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募行業大發展的當下,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和金融從業人員選擇進入公募行業發展自己事業。不過,在越來越多人才湧入這一行業、暢想美好未來的同時,也有不少公募機構的研究員正面臨着“升任難”的困境。
公募研究員難以升任基金經理的現象是否普遍?研究員們又如何看待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為此,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了多位公募機構研究員,透過從業者的視角一探究竟。
兩大升任路徑
滬上一位資深基金圈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在一家基金公司中,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一般是兩種情況:一是公司正好有基金經理的坑位,這種情況一般是有基金經理離職,或是公司想要戰略性佈局某些行業和風格的產品;二是研究員推票特別優秀,也有一定的投資能力,因此被重點提拔成為基金經理。
在她看來,前一種情況是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的主要途徑。她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舉例稱,以滬上一家頭部公募為例,在一位基金經理離職後,他之前在管的三隻基金分別交給了三位基金經理接任,其中一位就是從研究員轉任的新晉基金經理;另一個例子來自華北一家知名公募,受到一些人事變動的影響,這家公募離職了一批基金經理,不少內部的研究員因此有機會升任。
來自華南某大型公募的一位研究員認可上述説法。他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公募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雖然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個蘿蔔一個坑”,但是升任的機會確實部分來自於現任基金經理離職。“離職基金經理留下的產品需要人接管,研究員就有機會升任。”當然,隨着行業和公司本身的發展,公募在基金經理的配置上也有擴張的需求。
“基本的邏輯是,機構發展得好,就會有更多機會去發行新產品,研究員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升任基金經理。”上述華南大型公募的研究員總結道。在他看來,之前的兩三年,公募行業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機構有較強的動力去增加基金經理的配置。但今年以來,由於權益市場起伏較大,好的崗位有點供不應求,研究員的升任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難。
這一説法得到了很多共鳴。華南一家頭部公募的權益研究員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入行後,確實能感受到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的難度越來越大,坑位越來越少。滬上一家公募的債券研究員表示,升任債券基金經理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研究員供給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前幾年高出很多。”
上述華南頭部公募的權益研究員認為,除了自身的努力,在升任基金經理的道路上,一些因素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比如,一位研究員是否能較快升任基金經理,和他所研究的行業是否熱門有很大的關係。“A股權益市場的風格輪動還是比較明顯的,熱門賽道的研究員推票比冷門賽道的研究員容易很多,所以前者升基金經理的可能性比後者大很多。”對於他的説法,滬上一家頭部公募的研究員深有同感:“研究員其實和基金經理一樣,也需要一些‘順勢而為’。對於非熱門行業的研究員來説,機會或許就更少些。”
頭部公募研究員升任不易與源源不斷進入行業的研究員相比,基金經理的崗位始終是稀缺資源。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機構對於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一事相對審慎,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滬上一家中型公募的市場部人士認為,成熟的基金經理在大眾層面是有知名度的,渠道也很信任,這非常難得。對於機構來説,相比培養新人,向這些成熟的基金經理繼續投放資源,收益顯然更高。
上述資深基金圈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雖然機構可以為新晉基金經理做新發產品,但市場往往不會買賬。“個人投資者不太願意把錢交給新人打理,機構投資者選品的標準很高,沒有過往業績的產品一般也很難考慮。”她直言。
因此,新人接替老人、或是老人帶領新人管理產品成為了行業慣例。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家機構的人才流動率較低,或者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基金經理矩陣,那麼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的機會就比較少。目前,這一現象在頭部公募比較普遍。
上述滬上中型公募的市場部人士也同意這一説法,她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作為中型公募,他們公司的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相對沒那麼難。她表示,今年就有幾位研究員成功升任基金經理,他們主攻的方向都不太一樣,符合公司對基金經理矩陣的配置需要。
上述資深基金圈人士也表示,相對而言,中型公募的研究員升任的壓力沒那麼大。近年來,知名基金經理“奔私”的不少,頭部機構也需要補充優秀的基金經理,完善基金經理矩陣。中型機構的基金經理不斷流動,留給研究員的機會也就比較多。
離開還是等待?面對“升任難”的現狀,頭部公募機構的研究員們會如何應對?在上述華南某大型公募的研究員看來,買方研究員的後續職業發展不如賣方研究員那麼靈活。“要麼留在公募等着升任基金經理,要麼去私募當基金經理,基本就是這兩個路徑,去產業的或者去其他行業的都很少聽説。”據他透露,一些想要儘快成為基金經理的頭部公募研究員,往往就會離開,選擇跳槽到私募。
至於是否要“奔私”,他表示,如果繼續留在公募,那麼平台帶來的加成就會比較大。“在公募,做調研和做研究的資源會比在私募多很多,大機構的知名度也是對個人能力的背書。”如果選擇加入私募,那麼自由度會是比較大的吸引力。“私募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説,做投資的發揮空間也更大,很多想法都可以落地。”
上述滬上一家公募的債券研究員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有一些公募會希望培養專注於研究的人才,能夠長期紮根行業,成為一些領域的專家,而非中途轉為基金經理。“做研究員和做基金經理需要的技能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有的人更擅長擇時和配置,有的人更擅長純粹的研究。”對於機構來説,研究員本身也是投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表示,據他了解,一些資深研究員的待遇會比投資崗更高一些。上述華南一家頭部公募的權益研究員也表示,據他了解,資深研究員想要拿到一個體面的待遇不難,在公募紮根研究也是不錯的選擇。
滬上一家頭部公募的研究員則認為,無論是留在公司繼續磨練,還是向外部尋求合適的轉型機會,他最看重的仍是機構的發展前景。不過,在他看來,相比以研究員的身份長期在公司紮根,大部分年輕的研究員還是更希望成為基金經理的。他特別強調,大家更想從市場中證明自己的能力。
“從研究員的角度來看,成為知名基金經理的概率其實是非常低的,大多數人也不會有那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面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的提問,上述滬上頭部公募的研究員這樣回答。
根據他的觀察,很多研究員選擇做投資並不是衝着明星基金經理的那一層光環,更重要的是,作為基金公司的研究員,個人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公司內部來評判,但成為基金經理之後,投研的業績將會是公開的,個人的投研能力將由全市場來評判。在他看來,在資本市場這個標準統一、競爭激烈的評判體系下,如果能做出一番成績,對個人而言將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這也是很多研究員希望成為基金經理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我,就會選擇留在公募,等待成為基金經理的那一天。”
來源:券商中國
【散户福利】熱門精選股策略,每日免費領取漲的好不好,看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