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關總署:5月外貿整體回落 長期向好趨勢未變

由 鍾離綺琴 發佈於 財經

如市場預期,5月外貿進出口整體回落。海關總署6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5月外貿進出口2.47萬億元,同比下降4.9%,降幅比4月擴大4.2個百分點。其中,進口方面同比下降12.7%,低於市場預期。出口方面仍然保持正增長區間。不過,受海外需求持續低迷影響,外貿復甦仍待政策加持。

口罩等紡織品出口激增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1.5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9%,降幅和前4個月持平。

“2、3月我們沒有復工復產造成訂單拖延,4月就已經出現了缺訂單的情況,而這種影響主要在5、6月顯現出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相較於4月出口超出預期,5月出口數據已經得到修正。市場分析指出,4月出口超預期部分原因是此前積壓的訂單交付,5月數據則體現了全球需求大幅走弱的滯後影響,未來一到兩個季度,應對外需下行壓力仍是經濟工作的重要議題之一。

不過,相較於市場預期,5月出口表現依然保持在增長區間。根據機構預測,5月出口增速預期普遍為負值。在海外訂單鋭減的情況下,出口保持增長實為不易。

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資出口對外貿起到了託底作用。據海關數據,前5個月,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4066.6億元,增長25.5%。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5月出口增速一部分主要就是靠口罩等紡織品出口增速拉動。5月當月,包括口罩等紡織品出口增長拉動整體出口近10個百分點。

“前5個月排除口罩等紡織品外其他商品出口實際下降8.3%,這與4月PMI新出口訂單降至33.5的低位水平較為一致,主要反映了外部需求下滑、訂單減少、訂單不穩、訂單完成延遲效應逐步消退等因素的影響。 ”龐超然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

大宗商品價格低迷

相較之下,5月進口呈現低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我國5月進口下降12.7%,未及市場預期。

從具體產品看,海關總署方面介紹稱,鐵礦砂、原油、天然氣、大豆等商品進口量增加,大宗商品進口均價以下跌為主。例如,前5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16億噸,增長5.2%,進口均價為每噸2567.4元,下跌21.2%;進口天然氣4012萬噸,增長1.9%,進口均價為每噸2642.1元,下跌14.7%;進口汽車(含底盤)27.8萬輛,減少36.9%,價值928.8億元,下降31.3%。

龐超然表示,5月進口主要受到油氣等大宗商品下滑的影響。5月當月,原油進口總額達5706.9億元,佔進口總額的56.5%;原油進口價格下跌8.9%,拖累了進口增長10.8個百分點。

新時代宏觀研究團隊分析指出,一季度企業被動補庫存,庫存高企之下,二季度企業主要以去庫存為主,同時,內需還只是補償式回補,企業經營預期改善但依然偏謹慎,對進口的需求不強。

在白明看來,中國經濟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比較大,二季度雖然有所恢復,但主要是擴大內需的恢復。“歐美國家沒有復工復產,我們從這些國家進口一些東西,特別是電子商務,就受到很大影響,同時也受航空運輸和海運等物流因素的影響。”

外貿環境逐步恢復

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為穩住外貿基本盤,今年以來各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其中,最主要的是穩外貿主體。

白明分析稱,政府部門對外貿企業比較支持,給予税收、租金、信貸方面的支持,讓這些企業儘可能地活下來,穩住外貿的基本盤。

在前5月的外貿數據中,民營企業的進出口增長、比重有所提升。“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且佔比不斷提升,反映了當前民營企業外貿競爭力不斷增強、國際市場佔有率逐步提升的發展態勢。這與我國長期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密不可分。”龐超然表示。

同時,在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方面,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目前,東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達1.7萬億元,增長4.2%,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4.7%。

“儘管全球的經濟大循環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中日韓加上東盟的東亞經濟圈出現了一個局部的熱點。”白明説。

關於下一步外貿走勢,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峯在上週表示,正在密切監測和研判。“目前看,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同時,中國外貿發展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改變。”

在龐超然看來,未來進出口恢復預期逐步明朗。出口方面,近期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上漲、5月PMI新出口訂單環比略有增長,隨着各國政府解封政策相繼推出、發達國家經濟逐步恢復帶動前期被抑制的需求逐步釋放,出口能夠出現轉機。同時,繼續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國內消費逐步恢復等因素也會拉動進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