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開發商來説下一步的計劃便是深入三四線城市進行開發了。但很多開發商在這些縣城中開發完成之後,出現了大量的房屋庫存的情況。尤其是一些大省市中的小縣城,購房動力明顯不足。
這種現象讓所有人都為之撓頭,於是經過了幾番調查開發商們才逐漸發現了一個問題:縣城對房子並沒有剛性的需求。
前幾年雄縣被規劃為京津冀特區之後,縣城裏出現了非常多的房地產開發和大資金購買者。雄縣的房價一夜之間便發生暴漲。
開發商們似乎尋找到了下一個房地產投資低地——三四線縣城。之後房地產商便開始尋找和規劃更多的縣城來進行開發。但是當樓盤開發完之後,售房卻出現了難題。很多縣城出現了高庫存的問題。
這些樓盤的主要建築風格依然採用的是一線城市的設計理念。高層大樓配上緊湊的房型,表面上看這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但是很多縣城有購房能力的年輕人對這種小户型一層多户的樓房並不感冒。並且依然還是願意住在過去縣城的一些老房子裏。開發商們很不理解,明明在大城市裏都能幾天內售空的房子,在小縣城裏怎麼沒人買呢?
經過細緻的調查分析,原來問題出現在多個方面上。
首先,縣城居民住房的習慣和一線城市不太一樣。本來縣城當中的房地產開發就少,縣城居民以前要麼在農村自己蓋磚房甚至是二層小樓住,要麼就買一些相對寬闊舒適户型較大的商品房。
因為縣城居民普遍都是一家老少生活在一起,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而且通常情況下一户居民的房子都會有一個可以方便幹農活的院子。而新開發的樓盤普遍沒有這樣的環境,貨不對心當然不好賣了。
再有,在縣城中居住的居民往往都是一些願意守家待地的青中年。他們很多人在買房上存在着互相攀比的心態。往往即便是購買了小户型的商品房,通常也都是給外來人口進行出租使用。而不願意折騰小户型的一些居民買房主要是為了能夠改善過去的居住環境。
他們不一定要買最大的,但絕對不願買小的。通常那種120平米的大平層更受他們的鐘愛。並且縣城居民通常都有老房子,在這些三四線城市中二手房市場其實也並不景氣。於是他們就沒有購買小户型進行投資的需求,換句話説老房子大家都一樣何必再買呢。
縣城中的居民生活往往是非常固定和有限的,他們遵循着比較古舊的熟人社會的社交方式。比如同一處居住很久的老鄰居大家彼此熟絡了幾十年,孩子也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突然要因為買新房而各奔東西,遇到一些完全不熟悉的鄰居他們的購房動力則會受到影響。
而且,很多縣城的教育設施,醫療設施,餐飲設施,娛樂設施都相對來説比較單一。很可能一個菜品豐富物美價廉的大排檔就是居民們平日裏社交的主要場所了。老人看病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通常縣城中的老人看病都要找一個熟悉自己情況的大夫。
所以他們往往在醫療的消費上粘性極高。而且很多縣城通常都只有一兩個學校,孩子上學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距離。
這些問題都將是開發商們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因為如果新樓盤開發建成之後,周圍沒有合理的配套設施,那麼縣城居民的購房動力則會大大下降。很多時候只是一句“住這裏不方便”,就使得一些縣城的優質開發地段變成了大甩貨。
同時很多縣城房屋購買市場呈現單邊寡頭趨勢,一家樓盤非常好賣的情況下,整個縣城便都擠破頭的去購買。而那個同樣開發很好卻不被看好的樓盤就完全冷冷清清無人問津。由於縣城購房的需求非常單一,所以開發商們只好比快。
要不就是幾家開發商不願意發生任何競爭,最後產生了縣城房屋開發户型和基本設施大體都一樣的情況。從消費經濟學上講,由於縣城房屋不容易出現爆款,那麼自然想要一家獨大的開發商則很容易受到同行排擠。所以縣城樓市的活力不高也就理所當然了。
房屋購買其實需要一些購買需求的主力軍,比如一些需要單獨居住環境的年輕人,或者是一家幾兄弟要分開居住的時候。而且很多縣城的年輕人往往更不願意窩在自己所在的小縣城裏發展,他們更願意去大城市裏打拼以博得更優渥的收入。
而這些年輕人通常在買房時要考慮兩個實際問題:在老家買的話需要經濟划算。不在老家買的話那麼就要將父母接到大城市裏一起生活。
於是一些縣城的房屋購買需求就因此而變得稀疏。那些需要單獨居住環境的購房者,他們所考慮的問題通常都是離父母近不近。
比如小兩口結婚要買一處新房,而這處新房通常都是離兩家父母都比較近的地方,而他們的父母往往也都是住在很接近的區域當中。所以購房時就會有很多本來優質的開發地段被購房者不看好。
而且這種現象其實並不是單一的,通常縣城的老人所居住的老房子也都在一個非常固定的區域內,所以這些區域的周圍所開發的房產會有一些年輕人有購買需求。但往往縣城房產開發的用地都在縣城周邊地區,離那些老房子都有一些距離,影響了這批主力軍的購買慾望。
而那些需要分家的幾兄弟中通常都有某一個沒結婚的人來照顧父母生活,另外那些結婚了的,其實也是希望能住的離老人近一點,孩子也可以方便回到老人身邊讓父母能時常享受天倫之樂。
而進入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往往在大城市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他們通常做着一份比家鄉工資高很多的工作,但依然錢不夠花。
好不容易攢下錢,也在城市中紮根落户的年輕人,他們的生活壓力比在縣城之中的居民大,在老家買房雖然價格上低很多,但是他們還是希望能在城市中給父母買一套房子住。一方面顯示自己在城市中發展的很順利,另一方面也能一直紮根在城市中,讓親人享受更好的醫療和教育設施。
房屋貸款是開發商能夠實現高週轉的重要保證。單憑一套一套的賣房,房屋開發的資金便不容易形成整體回籠,於是房屋貸款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如果一個地區的購房者買房都需要貸款,那麼很多人都會選擇早買房。於是一個樓盤開盤之後便會有一些可以付得起首付的人來貸款買房。而越早買樓盤的升值空間就越高,他們的投資價值也就越大。
但是在縣城的購房者大部分都不願意貸款,因為在他們的心裏,房子是一個居住的物件而並非是資產。本着單純想要買一個更加舒適穩定的房子,那麼就乾脆全款買下來,甚至還有一些折扣。
同時全款買房還有一個心裏因素在於,房子的歸屬感更強。因為縣城居民普遍認為將房產抵押給銀行是一個風險很高的操作,萬一收入不濟還不上房貸,那麼自己的家便會被銀行拍賣。
自己也就成了無家可歸的人了。更何況一筆房屋貸款往往都需要20-30年的還款期,這種常年負債的壓力對縣城居民來説是災難性的。最重要的是縣城居民很多買方完全不需要貸款!
他們往往進行投資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幹一些實體經濟,比如在家門口開個餐飲或者服裝小店。這樣的話不但可以自己控制工作時間,還可以將家人照顧的很好,買房子又不容易賣出去,而且賣出去也賣不了多高的差價。
不過為了可以更好的經營店鋪,不少縣城的優質商鋪倒是可以賣的非常好。在這裏的居民其實更認為這是一份產業。
縣城房屋開發和居民購買動力不足其實原因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多數縣城的居民都延續着一種類似部族式的生活結構,這種部族式結構往往會因為買房子這樣的大件產品而猶豫許久。
很多家族也是遵循着老傳統,往往家裏如果有三四個兒子的情況下,大兒子沒有單一房產,那麼下面三個兒子再有錢也不好意思自己買房。
未來想要進軍三四線城鎮的房地產開發商們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比誰的房子蓋的更快更好。而是對於房產這樣一個固定資產多樣化處理和購房觀念的宣傳。只有改變了縣城居民對於購房的主要動力和基本觀念。相信開發縣城房產還是有望出現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