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5.5%左右、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
3月5日,封面新聞聯合羊城晚報、新京報·貝殼財經、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重磅推出“四地媒體連麥專家讀報告”策劃,通過微博連麥方式,對話商務部經貿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餘淼傑,就GDP增速、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共同富裕等問題進行解讀。
GDP增速5.5%是一個很穩健的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今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有利於增強財政可持續性。
對此,餘淼傑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的GDP增速5.5%的目標,是一個很穩健的目標。
“去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將2021年的GDP增長的目標定在6.0%。最終是實現了8.1%。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根本上並沒有比去年更難的地方,所以最終我判斷2022年的GDP增長應該會在6%左右。”餘淼傑説。
餘淼傑表示,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的赤字率,還是財政收入目標倒推,2022年中國GDP最終實現6%的增長是“沒有問題的”。
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將達到6.2這個區間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對此,餘淼傑判斷,今年人民幣會穩中有升、相對升值而不是貶值。
“通常大家都會認為,因為美聯儲會加息,錢就回流到美國,導致對美元的需求上升,從而造成美元升值。但這只是一個方面,並非所有方面。這個邏輯的一個變量是美聯儲會在何時加息?如果美聯儲在2022年下半年加息,由於滯後性,真正傳導到經濟的話就有可能在2023年。”餘淼傑説。
事實上,在三年前,餘淼傑即預測到2022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會在6.1~6.2左右。
“現在我依然堅信這個判斷:到今年年底人民幣一定能達到6.2這個區間,因為這反映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從一個較長的歷史維度來看,當一個國家國力增強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幣種一定會升值,而不是貶值。”
今年中國貿易順差將繼續突破4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對此,餘淼傑認為,由於地緣政治等因素,有分析人士對2022年中國對外貿易的預測相對悲觀。但他並不認同。
“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達4.36萬億元。在當前地區衝突加劇,全球供應鏈斷鏈、斷點增多的背景下,中國的全產業鏈優勢將更加明顯,換言之,其他國家將更加依賴中國的生產。所以我預測,到2022年年底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可以達到4萬億元以上。”
另外在談到中國經濟的外循環時,餘淼傑表示,在“一帶一路”的路線上,固然是兩條腿走路,但應該優先發展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太多地緣政治,進出口沒有問題,投資會伴隨較多風險。
在區域經貿合作上,當中國在2010年跟東盟十國簽署了東盟10+1自貿區之後,如今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不再是美國也不再是歐盟,而是東盟,就是因為得益於十年前我們簽署的自貿協議。接下來怎麼走?餘淼傑認為有幾條不同的路徑:“第一是東盟10+3,10個國家再加上中日韓;第二個就是東盟十國再加上中日韓,再加上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這是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化。”
“中國經濟已經逐步進入高質量的新發展階段,如果要實現新發展格局,可能我們要更好地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然後用雙循環來推進我們的新發展格局。”餘淼傑説。
促進共同富裕 税制調整是關鍵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鬥,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此,餘淼傑認為,新發展理念就是要實現創新作為第一源動力、協調作為內生特徵、綠色作為普遍形態、開放這是必由之路。最終實現共享這一目標。“共同富裕”作為“共享”當中的重要內容,主要分為三步來實現。
“2020年,中國取得了脱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這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業,推動鄉村振興,這是第二步;第三步則是實現共同富裕,最終形成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形的正態分配體系。”餘淼傑表示。
對於共同富裕的目標,餘淼傑認為,首先,要在優先發展效率的情況下兼顧公平,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把經濟蛋糕做大,這個方向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其次,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要進一步縮小城鄉差異、地區間發展的差異和不同行業間的收入差異。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調整税制以及減税降費的措施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減税降費的力度還是很明顯的,可以説是真金白銀的減税降費。”餘淼傑説。
地方政府出台受疫情影響行業的幫扶政策 應結合當地產業實現優勢互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餐飲、住宿、零售、旅遊、客運等行業就業容量大、受疫情影響重、各項幫扶政策都要予以傾斜、支持這些行業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
對此,餘淼傑表示,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內一些行業的實體企業遭遇衝擊,比如餐飲、旅遊、住宿、運輸等。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從政策上向這些行業進行針對性的傾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政策。那麼在微觀層面上,也需要各地政府出台更具體的政策措施,來幫助這些行業企業渡過難關。另外,建議當地政府在出台這些政策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當地產業,從而實現產業間有效融合、優勢互補。同時,銀行應該多向這些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傾斜,多發貸款扶持。
同時,在回答記者提出的發放“消費券”的問題時,餘淼傑表示,拉動內需有兩個方式,一個是通過發放消費券來對消費者進行補貼,另一個方式是通過補貼企業,來實現拉動內需。他個人更傾向於通過對企業補貼,實現拉動內需。
因為對一個收入比較高的消費者來説,通過補貼來拉動消費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對於收入較低的消費者來説,消費券雖有作用,但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就業。所以,最核心的關鍵還是應該通過補貼企業,讓市場中更多的中小企業更具活力,就可以為市場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那麼老百姓的就業需求就能實現。再加上減税降費,中小微企業才能夠比較長期、有效地提升內需,因此餘淼傑認為消費券有幫助,但作用不如補企業重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