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 信託業規模回升至21.69萬億元

經歷了持續調整,信託行業正在邁入新的發展階段。9月19日,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了2023年二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延續了2022年以來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餘額為21.69萬億元,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規模變化趨於平穩。同時,在迴歸資管行業本源的要求下,信託業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佔比也持續提升。

資產規模回升至21.69萬億元

受監管環境變化的影響,信託資產同比增速從2018年9月開始轉負,並一直延續到2022年3月末,信託資產規模也從2017年12月末的26.25萬億元的峯值,下降到2022年3月末的20.16萬億元,降幅為23.18%。

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 信託業規模回升至21.69萬億元

2022年二季度之後,信託資產規模企穩回升。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餘額為21.69萬億元,較3月末增加4699億元,環比增幅為2.21%,較上年同期增加5769億元,同比增幅為2.73%,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規模變化趨於平穩。

經營業績方面,2023年上半年,在面對諸多挑戰的情況下,信託行業經營業績有所回升。截至二季度末,信託業實現經營收入累計494.32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20.86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累計淨利潤329.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9.69億元,同比增速為17.73%。

從收入結構看,截至2023年6月末,信託業務收入累計達249.78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118.49億元,同比下降32.18%,佔經營收入比重50.53%,比2022年6月末下降27.25個百分點;利息收入累計為22.5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6.09億元,同比下降21.30%,佔經營收入比重為7.36%,較2022年同期上升1.32個百分點。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營收和利潤的顯著反彈,既是信託行業自身轉型的成效顯現,也受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2023年一季度,上海信託以72.41億元將上投摩根基金51%的股權出售給摩根資產給行業整體營收和利潤均帶來了短期的正面影響;此外,2023年上半年經營數據的改善還受到一季度資本市場回暖、,股市和債市均上漲反彈的影響。這些因素在長期內的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標準化投資能力持續提升

在轉型主旋律之下,信託公司根據迴歸資管行業本源的要求,大力發展標品信託,培育金融市場投資能力,投向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的規模和佔比持續提升。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6月末,投向證券市場(包括證券、債券和基金)的資金信託規模為5.0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6萬億元,同比增幅29.92%,佔比32.22%,比3月末提高2.3個百分點,同比上升6.01個百分點,信託資金配置向標準化資產轉移的趨勢進一步凸顯。

此外,投向金融機構的資金信託規模為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87億元,增幅12.22%,佔比上升至13.97%,同比上升0.81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

傳統業務方面,近年來,受監管政策以及房地產行業整體環境影響,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佔比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23年6月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餘額為1.05萬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661億元,同比降幅為25.87%。佔比6.68%,較上年同期下降2.85個百分點。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信託行業經過十年的高速發展,傳統業務到了瓶頸期,規模受限,行業發展在經歷數年的下行週期後開始企穩。隨着信託業務重新分類,信託公司發展方向正在重大轉變,經營思路也有較大調整,標品、資產管理業務會是未來較長時間信託公司的主要盈利來源。

在目前監管套利、非標嵌套被嚴格杜絕的情況下,以債券投資為主的標品信託近年來得到持續發展。曾剛預計,中長期債市利多也將打開產品的收益空間,其市場規模估計將持續上升。從目前來看,信託行業的證券市場投資能力較其他資管機構仍有差距,目前產品集中於現金管理類,同時TOF模式也佔據相當一部分比例,未來標品信託可進一步增加更多純債類型或固收+策略的嘗試,在運用TOF模式之餘也加快自有投研體系的建設。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5 字。

轉載請註明: 連續五個季度實現同比正增長 信託業規模回升至21.69萬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