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報告出爐!BIS: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 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週四(10月27日),一項新的綜合性研究顯示,每日外匯交易量已達到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美元仍保持着全球主導地位,但也有跡象表明,倫敦作為全球最大交易中心的地位正因英國退歐而受到侵蝕。

這項為期三年的調查由國際清算銀行(BIS)進行,整理了4月份以來的數據。當時市場正忙於應對烏克蘭戰爭以及美國大舉加息週期的初期階段。

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7.5萬億美元,較2019年的6.6萬億美元小幅增長14%,受到外匯現貨、掉期和遠期市場交易量上升的共同推動。

外匯掉期交易佔全球交易量的51%,高於2019年的49%,而現貨交易從30%下降到28%,直接遠期交易的份額保持在15%。

重磅報告出爐!BIS: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 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圖源:BIS)

BIS表示,這“是2004年以來除兩次調查外,所有調查中最低的三年期增長率”,不過“數據收集時,外匯波動加劇,原因包括對主要發達經濟體未來利率走向的預期不斷變化、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以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這項調查被視為對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最全面的概述,收集了來自52個國家逾1200家銀行和交易商的數據。

美元的主導地位堅定不移,它參與了88%的交易,且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保持在這一水平;而歐元仍是第二大交易最活躍的貨幣,但其份額小幅下降至31%。

日元和英鎊等其他主要貨幣分別保持了近17%和13%的份額,而人民幣的漲幅最大,從4%升至7%,整體排名從第8升至第5。

重磅報告出爐!BIS: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 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圖源:BIS)

隨着中國採取措施開放其金融市場,人民幣正在成為一種更重要的全球貨幣。這反映在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增加以及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上升上。

重磅報告出爐!BIS: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 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圖源:彭博社)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被取消國際清算銀行成員資格後,這一次盧布交易量沒有被包括在內,而它在2019年的份額不足1%。

倫敦地位下降

拆借利率(Libor)的消亡和英國脱歐似乎重塑了全球場外利率衍生品市場,該市場的日交易額從2019年4月的6.4萬億美元降至5.2萬億美元。

銀行和企業利用利率互換來確保自己不受借款成本意外變動的影響。

但在銀行因試圖操縱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而被罰款後,該利率在五種貨幣間的多數排列在2021年底被取消,代之以央行編制的利率。

國際清算銀行表示:“導致成交額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場對主要貨幣的交易繼續從Libor轉移。”

在2020年底英國完成脱歐後,交易活動也發生了變化。

倫敦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貨幣交易地點,佔全球交易額的38%,但這一比例低於2019年的43%。

倫敦外匯交易部門的利率衍生品成交額仍為2.6萬億美元,佔全球“淨毛額(net-gross)”成交額的46%,但也低於51%。

“美元掉期交易的成交量已部分從英國的銷售部門轉移至美國和亞洲金融中心,”BIS稱,不過尚不確定這是否是一種根本性的長期轉變。

“同樣,歐元掉期交易已經從英國轉移到歐元區。”

英國退歐意味着歐盟的銀行不能再在倫敦進行場外衍生品交易。

在國際清算銀行調查的三年中,歐元利息掉期交易額增長最快,在2022年達到每天1.3萬億美元,較2019年4月增長38%。

三年來,英國的歐元利率掉期交易額下降了18%,至1萬億美元,而交易商(尤其是德國和法國)的交易額則增長了兩倍多,從2019年的1240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3850億美元。

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的外匯交易份額從8%下降至7%,報告稱這可能是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結果。

今年9月,香港才取消了對入境旅客的強制隔離,目前仍對團體聚會的規模有限制,這些規定導致國際銀行家大量外流。

相比之下,香港的地區競爭對手新加坡在全球交易額中所佔的份額從8%上升至9%,不過這兩個中心都仍在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之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8 字。

轉載請註明: 重磅報告出爐!BIS:全球每日外匯交易量達創紀錄的7.5萬億美元 人民幣躍居全球第五大交易貨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