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影響,芯片概念股近期受挫,二級市場半導體行業維持低迷狀態。不過,有不少投資者已經開始借道基金逢低佈局芯片行業。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0日,近一個月來8只芯片/半導體主題ETF基金份額實現增長,共計增加了34.65億份,2只基金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
中金公司研究部科技硬件行業首席分析師彭虎認為,半導體產業鏈全球化的大趨勢難以逆轉,中國芯片行業公司正在深度融入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形成與全球供應商、客户共存的格局。儘管短期承壓,國內半導體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趨勢未變,久久為功,中國未來必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芯片行業短期承壓 部分投資者逆勢佈局
受新冠疫情、局部衝突、地緣博弈等因素的影響,二級市場的芯片行業承壓較重,不少個股跌幅較大,在複雜多變多因素干擾下,信心或許比黃金重要。
有市場人士分析,海外半導體巨頭業績大幅下滑,對市場情緒影響較大。
不過,當前,已有投資者逆勢佈局芯片行業。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10日,近一個月來8只芯片/半導體主題ETF基金份額實現增長,共計增加了34.65億份,2只基金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
其中,華夏基金芯片ETF份額增長居首,近一個月增長了12.42億份。國泰基金芯片ETF、鵬華基金半導體ETF、廣發基金芯片龍頭ETF分別增加了4.66億份、4.12億份、1.49億份。
另外3只基金份額增加在1億份以下,富國基金芯片龍頭ETF、匯添富基金芯片ETF基金、易方達基金芯片50ETF分別增加0.81億份、0.27億份、0.16億份。
北上資金近期也悄然加倉芯片板塊。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按照區間成交均價計算,9月以來半導體股票合計獲得北上資金增持23.59億元。13股獲北上資金加倉超億元,包括聞泰科技、士蘭微、斯達半導、兆易創新、瀾起科技等。在此期間,融資客同步加倉超億元的個股有韋爾股份、北京君正。
資金加倉的背後,是看好國內半導體龍頭公司的成長性。2022年上半年,科創板半導體產業鏈70餘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782億元、152億元,分別增長34%、23%,顯示了較好的成長性。
市場人士認為,半導體公司接下來的三季報和年報業績預計整體仍將比較亮眼。例如,海光信息在招股説明書中披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預計營業收入36.7-40.8億元,同比增長170-200%;歸母淨利潤6.1-7億元,同比增長392-465%。
國內芯片行業中長期向好
近年來芯片產業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芯片行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彭虎表示,危與機並存,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望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國半導體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市場需求,疊加2019年之後國內半導體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競爭格局不斷優化的事實,將有助於在國內形成一定程度上的需求-供給內循環,並有望促進半導體成熟製程產品廣泛的國產替代。在此基礎上,國內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技術突破、設備自主化有望次第展開。另一方面,新能源、智能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對非先進製程半導體產品的需求旺盛,從而促進國內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自主和迭代創新。國產替代大勢正徐徐展開,國內廠商也正在努力抓住新的市場機會,在各個細分領域爭取相對優勢的市場地位。
“這幾年芯片行業的新變化,讓客觀上依靠進口發展先進技術越來越不現實,國內芯片行業成熟工藝依然有廣闊天地。”顧文軍認為,譬如汽車芯片絕大部分還是使用28nm及以上工藝製造的,國內芯片行業在發展先進技術的同時,更要加大力氣發展成熟工藝。一是加強長板,做強技術,做大市場佔有率。如果在成熟工藝的某個環節,國內芯片市場份額超過50%,在全球市場中國芯片行業也是有話語權的;二是抓緊攻堅成熟工藝相關的材料與設備,與成熟工藝同步發展,為國產供應鏈夯實基礎,為以後向上攀升打好基礎。
安信證券分析師馬良也提到了“國產替代”的邏輯。他表示,半導體設備是目前限制國內晶圓擴產的核心環節,目前國內設備廠商在刻蝕、薄膜沉積、離子注入、清洗、塗膠顯影等多個環節已經具備了國產替代能力,可以滿足國內芯片廠擴產需要的大部分設備。
另有券商分析師指出,半導體領域的上市企業盈利能力強,看好半導體設備、零部件主線。華鑫證券分析師範益明表示,根據中報披露,多家半導體上市企業新簽訂單出現同比增長,充分奠定半導體設備企業全年及下一年業績增長基礎。同時,上半年半導體設備企業盈利能力實現增長,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正進入利潤加速釋放期,預計國內廠商未來擴產計劃相對明確,同時隨着設備企業積極研發,產品線不斷豐富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未來受全球晶圓廠資本開支景氣度影響或將弱化,有望持續兑現業績,彰顯增長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