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活起來,留得青山贏未來 ——三談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市場主體活起來,留得青山贏未來
——三談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 本報評論員 婁和軍
市場主體是經濟運行最基本單位,一頭連着經濟大動脈,一頭連着百姓生活。保市場主體是“六保”之基,保住市場主體才能穩住經濟基本盤,才能“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保市場主體的關鍵在於保中小企業。在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術創新,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企業數量。但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面對疫情衝擊,生存遭遇嚴峻挑戰。一旦出現大量中小企業退出,對經濟和社會傷害難以彌補。
保市場主體,就要幫中小企業紓難解困,讓其更好活下來。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減税降費惠企“大禮包”,我省也打出扶持政策組合拳,為市場主體減壓,幫中小企業“闖關”。這些真金白銀的保障政策,廣受認可歡迎。下一步,各地各部門要狠抓政策落實,為中小企業“闖關”贏得時間。政策傳導存在“最後一公里”,落實到位落實到企,會遇一些難點堵點,需做大量細緻工作。唯有急企業之所急,加快惠企政策兑現速度,減少時滯影響,才能讓政策發揮出最大效應,增強企業獲得感。
市場主體不僅要活下來,更要活起來。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保市場主體,既要根據複雜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態勢,增強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更要注重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從根本上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各地各部門要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提供便利高效政務服務,形成讓企業家心安、創業者心動的營商環境,最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保市場主體,要讓更多新的市場主體長出來。疫情下,存量企業顯示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和底藴,增量則反映出活力和後勁。危與機從來都是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這次應對疫情中,網購、快遞等一些新業態逆勢增長,有的營業收入增長了三分之二。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新動能新技術日益增強,為企業提供了轉型升級契機。要把握新基建、新業態、新消費等新增長點,加快新經濟企業培育,促使更多新市場主體成長。
市場主體活下去、活起來、長出來,需要各地各部門尊重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到位不缺位,有為不越位。既要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又要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要充分尊重市場主體意願,服務不干預,幫辦不包辦。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更有力更完善更有效結合,就一定能不斷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全面落實好保市場主體這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