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折翼",盈利下滑怎麼"飛"?

飛鶴"折翼",盈利下滑怎麼"飛"?

2022年8月29日晚,中國飛鶴髮布2022半年報,實現營收96.73億元,同比減少16.2%;毛利為65.36億元,同比減少22.7%;淨利潤為22.72億元,同比減少39.7%。

據此數據看來,向來以國產高端奶粉自居的飛鶴奶粉似乎也開始“飛”不動了,營業收入、毛利、淨利潤齊齊下滑。

儘管盈利能力開始疲軟,但是飛鶴奶粉貴出市場平均價格是有目共睹的,畢竟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曾直言不諱:“折成公斤價,我(飛鶴奶粉)全世界最貴”,這不禁讓人聯想,如果連開始下降的盈利都是靠單品價格漲價而堆砌,那麼飛鶴奶粉的真實價值,是否又配得上其“飛鶴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的宣傳標語?

清庫存,也是“犧牲”營收和利潤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飛鶴奶粉市場增長明顯乏力,上升空間受限,由此出現業績下滑的尷尬局面。

對於半年度業績的不及預期,飛鶴解釋稱,主要由於出生率下滑、降低星飛帆等產品的渠道庫存,以及公司主力產品——嬰幼兒配方奶粉收入的下滑所導致,這也是飛鶴奶粉2019年以來半年報中首次錄得業績下滑。

此中提及的庫存問題,是奶粉行業早期為了搶佔市場採用的激進“壓貨”模式所導致的後遺症,為及時清庫存,飛鶴奶粉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始以犧牲增速的方式來主動去庫存,今年4、5月份,飛鶴奶粉啓動了一輪新鮮戰略,減少對高庫存經銷商發貨,以降低渠道庫存進行減壓。到今年6月底,飛鶴全國庫存水平較2021年末有所下降。

儘管針對庫存問題已經採取相應措施解決,但從結果上來看還是不盡如人意,仍然存在尾大不掉的問題,拆分來看,2022年上半年,飛鶴奶粉庫存金額超15億元,佔總資產319.46億元的比重約為4.7%,同時,飛鶴奶粉的存貨週轉天數為93.66天,處於近年來最高點,壓貨問題較為明顯。

要知道的是,飛鶴奶粉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飛帆”,在2021年為飛鶴帶來了50%的收入,已經佔據了飛鶴收入的一半。為進行庫存的調整,在其降價戰略中,首先便是向“星飛帆”發起衝擊。儘管清庫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星飛帆”在上半年的營收卻出現了下降,這也是導致了飛鶴上半年來的業績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市值縮水7成,機構減持“跑路”

飛鶴奶粉業績的不及市場預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最影響最大的還要數資本市場上的接連唱衰。

自從飛鶴奶粉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以來,以其曾引以為傲高達70%以上的高毛利,被譽為“奶粉茅”也不為過。就在去年五月,飛鶴奶粉的股價曾一度創下已破20港元的歷史新高,但在此後開始大幅下跌,截止9月2日收盤,飛鶴奶粉收盤價為5.97港元/股,成交量為3785萬股,成交金額為2.3億元,換手率為0.43%,市盈率為8.1倍,總市值僅為530億元,較去年5月最高的千億市值相比已跌去近7成,縮水幾百億港元。以此看來,“奶粉茅”的價值並不被資本市場所認同。

股價的下跌只是資本市場不看好飛鶴奶粉的其中一環,6月20日-24日,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累計減持中國飛鶴2397.22萬股,花旗銀行累計減持1284.26萬股,港股通(深)也減持了513.80萬股。

人口紅利收窄,飛鶴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規模增速已大幅下降,並逐步步入了單位數量緩慢增長的時期。

2020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模已處於一個較小的單位數增長階段,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增幅分別為4.4%和2.2%。截至今年上半年,更以罕見的負增長速度下滑4%。

而對我國嬰兒配方粉市場產生長遠影響的,則是人口出生率的變化。過去,嬰兒配方粉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嬰兒出生數量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推行,在年輕人更傾向於晚婚晚育的Z時代,以往“傳宗接代”的思想已漸行漸遠,這表明着曾經奶粉行業的人口紅利肥沃土壤優勢已不再。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國內新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883萬,逐步下滑到2019年的1465萬人,到2020年的1200萬人,再到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這更加的引發了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市場總規模的萎縮。

目前嬰配奶粉銷售中,主流銷售產品為3段奶粉,而3段奶粉一般是12個月到36個月的幼兒食用,在人口紅利收窄後,奶粉行業的主力選手也將受到制約。在此大背景下,或許飛鶴奶粉的苦日子還只是開始,後面的日子還會越來越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1 字。

轉載請註明: 飛鶴"折翼",盈利下滑怎麼"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