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記者曹筱凡)新冠疫情衝擊之下,世界經濟增長圖景黯淡。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先降後升、穩步復甦。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和消費反彈,不少外企在華銷售業績亮眼,成為對沖其本國業務下滑的“正資產”。從繁榮期的“聚寶盆”,到疫情下的“避難所”,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巨大韌性和潛力,持續增強全球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沒有哪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圖為工人在位於天津的諾和諾德(中國)製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然攝)
美國運動休閒品牌斯凱奇二季度銷售總額同比下降42%,卻在中國市場實現11.5%的增長;受益於中國市場良好表現,特斯拉公司儘管一度關停在美國的工廠,卻仍在二季度盈利1.04億美元。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消費反彈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的損失,美國一些知名品牌高管在最新財報季特別提及,是中國幫助其度過了艱難的三個月。
在中國市場逆勢上揚的表現也令不少日本、歐洲企業得以在財報上勾出振奮人心的一筆。豐田一季度在日本國內銷量減少三成,北美市場減少六成,憑藉中國市場銷量14%的增長支撐着銷售總額;歐萊雅上半年銷售額在中國市場實現了17.5%的增長,成為集團業績表現的“決定性”因素……這一波“中國行情”再次用事實證明,中國市場是眾多跨國企業不可或缺的增長極,所謂“去中國化”,只是一些人違背經濟規律炮製的政治噱頭。
給力的“中國行情”,得益於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為經濟恢復創造條件。隨着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加速推進,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中國“成為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認為,中國在疫情暴發後採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是經濟快速復甦並走在世界前列的關鍵。
點亮千里之外的萬家燈火——內蒙古大唐託電戰疫情保供電。這是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全貌(5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朱森攝)
給力的“中國行情”,得益於中國政府精準施策,為“中國引擎”充分賦能。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直接惠企利民,有效對沖疫情影響;“六穩”“六保”穩住經濟基本盤,為提振內需保駕護航。二季度以來市場消費逐月改善,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銷售回升;網上購物、直播帶貨持續火熱;疫情推動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行業快速擴張,新技術、新平台、新模式催生新業態,新的消費點不斷孕育壯大。
從新基建到新材料,從數字經濟到智能製造,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加速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拓展新興領域消費藍海蓄積動能;同時將着力構建更完整的內需體系,增強新消費的乘數帶動作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吉姆·奧尼爾指出,中國深挖內需潛力將為全球企業開拓新機遇,並再次凸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給力的“中國行情”,還得益於中國擴大開放的堅實步伐。面對依然嚴峻的全球疫情和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保持既有的開放節奏,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商投資法》落地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再次“瘦身”…… 一系列開放舉措不斷拓寬中國與世界的共贏面。美中貿委會最近對150餘家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為外企在華生產經營創造了便利,美國企業依然看好中國市場。
穩定的經濟復甦預期、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形成合力,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企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百事可樂斥資7億多美元收購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德國製藥企業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啓動創新合作中心,並公佈未來5年將在華增資4.5億歐元;美國強生公司在蘇州產業園投產的首款運動醫學設備交付上市……
事實勝於雄辯。面對少數美國政客提出的所謂“撤資中國”、“去中國化”、“脱鈎”等論調,跨國公司的決策者們深知:面對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與中國“脱鈎”就是與機遇脱鈎,與未來脱鈎。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讓-保羅·安鞏日前表示:“沒有什麼可以改變我們在中國繼續深耕的信心。”可以説,他的話道出了在華外企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