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男人的衣櫃”積壓90億庫存?海瀾之家,不止存貨太多!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海瀾之家“致命”庫存

為了提升對庫存的反應能力,降低暢銷品缺貨和庫存積壓的問題,服裝巨頭優衣庫、ZARA等都選用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柔性供應鏈,全程參與商品設計、生產、物流、銷售等產業環節。

曾經紅極一時的美特斯邦威,就在庫存危機中節節潰敗。

美特斯邦威率先運用虛擬供應鏈的管理模式,把生產和銷售環節外包出去,不但利用了長三角的閒置服裝產能,還將危機轉嫁至下游經銷商,為自身留下了豐厚的利潤空間。

這種斷裂的,更無所謂彈性可言的供應鏈,讓美特斯邦威獲得了早期的飛速發展,但隨後庫存問題全面爆發,從2015年開始持續虧損,跌落神壇。

庫存問題甚至成了服裝品牌衰退的重要預警信號。

為了達到更快的反應速度,ZARA自營門店、自主設計和生產、自主物流……通過生產到銷售的每個供應鏈環節的自主把控,實現了從設計到成衣襬在櫃枱銷售僅需要12天的奇蹟速度。

通過數字系統對全球所有門店的所有數據的全方位掌控,從而達到季前生產量僅佔15%,剩下的當季生產,從而大大降低庫存風險。

在這樣的“快時尚”節奏裏,海瀾之家的庫存週轉時間簡直無法原諒。

在2011年備受詬病的美特斯邦威第4季度存貨週轉天數約為130天,而海瀾之家的庫存週轉天數竟然高達249.28天。美特斯邦威在庫存壓力面前的潰敗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小股東和媒體對海瀾之家的質疑就不難理解了。

何況海瀾之家除了庫存週轉天數長,庫存量也很大。

2014-2018年,其按年期末存貨餘額分別為60.9億、95.8億、86.3億、84.9億、94.7億;存貨佔營收比重分別為49.3%、60.5%、50.7%、46.6%、49.6%。而同樣以男裝出名的七匹狼、報喜鳥,二者在2018年期末的存貨營收比分別為27.44%、26.37%。

海瀾之家採購模式之殤

這得從海瀾之家的採購模式説起,海瀾之家品牌的採購模式為“可退貨為主,不可退貨為輔”。

可退貨模式下,公司與供應商簽訂附滯銷商品可退貨條款的採購合同,產品實現銷售後,逐月與供應商進行貨款結算,適銷季結束後仍未實現銷售的產品,可剪標後退還給供應商,由其承擔滯銷風險。

由上圖可知海藍之家去年年底全國總共有5598家,因此每年產生的庫存量就可想而知。

海藍之家今年4月份發佈的產銷量情況分析表可以看出,主要產品T恤、褲子、襯衫的庫存量都是千萬件級別,羽絨服的庫存量甚至大於年銷售量。

隨着海瀾之家進入成長瓶頸期,這種轉嫁給供應商的風險將有可能爆發,海瀾之家也將無法避免,一方面上游供應商會拒絕海瀾之家的賒銷模式,另外一方面下游加盟商也將降低預付貨款的積極性。這有可能讓海瀾之家賴以驕傲的商業模式無法維繫。

缺乏創新短板明顯

要知道,海瀾之家之所以能有當初行業龍頭的地位,離不開學習優衣庫的運營模式。曾經想要對標優衣庫的海瀾之家,為何在轉型中和自己的初心越來越遠了呢?

2002年,海瀾之家創始人周建平在日本考察中,被優衣庫的運營模式所吸引,趁着優衣庫還未進入中國,周建平將優衣庫的“自選購買方式”帶入海瀾之家。

隨後十餘年,海瀾之家跑馬圈地,成為行業龍頭。

為了使品牌年輕化,海瀾之家還像優衣庫一樣,與多個IP深入合作,推出“胖西遊系列”“環太平洋系列”“刺激戰場系列”“變形金剛系列”等主題性產品,拓寬品牌在年輕人羣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更廣的消費羣體。海瀾之家的“品牌年輕化”確實取得優異表現,甚至一度受到市場熱捧。

從外觀上,越來越時尚化、年輕化的海瀾之家,和主打基本款,沒有非常明顯的年齡區分的優衣庫貌似越走越遠。

優衣庫主張基本款,可以和任何品牌的服裝無違和的穿搭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其“萬年不變”的實用性,和堪比大牌的好品質。而支撐起這一切的,是優衣庫在款式、設計、布料等各方面的用心。

所以即便在相同的存貨狀況下,海瀾之家的品牌年輕化,也可能帶給它不同的結果。更何況,海瀾之家和優衣庫之間的差距並不只是簡單的款型差異這麼簡單。

據瞭解,由於採用輕資產模式,海瀾之家很多產品依靠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開發,由此可以省去大量的設計成本。

其年報中的數據也顯示,海瀾之家的研發投入總額佔營收比例僅為0.16%或0.17%,並且在年報上明確標註:“公司研發費用主要是服裝設計人員相關費用,未開展具體的研發項目。”

2013年9月3日,在海瀾之家的投資者見面會上,董事長周建平公開叫板優衣庫,並強調:“我是認真的。”

但從實際的業務操作中卻沒有看到海瀾之家的決心,初心去哪了?!

//////////

面對消費升級、商業模式創新等趨勢,海瀾之家也在積極推進轉型工作。海瀾之家不斷加大在品牌、產品以及營銷方面的投入。但要想轉型成功、解決高庫存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