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投入超7億!螞蟻闢謠靠螞蟻森林賺錢,專家:個人減排參與碳交易為時尚早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餘思毅
5月13日,針對近期網絡上部分不實傳言,螞蟻森林發表聲明稱:螞蟻森林是純公益項目,不會為螞蟻集團帶來任何資金收益。
關於螞蟻森林超過5.5億參與者的個人碳減排,螞蟻森林負責人輕如表示:“綠色能量”是根據低碳行為設計出來的虛擬積分,不能參與碳交易。
據悉,自2016年上線來,螞蟻森林已在荒漠化地區種下了超過2.23億棵樹,種植面積300多萬畝。所有樹木包括吸收二氧化碳產生的“碳匯”是純公益捐贈,屬於國家和社會,迄今從未參與過碳匯交易。螞蟻森林還承諾,如果未來螞蟻森林記錄的個人碳減排量能被納入碳交易體系,產生的所有收益將屬於用户個人,不屬於螞蟻森林。
時代財經梳理發現,螞蟻森林聲明通篇圍繞碳排放個人帳户,且明確個人帳户並沒參與碳匯交易。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綠色可持續發展學者趙越5月13日晚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不僅螞蟻森林不能進行碳匯交易,而且我國的個人碳匯交易目前還沒有開通。
據瞭解,全國碳市場交易或在6月份開啓,其呈現的形式是95%的碳配額交易搭配5%的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的碳交易。
趙越進一步指出,個人從碳匯交易裏兑現金還較為遙遠。“一個單位或者一個主體想進入到碳排放交易或碳匯交易有一個排放量的門檻。只有温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年的行業才會被納入到全國碳交易市場,而個人每年的排放量其實很少。”
圖片來源:螞蟻集團官網
個人碳排放交易帳户尚未接入碳匯交易
時代財經通過梳理發現,個人碳排放賬户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主要是通過當地政府的環保部門牽頭成立,以積分記錄低碳生活方式的形式,可兑換咖啡、快餐以作鼓勵,這類並不涉及現金兑現。
其實,早在2015年,國內陸續有個人碳交易賬户的建立。例如,2015年6月,北京環境交易所建立了全國首個自願減排服務平台“北京環境交易所服務號”。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2019年一份研究報告介紹,通過“北京環境交易所服務號”,北京個人用户可以輸入個人或家庭某個時間段內在日常交通、上網衝浪、住宅能耗、會議活動、休閒旅行等方面的行為,計算個人在該時間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時,為達到碳中和的目的,該平台給個人提供了一個可連接被認證的二氧化碳減排項目的渠道。
又如2019年7月,成都試點個人“碳排放賬户”,通過乘坐地鐵、公交、步行等綠色行為,以減少個人碳排放量進行“積分”,並可兑換“實質商品”,例如咖啡。該個人“碳賬户”平台由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對外合作處指導,早點星球環保積分平台、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合作開發。
比前述北京個人碳排放賬户更為進步的是,這一平台接入成都公交、成都地鐵、成都大數據平台、青桔單車、曹操專車、四川航空、滴滴出行、星巴克、貝殼找房等平台,形成了一個低碳生活服務閉環。
第二類則是互聯網公司開發的平台。2016年8月27日,螞蟻金服宣佈對旗下支付寶平台的4.5億用户全面上線“碳賬户”。據螞蟻森林聲明“近幾年,5.5億用户以及近幹家合作伙伴”參與,用户如果步行、地鐵出行、在線繳納水電煤氣費、網絡掛號、網絡購票、使用電子發票等,還可以在支付寶裏養一棵虛擬的樹,減少相應的碳排放。
目前來看,上述兩類模式有其侷限性。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報告指出,“以‘螞蟻森林’為代表的個人碳賬户主要以獎勵的形式(以用户的名義種樹)來激勵用户改變生活習慣,但是獎勵機制會帶來巨大的開支。目前‘螞蟻森林’有公益基金支持,後續會面臨可持續性的問題。”據螞蟻森林聲明“螞蟻集團每年投入在螞蟻森林項目上數億的費用屬於純公益捐贈,僅2020一年間的投入就超過7.6億元。
“從長遠來看,7.6億對龐大的螞蟻集團來説是非常少的一筆投入,但如能拓寬商業閉環,樹立良好的減排形象,那也是合適的。”趙越對時代財經分析,單從聲明來看,雖然螞蟻集團把螞蟻森林單純作為公益性平台,但背後還是會存在很多商業附加值。
趙越認為,一方面,螞蟻森林跟碳中和的時代潮流契合,其市場影響力很大,很多其他的品牌會在該平台上投廣告或進行商業合作,例如積分兑換咖啡等;另一方面,螞蟻森林作為螞蟻集團在公眾面前打造的綠色形象名片,這也是螞蟻森林產品的附加值。
目前碳排放與碳匯交易是以企業為主
據悉,碳匯(carbon sink)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温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4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除了提到“健全碳排放權交易機制”,還提到要“探索碳匯權益交易試點”。這意味着未來節能減排企業或個人可以進行碳排放交易,植樹造林的企業或個人也能進行碳匯交易。
為實現減少碳排放這一目標,全球不少國家建立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國內,早在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以及深圳等8個省市被列為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主要覆蓋發電、建材、鋼鐵等高耗能行業。
2017年4月14日,廣東省發佈《關於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管理的暫行辦法》,正式將PHCER(碳普惠核證自願減排量)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補充機制。也就是説,廣東省納入碳普惠制試點地區相關企業或個人,其通過自願參與實施減少温室氣體排放(如節水、節電、公交出行等)和增加綠色碳匯等低碳行為產生的減排量,允許接入碳交易市場。
時代財經查詢發現,目前,廣東省已經暫停受理了PHCER項目的備案申請。
趙越指出,儘管個人也被鼓勵碳市場交易,但參與方主要是企業。他認為,造成這一局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於之前設定一個單位的CCER可以抵消一噸碳排放量,但是一個單位的CCER怎麼去算,目前還沒有達成統一的計算方式和計算的結構。所以,每個人通過螞蟻螞蟻森林平台所種的不同樹種,其減排量也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即便能夠兑現,但個人碳匯的收益不會很多,因為樹的成長很漫長。
在趙越看來,未來,碳匯交易發展起來以後,螞蟻森林的個人碳賬户形式能不能對接到全國碳交易系統當中,對螞蟻森林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一旦個人碳賬户被全國碳交易機制所接納認可,且可以參加交易的話,對於螞蟻森林後期運轉是非常良好的。如果説未來碳交易不能把個人碳賬户納入到交易中去,可能就要面臨調整,考慮是否要繼續做下去,或是換一種方式去實現綠色形象的樹立。”
此外,趙越介紹,像特斯拉這樣量產新能源車的企業,在碳匯交易中也實現了很多的利潤收益。“全球範圍內碳排放與碳匯交易主要是以企業為主,目前我尚未了解到國外有個人碳匯交易的案例,但也有可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