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月債市多空角逐 銀行基金雙雄對壘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5月債市“跌跌不休”,跌幅、跌速為近年少見。隨着託管數據出爐,債市下跌背後的多空角逐浮出水面。數據顯示,5月商業銀行繼續增持,而廣義基金大舉減持,分別是當月多空陣營的主力。

  銀行買 基金賣

  5月國債期貨價格走低、現券收益率上行,債市出現“牛轉熊”的勢頭,波動較劇烈。從託管數據看,商業銀行此時果斷地表現出傳統債市多頭主力的擔當。綜合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數據,5月商業銀行債券託管面額環比增逾萬億元。其對利率債的增持最為顯著,持有的國債、地方債、政策性銀行債分別增加1986億元、7348億元、1645億元。不難看出,5月新增的萬億量級政府債券被商業銀行買走了大部分。

  與商業銀行大舉增持形成對比的是,廣義基金託管面額5月環比減少逾3000億元。其中,廣義基金在上海清算所的託管面額減少6233億元,在中央結算公司的託管面額增加了2702億元。這反映出廣義基金對各類品種的不同態度。

  5月,廣義基金託管的超短期融資券面額大幅下降,環比減少715億元。廣義基金的同業存單託管面額在各類機構中減少最多,為3462億元。

  同樣在“減持”的還有證券公司,其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減少逾300億元。其他機構來看,境外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逾千億元,增量主要為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保險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長逾700億元。

  興業證券黃偉平團隊認為,5月廣義基金和證券公司配置動能減弱,可能與非銀整體規模壓力有關;而重利率輕信用,可能與博弈利率調整後的交易機會有關。境外機構方面,5月儘管有人民幣匯率貶值以及債市調整等“逆風”,但外資買債增幅創出近一年新高。這其中的核心邏輯是發達市場貨幣政策“大放水”,中國債市開放深化,以及中國債券資產的高性價比,這些因素驅動外資持續流入中國債市。

  機構去槓桿明顯

  分券種來看,變化最突出的當屬同業存單,其託管規模5月環比減少5299億元。不過這也有跡可循。數據顯示,一級市場上,5月同業存單淨融資額為-5826億元,歷史罕見。

  分析人士認為,這背後是銀行在去槓桿。質押式回購情況則印證了更為廣泛的機構去槓桿行為。截至5月底,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餘額為4.38萬億元,環比減少約3000億元,廣義基金質押式回購餘額下滑最多,為1729億元;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質押式回購餘額分別下滑567億元、484億元。

  黃偉平團隊指出,質押式回購淨融資額與槓桿率走勢一致。5月,廣義基金槓桿率由1.11下降至1.06,證券公司槓桿率由2.58下降至2.195。

  “5月資金利率中樞走高,央行持續寬鬆政策預期出現一定程度逆轉,機構紛紛降低債券投資槓桿水平。另外,6月需要面對資金跨季考驗,降槓桿也是未雨綢繆之舉。”該團隊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