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股市來説,2021年過得似乎有點“舉步維艱”,部分權重較高的科技和互聯網股遭到腰斬,導致恆生科技指數跌幅高達30%。
不過,年初至今,港股騰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股均錄得漲幅,同時,回調時間長達1年的港股科技股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不僅如此,面對近期海外流動性收緊預期的驟升,港股也表現出相對韌性,中金策略研究認為,港股有望發揮低估值優勢,實現均值迴歸。這或許也是內地公募旗下新基金在港股迅速開始抄底建倉的原因。
新港股基金進場,閃電建倉龍頭
據方正證券研究所報告顯示,從基金持倉來看,2021Q4大陸投資港股的基金個數有小幅上漲,儘管持股市值出現環比下滑。
春節長假後,新上市的多隻港股ETF基金大手筆進場,在成立數日後即迅速開始抄底。銀華恆生港股通中國科技ETF基金在短短8個交易日就買了接近80%的倉位,價值逾2億元。
根據其披露的上市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26日,該基金持有的港股股票約2.27億元人民幣,佔該基金資產淨值比例高達78.32%。
前十大重倉股中,騰訊控股和美團-W佔淨值比分別為10.05%和9.25%,小米集團、中芯國際、舜宇光學科技佔淨值比也超過了8%。
來源:上市交易公告書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建倉倉位已78.32%,但其中並未出現醫療行業。主要包括了信息技術、電信服務、非必須消費品、金融等。這似乎傳達出對醫療行業的謹慎態度,與其他機構投資者一樣,互聯網公司與硬科技領域是大家的一致認同,也是港股市場機會的重點所在。
來源:上市交易公告書
無獨有偶,港股新基金大膽的建倉策略不是個案。最新消息,2月14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新基金僅4天時間即建倉近30%。
據招商中證香港科技ETF基金披露的上市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2月7日,該基金持有的港股資產為8741萬元人民幣,佔該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為28.85%。
來源:上市交易公告書
前十大重倉股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和美團-W佔淨值比超過了4%。不過,屬於醫療保健行業的藥明生物和百濟神州分列第四位和第十位。
來源:上市交易公告書
從其總體行業類別來看,儘管投資對象中醫療保健行業的佔比達到了7.2%,但非必須消費品、信息技術、電信服務仍然是重中之重。
不僅是持續流入相關ETF產品的資金,還有南向資金在2021年12月和今年1月重回大幅淨流入,兩月港股通分別淨買入408億元和358億元。
儘管目前港股市場尚未出現強勢反彈的跡象,但上述現象都顯示出投資者對港股市場尤其是科技題材企業投資價值的關注。
押注科技棄醫療,穩銀行基建兩手抓
據方正證券研究所報告顯示,從行業持股市值來看,持股市值前五的板塊均為科技業、金融業、非必須性消費、地產建築業和醫療保健業。
儘管醫療保健的佔比仍然相對較大,但許多老牌港股主題基金,似乎與新基金的大膽策略步調一致起來。
據證券時報,張坤所管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採取了重倉港股消費、科技與金融,同時迴避醫療保健品種的策略,去年第四季度末,該基金持有的醫療保健倉位僅為0.78%。開年以來,該基金取得8.47%的正收益,在全部非資源類QDII基金中業績暫居第一,充分體現了“買什麼”的重要性。
不僅如此,南方香港優選基金和國投瑞銀中國價值發現基金也都在其持倉行業中也淡化了醫療保健。
而易方達香港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ETF市場上最受資金青睞的是港股類ETF,其中,以債券和科技兩類主題ETF獲得淨流入資金最多。
新基金的偏好與老基金業績關聯緊密。主投醫療和科技板塊的港股基金中,博時恆生醫療保健ETF年內淨值跌幅超過17%,華夏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年內淨值跌幅為16.5%,依然承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佈局港股的基金越來越多,但更多的還是緩慢建倉,而四季度不乏大幅調降港股倉位的基金,交銀滬港深價值精選、博時滬港深成長企業等產品港股倉位較三季度調降10%以上。
現階段,不論是投資者還是市場表現,似乎都更支持“穩增長”的風向,銀行、消費和基建板塊近期的優異表現更傳達出高股息資產對短期內市場波動的維穩性。南方香港優選基金經理畢凱表示:“市場底部最後的安全邊際是資產,只要市場上優質公司的資產長期價值沒有永久性損傷,估值將有望隨着宏觀環境的改善得到修復。”
結語
據中金策略研究報告,“穩增長”的受益板塊如部分金融、傳統基建與相關產業鏈以及受益於上游價格回落和中下游消費板塊。相較於醫療行業,受益於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趨勢的中長期機會不僅業務和盈利能力有望增強,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防禦優勢。
開年以來,港股的表現給予了投資者一定的信心。而在港股市場上,銀行地產、新興科技、傳統消費等主題的公司豐富,當整體估值區間偏低時,好公司的韌性將逐漸得到認識。隨之認知迴歸,市場終將回到合理的道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