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晚上,港交所披露奈雪的茶申請主板上市的招股書,其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大通、招銀國際和華泰國際。如果成功上市,奈雪的茶將成為國內新式茶飲上市第一股。
目前奈雪的茶仍處於虧損狀態。據招股書,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錄得營業收入21.1億元,虧損為2751萬元。
超過400家門店
奈雪的茶茶飲店是國內現製茶飲連鎖品牌。根據灼識諮詢的數據,奈雪的茶是首先在中國使用新鮮水果製備現製茶飲、並首先在中國創新提出現製茶飲搭配烘焙產品的概念。
目前奈雪的茶核心菜單有超過25種經典茶飲及超過25種經典烘焙產品。茶飲包括鮮果茶、鮮奶茶及純茶,此外還提供多種零售產品,如茶禮盒、零食及即飲茶飲料。
六年前,奈雪的茶在深圳開設了第一間店,此後開啓了迅速擴張之路。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分別開設179家、174家新店,相當於兩天開一家。
如今,奈雪的茶在全國範圍內的店面數量已超過400間。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9月底,奈雪的茶茶飲店數量增至422間,覆蓋於中國大陸61座城市及中國香港、日本。從城市佈局來看,奈雪的茶主要佈局在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
隨着門店的迅速擴張,奈雪的茶營業收入也呈爆發性增長,茶飲店所產生的收益由2018年的9億元增至2019年的23億元。2020年新冠疫情也阻止不了其增長,前三季度茶飲店所產生的收益為19.86億元,2019年同期為16億元。
平均每家門店日均收入下降
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每單平均銷售價格達43.3元,在中國高端現製茶飲連鎖店中屬最高,而行業內每單平均銷售價值約為35元。
不過,門店數量擴張的背後,奈雪的茶每家門店的銷售額和訂單量卻呈下滑趨勢。2018年及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的茶每間茶飲店平均每日銷售額分別為30.7萬元、27.7萬元及20.1萬元;每間門店平均每天的訂單量也由2018年的716單降至2020年的465單。
奈雪的茶表示,每間茶飲店的平均每日銷售額及同店銷售額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繼續在整個網絡中開設新的茶飲店,令現有茶飲店的訪客量及訂單分佈更均衡。
不過,奈雪的茶同店利潤率在這期間也下滑明顯,由2018年的24.9%降至2020年9月底的12.6%。公司表示,同店利潤2018年及2019年維持穩定,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有所下降。2020年第三季度,同店利潤率已恢復至18.1%。
目前奈雪的茶處於虧損狀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6973萬元、3968萬元、2751萬元。
估值逾20億美元
自奈雪的茶成立以來,已取得天圖實體、SCGC實體、HLC、永樂高國際及PAGACNebula的融資。
具體來看,2017年1月,奈雪的茶獲得A輪融資7000萬元,投資者為北京天圖及成都天圖。同年11月,奈雪的茶獲得A+輪融資2200萬元,成都天圖再次加註。
一年後,2018年11月,奈雪的茶完成了B-1輪融資,總額為3億元。2020年4月及6月,奈雪的茶實施B-2輪融資,SCGC與HLC分別以人民幣2億元、500萬美元入股。
2020年12月,奈雪的茶C輪融資完成,PAGACNebula投資100萬美元。安信證券研究報告曾表示,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完成C輪融資後,投後估值達到20億美元。
截至目前,奈雪的茶持股5%以上的股東陣列主要包括創始人趙先生和彭女士夫婦及其控制的林心控股、公司的股權激勵平台、深圳天圖資本系企業及其實際控制人王永華。
將主推PRO店
據灼識諮詢的數據,在過去數年,茶飲行業增長迅速,高端新式茶飲店市場規模(以現製茶產品及烘焙產品等其他產品零售額計算)由2015年的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2億元。該增長勢頭預計將在未來近期內保持強勁,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進一步增長至62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2.7%,遠超現製茶飲店行業整體水平。
奈雪的茶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擴張茶飲店網絡並提高市場滲透率。具體而言,計劃於2021年及2022年主要於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其中約70%將規劃為奈雪PRO茶飲店。
PRO茶飲店是奈雪的茶2020年11月推出的全新茶飲店型,主要覆蓋在高客流量區域,如高檔購物中心、寫字樓及居民區中心的核心位置。目前PRO茶飲店已在全國7座城市中運營14家門店。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從面積上來説,奈雪PRO店依舊保持150平大店;產品上,區別於常規門店的“茶飲+軟歐包”主打產品,PRO店提供“茶飲、咖啡、烘焙、零食”四大產品的組合套餐。
營業時間方面,PRO店上午開店時間提早至早上八點半,構建消費者從早餐、下午茶到輕晚餐的全時段多場景消費習慣;價位上,PRO店飲品除了常規價位的茶飲之外,新增了價格區間在15-25元的咖啡產品,補充中低價位選擇。
選址上,PRO店主要集中在商務辦公區和高密度社區,體現出奈雪對於打造“第三空間”,專注為消費者創造商務和社交等空間的決心。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