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緊急發聲!美國銀行股暴跌!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財經

以硅谷銀行的破產為開端,美國金融界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恐慌。

北京時間3月13日晚,美國總統拜登就硅谷銀行破產引發的危機發表講話。

他表示,“政府的迅速行動”應該讓美國人相信美國銀行系統是安全的。納税人不會承擔任何損失,資金將來自保險基金費用。未來,美國政府將要求國會和監管機構加強銀行監管規則,並對銀行進行全面的會計審核,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此前,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已於當地時間12日聯合宣佈救市,硅谷銀行儲户“從13日開始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

在歐洲,英國匯豐銀行已經宣佈以1英鎊收購硅谷銀行英國子公司,這筆收購交易不包含任何硅谷銀行母公司涉及的資產和負債。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剛剛宣佈,在硅谷銀行倒閉後,他們將暫停硅谷銀行德國分行的業務,並稱該分行“沒有系統相關性”。雖然該部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硅谷銀行法蘭克福分行的資產為7.89億歐元(約合8.4186億美元),但該分行尚未就此回應置評請求。

雖然目前大規模恐慌情緒有所緩和,但是由於12日總部位於紐約的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也宣佈倒閉,讓市場擔憂美國一些區域性銀行可能步硅谷銀行後塵。目前,第一共和銀行盤前跌超60%。

此外,美聯儲本月議息會議將於21日至22日召開,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將選擇更小幅度的加息,以平衡對金融壓力的擔憂。

3月12日晚,美國總統拜登發佈推文稱,硅谷銀行事件負責人將被追責,美國人應該對銀行體系保持信心。“在我的指導下,耶倫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與銀行監管機構合作,解決了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問題。我很高興他們達成了保護工人、小企業、納税人和我們的金融系統的解決方案”。

連鎖反應仍在發酵

在硅谷銀行宣佈倒閉兩天後,紐約金融監管機構3月12日關閉了簽名銀行,原因是該行有與硅谷銀行類似的系統性風險。

簽名銀行是加密貨幣行業的主要銀行之一,截至去年9月,該銀行有近四分之一的存款來自加密貨幣領域。去年12月,簽名銀行表示,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爆雷後,該行大範圍撤出加密貨幣領域,有意削減高達100億美元的加密資產客户存款。

截至去年末,簽名銀行全美排名第29位,總資產為1104億美元,總存款為886億美元。截至3月8日,該銀行仍持有165億美元的加密貨幣相關存款。

為了遏制損失並避免更大的危機,美聯儲和財政部已經制定了一項緊急計劃,利用美聯儲的緊急貸款授權為簽名銀行和硅谷銀行的存款提供擔保。

聯邦政府表示,解決這兩家銀行的問題均不需要納税人承擔任何損失,受影響的所有儲户將可以支取其所有資金。但硅谷銀行股東、簽字銀行股東和某些無擔保債務持有人將不受保護,這兩家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已經被撤職。

具體來看,美聯儲出台了一項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的緊急融資工具,銀行、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儲蓄機構可以通過抵押美國國債、機構債務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及其他合格資產來獲取最長為期一年的貸款,以避免儲蓄機構在面臨壓力時快速出售上述資產。

美聯儲的公告顯示,這項貸款的最大好處在於,銀行可以借入與抵押物面值相等的資金。這意味着美聯儲不會關注抵押品的市場價值,因為目前很多抵押品反映了由於利率上升而導致的巨大未實現損失。

就當前美國銀行業態勢而言,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認為,由美國SVB爆雷引發的一系列鏈反應目前仍在發酵之中,尚未出現明顯拐點。SVB之後簽名銀行再次倒下,而以第一共和銀行為首的幾家與SVB業務高度關聯的銀行正處在風暴中心遭遇大舉做空。

上週末,第一共和銀行遭到擠兑。該行12日表示,通過從美聯儲和摩根大通獲得額外的流動性,其財務狀況得到進一步增強和多樣化。目前所有未使用的流動性資金超過700億美元,且可以通過美聯儲宣佈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獲得更多流動性。

3月13日,美股銀行板塊暴發恐慌性下跌,截至發稿,第一共和銀行停牌,開盤跌67%,創紀錄最大跌幅;阿萊恩斯西部銀行觸及熔斷,跌81%;西太平洋合眾銀行兩次觸及熔斷,跌46%,瑞士信貸跌超8%。

Nexities 的CEO Awni Ahmed此前在推特上表示,第一共和銀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以及西太平洋合眾銀行會緊隨硅谷銀行倒閉。後兩家銀行美股盤前目前分別跌近20%和跌超27%。

景順全球市場策略師布萊恩·萊維特表示,硅谷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負債表對加息和潛在衰退準備不足。“聞到血腥味的投資者,會將注意力轉向下一家面臨利率風險和特定信貸風險的銀行,然後再繼續找下一家”。

金融危機能否重現

硅谷銀行破產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銀行業最大倒閉案。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硅谷銀行遭遇的狀況揭露了整個美國銀行業的脆弱性,尤其是那些在疫情期間囊獲許多“便宜錢”又沒有認真做投資的銀行。

眼下,市場將本次硅谷銀行爆雷事件與2008年雷曼事件進行對比,擔心金融危機會捲土重來。但據《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多方專家認為,此次事件與2008年危機有很多不同。

首先,SVB等銀行的業務模式與雷曼兄弟等華爾街巨頭天差地別。陳佳表示,相比於07年前後華爾街投行瘋狂押注房地產市場繁榮,大舉交叉持有自己創造併發行的CDS衍生品,本次爆雷的機構主要還是商業銀行而非投資銀行。就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範疇內“有毒”資產的傳染性而言,本次危機的烈度要相對温和得多。

FXTM富拓特約分析師黃俊對記者分析指出,2008年次貸危機的起因是部分企業因購買了次級抵押債券而爆雷。次級抵押貸款是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企業追求“高風險”,自然也可能遇到“高風險”的反噬。而硅谷銀行危機發生的背景則完全不同。

“在2020年-2021年超低利率時期,硅谷銀行用便宜的資金買了很多‘安全’的債券,包括國債,MBS等。當2022年美聯儲迅速加息後,存款利率大幅上漲,債券大跌。導致了硅谷銀行的投資虧損以及流動性緊張。可見硅谷銀行並非去參與高風險投資出現,而是去購買了很正常的、一直以為都被認為很‘安全’的債券。這是銀行‘資產長期配置’和‘利率短期波動’之間的系統性問題。”

中泰金融將此次危機概括為“個體銀行經營風險”。簡單講就是,硅谷銀行存款結構單一、資產端配置能力較弱的“脆弱性”,被美聯儲大幅加息放大,最後導致“擠兑”以及最終破產。

其次,本輪救市和此前救市區別很大。經濟學教授韓軍告訴記者,本次危機產生是由於美聯儲加息大背景下個別銀行經營政策失誤導致的,美國採取的救助政策是讓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出面,根據相關存款保險制度進行救助,即採取專業性機構和針對性政策進行救助,因此救助政策措施本身有限,救助規模也有限,救助影響的範圍僅僅是硅谷銀行、部分科技企業、有關儲户和較少的可能涉及金融機構。

上次危機期間,大背景是宏觀經濟和金融系統本身都受到重創,救助範圍涉及到眾多金融機構,救市時美國白宮、國會、美聯儲等眾多機構都對救市表示一定的贊同,救助政策包括量化寬鬆政策、大幅度降低利率等多重全局性政策,影響到美國眾多金融機構、國民等,救市政策對隨後很長時間內,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金融監管政策乃至全球經濟等都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12日已經明確表示,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系統性大型銀行的投資者和所有者得到了救助,但這一次美國政府不會對硅谷銀行實施救助。“不過,我們擔心儲户,並專注於滿足他們的需求”。

第三,中泰金融認為,美國對其資本的監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從2008年至今都是在提升的。

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長達2300多頁的《多德-弗蘭克法案》。這個被認為是史上最全面、改革力度最大的金融監管法案,旨在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控制系統性風險,並給予政府最大程度干預銀行的權力。

摩根大通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認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們在建立更安全的金融體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無論以哪種合理的標準看,毫無疑問現在的金融體系已經更加強大,在這方面監管機構是有功勞的。出於監管需要,它們迅速制定了數千條規則、法規和監管要求。政府和監管方也希望能順利地制定規則,確保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中發生的事情不會重演。

美聯儲政策或調整

此前,由於經濟數據超出預期,市場押注本月美聯儲會加息50個基點。但隨着硅谷銀行危機的暴發,本月加息幅度下降的呼聲越來越高。

3月13日,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14個基點,至4.44%。上週三(8日),在鮑威爾暗示加息50個基點是可能的之後,兩年期美債收益率飆升至5%以上,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在12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3月議息會議上或將加息25個基點,“甚至在銀行業出現問題之前,我們就認為加息50個基點是不明智的。現在,我們仍如此認為”。

高盛則表示,鑑於最近銀行體系承受的壓力,不再預期美聯儲將在3月22日的會議上加息。高盛維持美聯儲將在5月、6月和7月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不變,現在預計終端利率為5.25%-5.5%。

在黃俊看來,這次硅谷銀行的危機,從成因上看更像2022年英國養老金的爆倉危機。“英國養老金也是在低利率時期超配了國債,在英國央行加息後,債券價格暴跌,隨後出現爆倉危機。最後由英國央行兜底才避免了爆倉的惡性危機。從2022年的英國養老金,到2023年的硅谷銀行,面臨相似境遇的不止一家銀行或一家金融機構。為了防止危機往縱深發展,首先是避免債券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在3月美聯儲利率決議中,美聯儲可能會停止加息,穩住債券價格,不去刺激市場本就脆弱的神經”。

衝擊擴散至亞洲

週一,亞太股市拉昇,A股市場主要指數大幅上漲,滬指漲達1.2%;港股恆生指數大漲1.95%;台股亦小幅收漲。人民幣更是一度狂飆超500點。

消息面上,今天國務院總理李強記者見面會提振了市場信心。他表示,中國經濟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同時,美國政府宣佈採取行動來支撐存款並阻止硅谷銀行(SVB)破產帶來更廣泛的金融影響,這部分緩解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A股方面,指數全天走勢分化,滬指單邊上行漲逾1%,數字經濟、中字頭股票強勢領漲,中國移動、中國衞通、中油資本漲停,中國電信大漲逾9%,中國石化漲6%,中國石油、中國海油漲超4%;創業板指弱勢調整,權重股多數下跌,寧德時代跌超3%。

截至收盤,滬指漲1.2%,深成指漲0.55%,創業板指跌0.56%,北證50跌0.37%。

該事件還在不斷髮酵。歐洲方面,今日,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未看到硅谷銀行(SVB)事件具體的傳染風險。匯豐控股有限公司宣佈,其英國子公司正在以1英鎊收購硅谷銀行英國子公司(SVB UK)。

亞洲方面,泰國央行表示,硅谷銀行(SVB)對泰國金融穩定的影響有限。

韓聯社消息,韓國總統辦公室發言人李度運表示,總統尹錫悦當天主持首席秘書會議時指示仔細檢查美國硅谷銀行(SVB)破產對國內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尹錫悦表示,硅谷銀行爆雷對金融市場的衝擊正在擴散。

此外,據印媒消息,美國硅谷銀行(SVB)破產將觸及至少60家印度初創企業。

上市公司紛紛澄清

3月11日,美國前20大銀行之一,擁有資產2000多億美元的硅谷銀行(SVB),突然宣佈破產。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家銀行倒閉事件。

此事一經發酵,中國股市立即反應。近兩日,針對該事件,至少有20多家A、H股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台等不同渠道上,公開披露公司在硅谷銀行的存款情況。

A股方面,3月13日,九安醫療披露公告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銀行的存款金額,佔公司現金類資產及金融資產總額的比例約5%。“由於美國與中國的時差原因,公司尚未收到存款,於公告發布日已獲得的公開信息不排除在未來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九安醫療早盤大跌超9%,至收盤下跌2.84%,較早盤跌幅有所止住。

港股方面,亞盛醫藥、康方生物、貝康醫療、德琪醫藥、歌禮制藥、微創醫療、科濟藥業等港股醫藥生物公司公告表示,未在硅谷銀行或其關聯公司有任何存款,或是未曾與硅谷銀行或其關聯公司發生過業務合作。

10餘家醫藥生物公司均在硅谷銀行有存款。加科思、基石藥業、雲頂新耀、嘉和生物等4家公司均回應存款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比例小於1%,也均表示此次硅谷銀行事件不會對其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騰盛博藥、堃博醫療、百濟神州、再鼎醫藥、聖諾醫藥等5家港股醫藥生物,在硅谷銀行的存款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的比例超過了1%。

例如,堃博醫療表示,截至該公告日期,該公司在硅谷銀行持有約1180萬美元存款,佔該公司截至3月1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約6.5%。堃博醫療強調,其因硅谷銀行事件而面臨的風險並不重大,並預計對其經營計劃及現金生命週期影響甚微。

同日,百濟神州在港交所公告,公司獲悉,因流動性問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已接管硅谷銀行。公司在SVB持有的未投保現金存款約佔其最近報告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和短期投資總額45億美元的3.9%。

此外,諾亞控股、匯量科技、阜博集團、美圖公司等4家港股科技公司也披露了相應情況。

記者採訪獲悉,硅谷銀行破產對市場情緒影響較大,最直接影響的是在硅谷銀行有存款的企業以及相關的銀行板塊,走勢相對疲軟。

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

硅谷銀行倒閉消息一出,迅速成為投研圈熱點,證券公司紛紛發表研報闡述觀點。龍頭券商普遍認為,對國內及A股的影響,可能並沒有市場擔憂的那麼緊張。

硅谷銀行事件對國內的傳染極其有限。中信證券表示,硅谷銀行流動性困境不足以引發大型金融機構的風險和金融動盪,同時其對PE/VC行業以及創業企業的影響對國內的傳染也極其有限。

中金公司同樣判斷,外圍風險事件對A股市場影響可能相對有限,A股有望在全球市場波動中顯現一定韌性。

“直接導火索可能是硅谷銀行存款流失引發的流動性危機,而背後還有美聯儲快速加息縮表等更深層次原因。”華泰證券固收分析師張繼強認為,目前來看,對聯儲加息路徑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美聯儲更可能通過暫停隔夜逆回購升息甚至降息的方式應對相關風險。不過,在全球流動性快速收緊背景下,仍需警惕包括地產、中小銀行在內的“脆弱點”。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隱藏金融風險勉力維持機構運行,硅谷銀行的未實現損失會越來越大;而爆雷後帶來的市場避險情緒反而會減輕類似的風險和虧損;金融風險越大,美聯儲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從某個角度而言,硅谷銀行遇到的危機,恰恰可能要靠“爆雷”才能解決。

“硅谷銀行事件具有個體特殊性。”財通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硅谷銀行主要面向科技型初創企業,此輪流動性危機也主要是由於初創企業在利率上行期融資困難引發的擠兑危機,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交叉風險較小。

此外,民生證券研報認為,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的進一步推進,美國利率敏感部門的脆弱性開始凸顯,科技領域的景氣下行壓力也在進一步外溢。

中信建投證券的董事總經理、首席策略官陳果表示,由於投資者擔心硅谷銀行事件可能不是個例,因此對部分小銀行、較脆弱新興經濟體的擔憂或將蔓延,其中對科技股的衝擊或更加值得重視。

“近年來,A股國際化程度逐步提升下,中美股市聯動性明顯增強,海外貨幣政策的調整對A股的溢出效應愈加顯著。因此,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陳果説。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硅谷銀行破產不能與雷曼兄弟事件掛鈎,硅谷銀行是內部管理與資產配置策略產生混亂,當然也與美聯儲大幅加息脱不了關係。這一次事件可能會引發銀行體系監管要求的提升,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風控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此事對A股影響比較有限,雖然暫時得到解決,但關鍵還是要看後續發展。”郭施亮説,緩解市場流動性擠兑壓力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看美聯儲會否暫停加息。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從硅谷銀行上來看,整體風險其實處於一個非常可控的狀態,因為底層的資產還是優質的國債,只不過因為長短期錯配和流動性問題導致了硅谷銀行的倒閉,產生連鎖效應的可能性非常低。對於美股來説,也是恐慌性情緒過度,同時對於A股更是如此,因此所有在這種恐慌情況下帶來的市場調整機會,往往就是買入的機會。

“硅谷銀行清算問題,可能會對短期國內這些在硅谷銀行有儲蓄的公司產生一定的現金流影響。”胡泊認為,如果處置得當,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

西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硅谷銀行破產事件引發投資者對於低利率環境下的投資理念反思,“現金為王”的投資理念將逐步為市場所接受。未來需要關注三個變化:從長久期到短久期;從關注盈利增長到關注盈利質量;從關注未來成長空間到關注當下現金流。

記者 李曦子 王媛媛

編輯 王哲希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