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長單協議定價調整 鋰鹽公司Q4業績大增 有礦成核心競爭力
財聯社(廈門,記者 李子健)訊,財聯社記者近日多方確認,進入四季度以來,國內頭部氫氧化鋰企業均改變與日韓長單定價方式。氫氧化鋰價格上漲及順利傳導,或是鋰鹽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業績“爆表”的主要原因。
從產業鏈而言,鋰鹽環節或成鋰電產業鏈擴張中最難環節,2022年供需關係仍緊。在鋰鹽高溢價的利潤,很大部分流向成本較為固定的上游鋰礦商的情況下,單純的鋰鹽加工廠業績很難“出彩”,有礦或成遠期鋰鹽廠的核心競爭力。
四季度撐起半邊天
年關臨近,鋰鹽企業迎來業績預告的集中期。目前已披露業績的公司主要有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盛新鋰能(002240.SZ)、藏格礦業(000408.SZ)、江特電機(002176.SZ)等。
其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為鋰鹽行業頭部公司,其2021年Q4淨利潤(預測中位值)分別為15.7億元、26.77億元。2021年Q4淨利潤“爆表”並非年底非經損益的“助功”,即使是扣非淨利潤,上述公司亦均超過2021年前三季度之和。
“量價齊升”是上述公司解釋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鋰鹽公司曾因Q3淨利潤環比增速有限,而被資本市場視為“不及預期”,財聯社前期報道中顯示,原因主要為動力煤、硫酸、純鹼等生產物料的價格上漲,以及長單協議價格滯後。
但長單協議價格滯後的情況已發生改變。財聯社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進入2021年四季度,國內頭部氫氧化鋰企業均改變與日韓長單定價方式,贛鋒鋰業的長單目前已有部分採用月度定價的模式,雅化集團的報價時間和報價機制亦發生變化。而在此之前,長單協議的定價普遍為滯後一個季度。
不過,長單定價方式尚未完全調整,且仍會存在滯後的情況,因此與散單現貨的價格仍有距離。
另一方面,鋰鹽價格飆升,其利潤主要回流至上游鋰礦環節。鋰礦自供率高的鋰鹽公司將迎來“戴維斯雙擊”。贛鋒鋰業在2021年預增公告中表示,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除此以外,公司現用的主要鋰資源為Mount Marion 項目,儘管仍需要購買,但或因其在RIM層面擁有50%權益比例的原因,價格低於市場長單價。
天齊鋰業在1月26日披露的業績預告中亦表示,公司預計聯營公司SQM2021年度業績同比將大幅增長,因此公司在本報告期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較2020年度有較大幅度增長。
有礦成核心競爭力
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推廣大超預期,鋰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下游正極材料訂單回暖等多個積極因素的影響,鋰鹽產品價格持續上漲,至1月26日,電碳報價已達36.60萬元/噸。
在此之前的2020年初, 澳洲鋰精礦市場受供給過剩的影響,鋰精礦價格維持在較低水平。2020年下半年,部分鋰精礦供應商如Altura無法承受鋰價低迷帶來的經營壓力宣佈破產倒閉,澳洲鋰精礦市場的供應端進行了一次重新洗牌,市場供應量減少。
“鋰鹽已成為鋰電產業鏈擴張最難的環節”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合夥人兼總裁方建華表示,像鋰電產業鏈中的正極材料、電解液等環節,基本上1-2年產能得以建設完成,但由於鋰礦重啓時間較長,普遍需要3-5年,且海外受疫情、政策、技術人員等影響,實際上時間可能更長。
2021年以來,包括磷化工、鈦白粉化工等巨頭重金跨界鋰電材料涉及LFP材料、電解液、鋰鹽、添加劑等多領域。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僅磷酸鐵鋰領域,2021年國內化工企業宣佈的擴產規模已近300萬噸/年,磷酸鐵鋰擴產規模近200萬噸/年。
反觀2022年,碳酸鋰緊缺的情況或進一步加劇。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分析師曲音飛表示,明年全球增量預計16.3萬噸(LCE),供應增速約為24%,但是需求的增速近40%。2022年在面臨更低的期初庫存情況下,供應仍顯不足,難以滿足高速增長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表示,鋰鹽產能的擴張主要受制於鋰礦的開發,目前成熟的礦山項目基本已經有主,除了鋰鹽廠在找礦之外,如寧德時代、紫金礦業亦在佈局,找礦、勘探、開發的能力成遠期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