益/風險等等,至少我們看到微信羣或網頁不明鏈接時,可以自動識別各種“忽悠”大法。
第二,不熟不做。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堅守理性底線,想想自己懂不懂,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實際,問問家人朋友怎麼看,不要被賭博心態懵逼眼睛。
所以買基金要選靠譜、實力強勁的基金公司,再挑選投資管理能力優秀的基金經理,選擇中長期業績穩健、投資策略清晰的基金產品,“旁門左道”選來的基金,你可能看中的是它的收益,它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第三,不盲目、認識風險。不管這些不靠譜的投資品具體形式如何,推薦人一般強調不會虧損,保證固定收益。但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是“不可能三角”中的兩環,有收益必定有風險。即便是國債都有風險,更何況是這些不明來路的機構。
投資都有風險,打出“有擔保、無風險、高收益、穩賺不賠”等口號的理財產品,往往存在較大風險,我們要抵住貪婪與恐懼的影響,瞭解自身經濟實力是否具備抗風險能力,高收益意味着高風險,還可能是投資騙局,要合理評估自身承受能力,審慎確定風險承擔意願,而不是冒險投資。
(文章來源:中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