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0《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新京報舉辦全國“兩會經濟策”系列沙龍之問策中國經濟,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從經濟增速、財政貨幣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在連線中,劉世錦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有比較多的亮點,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傷筋動骨;不設定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也可以是個積極探索,但省級層面可以提出增長速度目標,各省可從實際出發,同時適當競爭;把經濟增長直接依託宏觀政策力度容易陷入誤區,注意力和着眼點要放在還有的增長潛能上。
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傷筋動骨
劉世錦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有比較多的亮點,大家比較關心的是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速度和前景。這次疫情對經濟影響比較大,一季度GDP增速是負6.8%,今後一段時間看,國內經濟逐步恢復,但海外疫情仍處在膠着的、很大不確定性的狀態,歐洲的拐點已經看出來了,美國的拐點不大清晰。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就是外貿,雖然4月外貿增速還不錯,不過仍擔心今後幾個月發達國家,特別和中國有貿易關係的很多歐美國家已經停擺,有較大影響。
“如果説經濟停擺是第一波衝擊的話,外貿可能是第二波衝擊,有可能時間長度、力度大於第一波,還需要觀察。”劉世錦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從長遠和大局出發,講經濟基本面、結構產能、發展規律。
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稱,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政策工具多。劉世錦表示,這些特徵的支撐力量是中國基本面因素,雖然很多事情受衝擊發生了改變,強調什麼沒變。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傷筋動骨,強調六個沒變:中國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都市圈城市羣發展沒有變;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內需市場沒有變;立足科技進步、推動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沒有變;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優化改革激發活力和競爭力沒有變;堅持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進沒有變,這就是我們基本面因素。
今後可以考慮不一定要再設經濟具體增速目標
談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設定經濟增速具體目標時,劉世錦表示,報告中做了説明,因為今年情況特殊,下半年不確定性很大,所以難以確定。但確定了就業目標,貫徹就業優先的精神,不僅是今年,以後對宏觀政策也是有益的。穩增長是為了穩就業,把就業指標直接推到第一位,如果就業問題解決比較好,其實增速也是比較合適的水平,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也是能解釋通的。
他認為,不設定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也可以是個積極探索,以後能不能在國家層面就確定就業指標,然後再提一系列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比如對物價和風險防控、居民收入等指標提出要求,就不一定要再提經濟具體增速。
另外,省級層面可以提出增長速度目標,各省可從實際出發,同時適當競爭,在這個基礎上國家對各省發展可以做出評估,如果某一個指標做得好,國家有相應政策鼓勵,相反就沒有。對具體政策和各省發展狀況掛鈎,下一步可以考慮這樣調整。
把經濟增長直接依託宏觀政策力度容易陷入誤區
在連線中,劉世錦談到,目前受疫情影響,經濟遇到困難,但要着眼大局和長遠,看經濟基本面並看到潛能,同時落實前期出台的要素市場化等幾個文件精神,把改革有實質性的推進。
他還提到,市場對宏觀政策很關注,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認為經濟增長狀況怎麼樣,直接依託宏觀政策力度有多大,但這樣考慮問題多少容易陷入誤區。
劉世錦分析稱,中國經濟短期處於大幅下滑狀況,宏觀政策主要是三個功能:恢復產業鏈條、救助沒有收入的企業以及避險。“經濟中間有一些結構性問題,短期受到衝擊,金融體系如果也被阻斷,就可能觸發很大問題,如流動性風險等。在這個過程中要增大流動性,僅僅用流量是不能支撐整個經濟體系運轉的,貨幣政策應該比之前寬鬆,是正常的,但主要為應對短期局面。”
而下一步持續增長則需要發掘新的增長動能。劉世錦強調,注意力和着眼點要放在還有的增長潛能上。他表示,中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具有追趕潛能,如人均GDP還有3萬美元的差距;而技術進步、綠色發展形成的新的潛能,和發達國家基本同步,這些是結構性潛能。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顧志娟 編輯 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