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規模又創新高 單月增加1.15萬億
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日公佈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總體來看,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規模合計17.78萬億元,續刷歷史新高。
相比3月末,4月份公募基金整體淨值規模繼續增長,增量達到11460.91億元,環比增幅為6.89%;基金份額從15.57萬億份增長至16.38萬億份,增量為8044.08萬份,環比增幅為5.17%。
與前一個月相比,4月份公募基金規模增長勢頭有所加快。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3月份,公募基金份額及規模環比增幅分別為3.26%和1.69%。
與過往數據比較來看,4月份也是公募基金規模自去年10月起連續第7個月實現正增長。
值得主題的是,4月份也是近7個月以來基金規模單月增量最大、環比增幅最大的一個月。此前六個月,僅今年1月和2月基金規模環比增幅達到4.5%以上,其餘幾個月增長勢頭都比較緩慢,環比增幅均在4%以下,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增幅最小,不足3%。(中國基金報)
買基金應該選多大規模的?
基金篩選過程中,可能很多基民都會關注基金淨值、費率和最大回撤等指標,但是鮮少有人關注基金規模。
關於基金規模到底大點好,還是小點好的問題,更是觀點不一。
有人認為基金規模大比較好,規模大説明大家看好該基金,那基金自然不會太差
還有一種説法是基金規模是業績的敵人,應該選擇規模小的基金。
面對如此截然不同的觀點,普通投資者到底該怎麼選呢?
今天就跟大家理一理“基金規模”那些事兒。
1、主動管理型基金
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説規模太小首要問題就是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較高。
一般基金產品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等都是固定支付的,基金規模太小,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就會相應增加。
其次是面臨的基金清盤的風險比較大。
基金清算,並不是説持有人的錢就沒了,而是説基金產品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對清算感興趣的南粉,可以點擊文字版的鏈接,回聽往期音頻哦。基金遇到清算,對我投的錢會有影響嗎?
進入清算的基金產品相當於為客户強制贖回,如果當時賬户中狀態是“浮虧”,那就會變成“實虧”。
當然,這也不是説基金規模越大就越好,規模過大也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規模過大就要配置更多的股票。
基金行業存在“雙十協定”,即一隻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淨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合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過該公司股份的10%。
受此協定的影響,規模較大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就要分散投資到更多的股票中。
那麼對基金經理來説,就要將更多的股票納入投資視野,使其精力難以集中。此外,A股市場上的優質股票也是比較稀缺的。
第二,規模過大會影響操作靈活性。
主動管理型基金需要基金經理進行主動配置,規模過大的話,在進行調倉換股的時候較大規模買入賣出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那麼就會面臨難以將股票按理想價位買入賣出的困境,調倉進出時間和成本都會提升。
因此,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説,基金規模不宜太大,適中為好。
儘量不要選擇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基金,一般在5-50億為佳,對少數優秀的擇股型基金經理可以放寬一點。
2、被動指數型基金
介紹完主動管理型基金規模的問題,那被動指數型基金對規模的要求又是怎樣的呢?
一般來説,被動指數型基金被動跟蹤指數,無需基金經理主動選股、擇時,基金業績主要看跟蹤指數的誤差大小。
因此,規模越大的指數基金,在遭遇大額申贖時受到的衝擊越小,跟蹤誤差相對也越小。
舉個例子,規模1億份的指數基金,遭遇1000萬份的贖回,相當於基金規模的10%,變現壓力相對比較大。
而且基金買進股票的權重指數同樣發生重大變化,從而產生較大的跟蹤誤差。
但是規模是100億份的指數基金,面臨1000萬份的贖回時,也就相當於基金規模的0.1%要被贖回,此時對基金跟蹤指數的影響要小得多。
因此,對被動管理型的指數基金來説,規模越大越好。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增強型指數基金並不適用這一説法。
增強型指數基金一般使用量化模型對指數進行增強操作,本質上屬於主動管理型基金。
如果基金規模過大,會導致一些增強因素鈍化甚至失效。因此,基金規模並非是越大越好。
最後再總結一下,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過程中
對於主動型和增強型指數基金來説,選擇的基金規模以適中為主
而被動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則越大越好。(南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