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震盪 如何挑選波動小的“高性價比”基金?

  近期市場持續震盪,節奏變化也比較快。不論是長牛賽道的醫藥還是白酒,近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這也連帶着重倉這些行業的基金有所調整。

  就投資而言,一味追求短期業績表現是不可取的,畢竟高收益就伴隨着高風險。所以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不僅要學習如何找到收益高的基金,更要了解怎樣看一隻基金的抗跌性,今天就帶大家從三個方面,教你找到抗跌波動小的“高性價比”基金。

  1、看基金投資風格

  以基金持有的股票價值-成長特性為基礎,把基金投資股票的價值-成長風格定義為價值型、平衡型和成長型。

  價值型基金追求穩定的經常性收入,一般以大盤藍籌股為主,像一些金融、公用事業的股票是價值型基金比較常投資的方向;

  成長型基金追求資本增值為目的,主要以良好的增長潛力股為投資對象,像科技類、新興行業的股票。

  平衡型基金基於以上兩種類型中間的基金。

  從波動上來看,成長>平衡>價值。

  另外,可以看基金的持股集中度,相同行業或主題的基金,持股集中度高的相對來説波動會大一些。

  其次們可以從基金年報、季報或者公開訪談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是否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如果基金經理注重安全邊際,控制基金回撤的能力會較好;如果投資風格比較激進,可能就要承受較大的波動。

  2、看下跌市回撤表現

  市場下跌或調整時,是幫我們檢驗基金抗跌性最好的時機。具體如何看一隻基金的抗跌性,直觀地理解,我們可以看市場下跌時,該基金跟大盤比、跟同類基金比、跟基準比,它的跌幅是不是更小。

  可以提取某個市場下跌區間幾個數據的對比,但更建議的是觀察多個下跌區間,因為一個區間的偶然性往往比較大。如果嫌找到“市場下跌區間”這事兒太麻煩,也可以直接看整個會計年度的,比如我們都知道2018年是一個震盪下行的大環境,我們去觀察整個2018年所持倉的基金與同期大盤、基準以及同類基金對比,是否是跌幅更小的。如果更小,説明你的基金是具備一定抗跌性的!

  其實基金的回撤是前述基金投資風格的數據體現。基金的回撤與投資標的、投資策略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都有關係。通常來説,股票型基金的回撤會大於債券型基金;不同基金經理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如果A基金經理更看重估值安全邊際,而B基金經理更傾向於淡化估值、看重股票未來成長性,那麼大概率來説,A管理的基金回撤會相對小一些。

  3、夏普比率

  關於夏普比率,可能很多基民不太瞭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在A、B兩隻基金同期業績表現相近的情況下,A基金波動較大,就像過山車,而B整體基金波動較小,穩步攀升,你會怎麼選?

行情震盪 如何挑選波動小的“高性價比”基金?

  相信大部分理性的投資者都會選擇B基金來降低波動風險,畢竟兩隻基金雖然收益相近,但期間承受的心理壓力則完全不同。所以説,B基金的“性價比”更高。

  這也就是夏普比率的核心思想:

  收益率相近的兩隻基金,風險越小越好;而風險水平相近的基金,收益則是越大越好。

  夏普比率的計算方式也比較簡單:

  夏普比率=(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標準差

  無風險利率通常會選1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或者1年期國債收益率

  所以,簡單來説就是收益風險比,每多承擔一分風險,能夠獲得幾分的超額收益。比如夏普比率是2,則表示投資者每承擔1分風險,預計會獲得2分的投資回報。

  夏普比率越高,那在承擔固定風險的情況下,所獲得的超額回報越高。反之,則説明承擔一定風險所獲得的的超額收益很小甚至沒有。

  從概念上來説,夏普比率確實是越高越好。但是很多工具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在使用夏普比率的時候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夏普比率要在同類基金產品中進行比較

  如果拿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進行比較,那就沒有可比性了。畢竟夏普比率考慮的兩個主要因素是預期收益和風險,若債券基金的夏普比率高,可能只是因為其風險較低,並不代表它的收益風險比就比股票基金

  2)基金產品一段時間帶來較大超額回報時,此時夏普比率反而會變小

  這也不難理解,比如某基金年化收益率是10%,但是受一系列利好因素影響,最近幾個月的收益率都達到了20%。收益上漲,對投資者來説是好事,但是由於處於分母位置的投資組合標準差變大,所以此時的夏普比率反而會變小。

  巴菲特曾經説過: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虧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所以我們買基金之前,首要關注的應該是風險因素,其次才是收益,瞭解自己能接受的最大回撤,找到波動與你風險承受能力相符的基金,認可你選的基金經理,相信時間的複利力量,靜待花開。

  (文章整理自南方基金中歐基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3 字。

轉載請註明: 行情震盪 如何挑選波動小的“高性價比”基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