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707的牛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來源 | 格隆匯研究(ID:glh_tushuocaijing)
地產公司剛剛公佈了前三季度業績和10月份銷售數據,一半低於市場預期一半超預期。自從限制房企融資的三大紅線出來之後,竣工端的增速就慢下來了,股價對預期也進行了充分反應。而三季報出來之後,利空兑現,算得上是板塊的最後一跌,因為10月份的銷售數據比預期當中的要好很多。
01
糟糕的三季報
2020年第三季度房地產板塊營收同比增長5.7%,較2019年同期下滑了13pct,歸母淨利潤下滑16.8%,較去年同期下滑37pct;營收和利潤增速同時開始出現大幅放緩的跡象,板塊指數也是一路回調,從8月份高位下來回調幅度將近13%。
房地產短期看什麼?短期看金融,也就是融資政策。8月份發佈三道紅線之後,要求房企:1、剔除預收款之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大於70%;2、淨負債率不大於100%;3、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倍。從側面也印證了房企融資收緊的政策預期。
融資收緊會直接導致房企現金流緊張,那麼地產商就會選擇性的做一些事情:促銷樓盤迴款現金,放緩竣工端避免佔用太多資金。因此也出現了在疫情影響下,銷售數據持續好轉的現象;而竣工端的數據的確慘不忍睹,統計局剛剛發佈的數據,2020年1-9月份商品房竣工面積累計增速下滑11.6%,9月單月竣工面積增速同比下滑17.7%。
竣工面積增速的下滑就直接導致了房企業績大規模不及預期。A股幾家龍頭房企,前三季度營收增速方面:萬科7.9%,保利5.1%,金科10.5%,金地-4.9%,新城137%;營收增長乏力,基本都是個位數增長。
歸母淨利潤方面,萬科8.9%,保利2.9%,金科11.5%,金地-8.0%,新城26.9%,利潤增速更加可憐,二線房企增速明顯快於一線房企。伴隨結算節奏在年底加快,預計房企第四季度的業績會明顯好於前三個季度。
02
超預期的銷售數據
三季度業績整體不及預期,年底交房竣工的節奏還會加快。就目前這個階段來説,地產股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業績的釋放,銷售數據的持續增長。
既然房企有銷售回款的動力,在地產股業績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可以重點關注銷售數據這項指標。整體來看,1-10月份TOP100房企操盤銷售規模99359.2億元,同比增長9.0%;10月單月銷售金額11440.7億元,同比增長25.2%。
雖然10月份的銷售增速較9月份有所放緩,環比下降了3.9%。但整體來看前三個季度的數據是超預期的。2019年前三季度百強房企的操盤銷售額24166.9億元,今年同期是31053.7億元,同比增長28.5%;銷售端今年完全沒有受到疫情影響。
而單月銷售增速同比轉正出現在4月份,為什麼?原因是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各地的工地開始陸續復工,行業整體性出現了大反彈,這個時候就應該關注反彈力度最快的公司進行跟蹤。
同時累計增速轉正出現在7月份,而1-9月的行業銷售額再次好於去年同期,也恰恰説明房地產行業已經擺脱了疫情的影響,重新開始新的增長;這是當下應該重視行業板塊和地產股的邏輯。
而業績方面,疫情的確影響了竣工進度,行業上半年整體性業績增速出現了下滑,不及預期,四季度竣工週期加快也會帶來房企業績的整體性反轉。9月份以來,房企融資端進一步收緊,對投資,開發,銷售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這個階段,做大銷售規模,加快回款仍然會是市場主旋律。
03
最後一跌下的市場策略
經過9月,10月兩個月的回調之後,地產板塊回調也很充分了。在這個位置,板塊整體估值不高,也沒有比現在更差的時候了,當中的機會也值得挖掘。
市場當中業績釋放快,同時銷售業績增速排名也靠前的房企是不多的。要選也只能從二線房企裏面挑,業績增速和銷售增速都快於一線房企。1-10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TOP5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速8%,TOP10房企6%,TOP20房企8%;10月單月TOP5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速10%,TOP10房企8%,TOP20房企17%,TOP20明顯強於TOP5,TOP10房企。
其中,累計增速和單月增速比較快的房企有陽光城,金科股份,中國金茂,龍光集團,濱江集團;銷售業績超預期也造成了銷售排名的大幅變動,也會拉動這些房企的年度排名。
同時大資金配置倉位較低,機構有動力加大配置力度。2020年三季度末,房地產板塊基金持倉總市值是993億元,環比增長6%;地產板塊持倉比例佔股票投資市值的2.4%,持倉比例創2013年以來的新低。
相應的,地產板塊的估值也足夠便宜,整體估值不到10倍,當前估值來到了2018年的市場底部水平。但是行業的銷售業績是持續創出了新高的,越跌説明增速快的公司性價比越高,機構加大配置的可能性也會越大。
A股的幾家主流房企目前都很便宜,6-7X PE。從公募基金持倉市值排名來看,無論是確定性還是業績彈性,可以選擇的也只有萬科,保利,中南建設,金地,金科,新城這幾家了。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