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果鏈”概念遭重挫 蘋果“躺平”後代工企業怎麼辦?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1月4日, A股蘋果概念股集體下挫引發市場關注,遠在美股的蘋果股票大跌乃是主因,當地時間1月3日,蘋果(AAPL)收報125.07美元,跌幅3.74%,市值1.99萬億美元,市值一夜蒸發77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蘋果市值18個月以來首次跌破2萬億美元關口。隨着蘋果“躺平”,A股代工企業也來到抉擇的關口。

“果鏈”一損俱損

雖然遠隔重洋,但果鏈企業股價往往和蘋果“一損俱損”,今日9點半開盤之時,同花順蘋果概念尚有約2528點,截至發稿已經下挫至約2511點,而個股的降幅尤其明顯,其中,立訊精密低開1.02%,開盤後股價迅速跳水,盤中一度跌近9%,截至發稿,立訊精密報29.26元/股,跌幅為7.17%。港股方面,舜宇光學跌幅5.68%,報收90.4港元,高偉電子跌幅3.09%,報收10.66港元。

業內觀點指出,二級市場的波動影響畢竟有限,從經營層面看,如果上游砍單導致代工企業減產乃至被踢出“果鏈”,才是滅頂之災,畢竟歐菲光、歌爾股份殷鑑不遠,如今歌爾股份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下滑超50%,歐菲光更是長期深陷數十億元虧損。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對於各個企業來説,其被開除出局的原因各不相同,或是因為產品良率不達標,或是受到國際供應鏈波動影響,不過如今的市場已經意識到,蘋果逐漸保守、內斂的產品策略以及轉向收縮的發展路徑才是果鏈凋零的主因。

從近期案例來看,蘋果降價、平替、削減產品線的動作層出不窮。不僅新發布的iPhone 14標準版、plus版遇冷,耳機產品也採取降價引流的策略,據稱其新品AirPods Lite未來定價或低於888元,主打低價市場,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蘋果宣佈停產最後的第七代 iPod touch,並從其全球所有地區的網站上刪除了iPod touch的產品頁面,標誌着該播放器的最終落幕。

“第二曲線”難覓

對於蘋果的種種舉措,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指出,在電子產品出貨下滑、手機想象力見頂的市場背景下,即便是以創新著稱的蘋果也不得不屈從於大環境,力圖在成本、價格上保住一定優勢。

例如手機鏡頭就是蘋果的下刀之處,近期,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由於明年上半年蘋果iPhone 14鏡頭價格降價幅度將比過去更劇烈,部分鏡頭砍價幅度甚至高達兩成,鏡頭供應商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學明年上半年或將盈利承壓。

失去蘋果蔭庇的企業們也在苦尋新的增長點。例如歌爾股份稱,智能硬件佔其總營業收入的比例已高達58.73%,VR、AR已成重要增長引擎,並稱已與全球主流VR頭顯品牌達成長期深度合作,佔據全球中高端VR頭顯80%的市場份額,而立訊精密在去年2月便公告稱,其與奇瑞汽車合資成立子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的ODM整車研發及製造。

不過業內觀點認為,儘管果鏈企業祭出新概念,但要想説服市場並不容易。洪仕斌指出,代工企業為了躋身果鏈,已經通過收購或股權投資,將自身資產押注在蘋果身上。

舉例來説,立訊精密收購了緯創、投資崑山緯新,獲得了iPhone整機組裝的訂單,歐菲光以2.34億美元收購了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得以切入到蘋果攝像頭模組供應鏈。類似這些企業在收購時形成的商譽、負債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化,並不能輕易改弦更張。

同時專家還表示,在代工感受到果鏈的陣陣寒意時,尋覓新的增長點的確迫在眉睫,但恐怕難以短期看見成效,例如持續火爆的新能源車領域,已經成為不少果鏈企業的戰略選擇。但新能源車領域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投入規模大,要想獲得投資收益需要有一定週期,因而果鏈企業在短期內還是要依賴蘋果訂單。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