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一個波折、震盪、活久見的上半年結束,下半年投資佈局正在緊張展開。究竟下半年如何演繹?投資機會在何方?中國報記者專訪了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博時部研究總監王俊、策略投資部負責人李巍、興業基金權益投資部公募投資團隊總監劉方旭來揭開下半年的投資密碼。
這些投資大佬認為,權益市場長期吸引力在提升,下半年A股更多存在結構性機會。這些大佬尤其提及目前極端的結構性市場格局可能會緩解,而科技、消費等細分領域行業被看好。
下半年A股中性樂觀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目前時間點下,能否談談您對下半年A股市場的判斷?
史博:上半年有兩點超市場預期:第一點是來自海外市場的波動性,包括海外疫情、儲放水、美國社會動盪、經濟數據波動、中美爭端等等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事件集中出現了,讓市場參與者經常感覺無所適從。第二點是整體A股在全球表現相對不錯,但結構分化的問題更突出。
展望下半年,海外市場高波動性和國內結構性行情依然會是主要特徵。下半年海外市場可能還是不寧靜,這會對A股帶來節奏的擾動,單整體方向上對A股還是持看好的態度。A股目前的估值是少數股票很貴,多數股票不貴甚至很便宜。資本市場改革、寬信用這些對權益資產方向性利好的政策要素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另一方面,決策層也不希望市場出現類似2015年的瘋牛/水牛。因此市場大概率還是結構性行情,預計會逐漸向一些中小盤的個股擴散,因為股權融資的大背景有利於中小企業成長的。
李巍:對A股市場的中期表現持中性偏樂觀觀點,長期相對更樂觀一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對全球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後續仍需密切關注全球疫情變化以及疫苗、特效藥的研發進展。長遠來看,利好A股市場的一些長期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轉型與改革持續推進、居民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偏低、政策非常呵護資本市場等。在全球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權益資產的中長期配置價值顯現,雖然部分行業漲幅較大且估值偏高,但仍有不少行業仍處底部位置且估值合理偏低。
王俊:A股目前結構有點“頭重腳輕”:成長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而傳統行業反而在估值特別低位置。接下來3~6個月這一局面有所緩解,估值差異應該會有一些收斂。整體對下半年市場相對謹慎樂觀。儘管可能還有疫情的反覆,但全球經濟恢復的趨勢不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很難進一步寬鬆。A股市場長期利好因素明確,第一是經濟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第二,好的上市公司紛紛湧入市場,監管層也在鼓勵上市公司來回報。第三就A股是真正迎來了長期的投資者。
劉方旭:全球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最大、最壞的時候應該已經過去,各主要經濟體的復工復產正在有序推進。同時各國出台了堪稱史上最強的財政和貨幣的一攬子刺激方案,中樞預計將繼續下移,長期現金流確定的資產在被重新定價。當前市場出現了較為極致的抱團和分化,優質賽道上的優質公司估值被一拔再拔,而有瑕疵或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個股卻鮮有人問津。對下半年A股市場的投資機會依然樂觀,但是選股難度確實在變大,在繼續堅守優質白馬的同時,會重點關注產業變遷中黑馬變白馬的機會。
下半年經濟處緩慢修復期
中國基金報記者:能否談談對下半年整體宏觀經濟、貨幣政策、通脹水平的判斷?
史博:過去10多年國內經濟的週期,所有的上行超預期主要來自於的支撐。現在堅守房住不炒,意味着力度上很難有超預期的好。但從方向上,因為上半年全球疫情給經濟砸了一個深坑,因此環比肯定是改善的,預計下半年增速在6%左右,全年2.5%-3%。
貨幣政策方向會有節奏的變化,事實上變化也已經發生了。易行長6月中旬強調提前考慮疫情期間非常規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經濟增速逐季回升,也使得貨幣政策可以逐漸迴歸正常。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正常還是偏寬鬆的環境,金融系統讓利實體的要求、寬信用的大環境下,貨幣政策很難實質性收緊。
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今年目標是3.5%,預計實際通脹會比目標略低。整體上,通脹或不會給貨幣政策構成制約因素。
李巍:基於疫情不出現二次爆發的假設下,國內經濟大概率將逐步修復。貨幣政策上,從近期監管的表態來看,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大概率會維持一段時間,但社融增速繼續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且有稍微有邊際收緊的傾向。展望下半年,由於去年豬肉價格從7月開始大幅上漲,導致基數相對較高,CPI同比仍將保持下行趨勢,預計CPI下半年低點將仍在1%以上,不會出現明顯通縮,全年CPI均值在2.6%左右。
劉方旭:下半年中國經濟整體處於新冠疫情相對可控後的緩慢修復期。新冠疫情對國內經濟衝擊最大的時期已經過去,這在於國內經濟增長的韌性,也在於寬鬆貨幣、財政政策的發力,因此後續經濟將處於疫情可控的緩慢修復期。整體看,雖然海外仍受疫情影響,使得出口承壓,但內需有望成為穩定經濟的基本盤。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前期降準、多次調低從OMO、MLF到LPR的,有助從金融到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下降。財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的上調、特別國債的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提前下達均有助穩定基建投資,從而拉動經濟逐步恢復正常。
仍看好科技、消費、醫藥
中國基金報記者:您認為下半年哪些行業或領域更有機遇?理由是什麼?
史博:市場目前從行業表現極度分化,科技、消費、醫藥表現非常好,傳統金融地產週期則非常差。下半年市場的結構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是領域不變,但是行情從一線龍頭擴散到二三線;第二種是領域切換,金融地產週期大幅補漲,我認為第一種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下半年會專注在新興科技和消費領域裏面挖掘長期成長空間和估值水平匹配的個股。對於金融地產,絕對估值確實很低了,但是股價的驅動力還不清晰,一些資金回報率要求不高的長期資金更可能去配置這些行業板塊。
李巍:基於企業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增長的確定性等多種因素考慮,下半年繼續從科技、醫藥行業中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提高,下半年更傾向於尋找中短期受疫情衝擊、但長期價值受影響較小的品種。隨着下半年疫情的好轉,如果企業所處的供給端和需求端逐步恢復,相關企業的長期價值也會有所體現。其中,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以及跟酒店旅遊相關的行業是我的關注方向。
王俊:未來三大行業會或有總量增長機會。第一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國民花在娛樂上面的總時間肯定會增長,因此整個傳媒行業會有總量增長的機會。第二是手機流量增長帶來的機會,如TMT領域等;第三從結構來看,一些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會有總量的機會,如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劉方旭:一直重點關注並長期看好的細分領域是:一、包含半導體、消費電子和5G應用等細分行業在內的科技板塊;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將迎來長週期、高確定性增長的生物醫藥板塊;三、消費結構性升級背景下完成品牌重塑、品類延伸的新消費板塊;四、國產化帶動行業生態全方位建立和上下游領域增量空間巨大的新能源汽車板塊;五、附加值持續提升的高端製造板塊。
風險點在疫情二次爆發、 流動性、市場過熱等
中國基金報記者:在您看來,下半年市場主要的風險點有哪些?
史博:下半年市場主要風險有兩,第一個是海外市場波動的風險。如果全球市場出現大的動盪,A股肯定不會完全免疫。參考3月份,A股調整幅度會顯著小於海外市場。至於觸發海外動盪的因素,例如疫情二次爆發、特朗普為了選票孤注一擲、地緣政治擾動等都有可能。另一個風險是國內自己漲出來的風險。決策層顯然不希望金融體系過度加槓桿、市場走瘋牛。如果市場情緒過於狂熱,會引致相應的監管舉措出台,進而帶來市場節奏波動的風險。
王俊:主要風險點有兩個,一是美股高估值,第二是通脹。美國疫情的發展使得復工不順暢,因此美股的上漲顯然缺乏基本面的支撐。疫情在南美洲還在繼續發展,這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產地,相關大宗商品的供應已經受到影響。
李巍:下半年可能的風險點有幾個方面:一是疫情出現二次爆發,全球經濟、國內經濟的復甦低於預期;二是外部環境出現變化,對出口以及國內製造業造成拖累;三是貨幣政策的變化。從長期角度看,全球無風險收益率處於逐步往下走的趨勢;從中期來看,無風險收益率處於上有頂、下有底的區間徘徊。如果後續因某些因素出現貨幣政策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市場的風險偏好。
劉方旭:首先,市場可能會高估流動性寬鬆的短期影響。隨着經濟的逐步緩慢恢復,年內流動性的寬鬆已經很難回到疫情高峯時的狀況,這意味着邊際上,流動性很難繼續寬鬆甚至會略有收緊。由於當前市場對部分優質股票給予了極為樂觀的估值,流動性邊際收緊的衝擊可能會引發市場短期的快速調整。
其次,是來自海外衝擊的風險。一方面,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巨大負面衝擊正在影響我國出口;另一方面,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必然會大打“中國牌”,這也可能對市場形成事件性的負面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