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間,居民財富快速增長,公募基金迎來爆發式增長,不少基金經理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00億元乃至200多億元,“話語權”最大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高達700億元。上述“百億級”基金經理是如何煉成的?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突破百億元,主要源於三個方面:一是在牛市發行新基金,二是由業績驅動帶來的申購量增加,三是基金風格和定位契合市場需求。
從規模持續性看,業績驅動帶來的規模增長最為可靠,牛市發行帶來的規模增加需要業績配合才能持久。
“百億級”基金經理驟然增多
Choice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管理主動權益基金資產規模合計超過100億元的基金經理共有54位,部分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超過200億元。其中,廣發基金的劉格菘,所管理的多隻偏股基金規模(包括與他人合管)合計高達700億元。
從上述“百億級”基金經理看,不少是所在基金公司的資深王牌,例如富國基金的朱少醒、鵬華基金的王宗合、融通基金的鄒曦、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興全基金的董承非、中歐基金的曹名長等。上述基金經理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大多在10年以上,長期業績表現搶眼。
例如,富國基金的朱少醒是目前連續管理公募基金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從2005年開始管理富國天惠,管理至今將近15年,任職回報超過15倍。
在2013年到2015年的成長股牛市行情中,很多基金經理離職投身私募行業,加上新基金的大量發行,一批研究員得以擔任基金經理。如今五六年過去,不少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也超過100億元,例如博時基金的王俊、交銀基金的何帥、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前海開源基金的邱傑、中歐基金的周應波等。
不過,還有更加搶眼的基金經理,擔任基金經理的時間僅僅三四年甚至兩三年,就迅速躥升為“百億級”基金經理,例如融通基金的彭煒、信達澳銀基金的馮明遠、交銀施羅德基金的郭斐等。其中,郭斐在2017年9月27日才擔任基金經理,依靠今年發行的爆款基金,迅速躋身“百億級”基金經理行列。銀華基金的劉輝也是在2017年初才擔任基金經理,依靠今年6月份成立的爆款基金,短短3年時間,也躋身“百億級”基金經理行列。
此外,管理規模突破100億元乃至更多的,還包括興全基金的謝治宇、易方達基金的張坤和蕭楠、鵬華基金的梁浩、華安基金的胡宜斌等。
三路徑成就“百億級”基金經理
上述“百億級”基金經理是如何煉成的?通過研究分析,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牛市發行新基金,這是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躍升的捷徑。在歷次牛市行情中,大量投資者蜂擁而入,爆款基金頻現市場,不少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規模跳躍式增長。
例如,2018年初興全合宜基金髮行,得益於當時的價值股牛市行情,首募規模超過300億元,該基金經理謝治宇管理的規模陡然增加。今年以來,易方達均衡成長基金募集規模高達270億元;本月成立的南方成長先鋒混合基金首募募集規模為263億元;今年初成立的廣發科技先鋒基金,最新規模同樣逼近250億元。
滬上某公募基金營銷經理表示,爆款基金主要依靠銀行渠道。“如果前期公募基金有較強的賺錢效應,基金公司又有品牌知名度,只要銀行渠道強力宣傳,新基金髮行通常會成為爆款,尤其是在四大行和招商銀行渠道發行的基金產品。”
其次,業績驅動帶來的淨申購,讓很多基金經理躋身“百億級”基金經理。例如,易方達基金的張坤、中歐基金的周應波,他們成為管理數百億元的基金經理,並不是依靠銀行渠道發行新基金產品,而是依靠良好的業績表現,吸引了眾多投資者不停申購,加上淨值增長,規模持續增加,最終管理規模均高達兩三百億元。
以周應波為例,2015年11月初開始管理中歐時代先鋒,最初規模只有幾千萬元,由於業績表現搶眼,規模持續增加,今年一季度規模已經高達150億元。
最後,部分基金依靠精準的市場定位,契合市場需求,讓基金規模爆發式增長,基金經理也成功躋身“百億級”基金經理。例如長安基金的杜振業,由其管理的長安鑫益增強基金,2018年上半年接手時僅有4000多萬元,依靠穩健的業績表現,吸引了大批追求絕對收益的投資者,規模持續增加,最新規模逼近10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居民財富的爆發式增長,作為居民理財的中堅渠道,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必然會水漲船高,基金經理管理的資產規模同樣會增加,接下來“百億級”基金經理數量還會大幅增加。
從上述“百億級”基金的成就路徑看,業績是根本原因,牛市是觸發因素,只有業績持續向好的基金經理,才能成為恆星一樣的“百億級”基金經理。而業績持續向好需要風格恆定,對投資收益源泉有深刻的認知。
事實上,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不少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同樣超過100億元乃至更多,但接下來隨着市場風格的逆轉,業績掉頭向下,遭到投資者大量贖回,不少過去風光無限的“百億級”基金經理,如今已經淪落為“幾億級”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