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息風聲又起 市場投資的風格會不會就此轉變?
如果貨幣政策預期趨緊,那麼市場風格很可能從“大而美”轉為“小而美”,畢竟貨幣政策對市場流動性會產生心理影響,錢多可以打大戰役、殲滅戰,錢少了就只能選擇游擊戰、破襲戰。
備受關注的美聯儲議息靴子落地,美聯儲依舊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零至0.25%之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和就業指標持續走強,但經濟增長風險仍然存在,經濟復甦並不均衡,推高通脹的具體因素“將是暫時的”,調整政策立場時機尚不確定。
市場還是有些許擔心,已經有機構預測美聯儲在2023年年底之前至少會加息兩次。這個説法其實並不新鮮,從今年開始就一直有這樣的預期,但現在才是2021年6月,距離2023年底還有一年半時間。這一年半時間什麼都可能發生。那麼,為什麼市場又一定要將“加息”當做關鍵詞來解讀呢?因為美聯儲同時強調了預期管理,比如大幅上調今年美國通貨膨脹率增長預期至3.4%。如果通脹率始終高於聯邦基金利率這麼多,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加息的預期似乎又非常緊迫。
但是,美聯儲至少到現在還沒有“轉向”的意味,哪怕很多都是模稜兩可的表述。美國目前要大搞基建,幾萬億美元的投資,難道不需要錢?肯定需要。這個時候美國的貨幣政策會不會出現大的變化?實際上很難,美聯儲很多官員都預計2022年底之前利率不會調整。當然,利率政策不調整並不意味着繼續放水,美聯儲的手段很多,未必只有加息一個選項,比如利用國債買賣對市場流動性進行調節。美聯儲表示,將繼續以每月至少800億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國國債,並以每月不低於400億美元的速度購買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至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兩大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至少800億美元”還是有調節餘地的,上不封頂。此外,它還可以調控美元漲跌實現對市場流動性的調節,比如適當讓美元升值,則全球流動性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所以,眼睛一直盯着大洋彼岸完全沒必要。人家都沒急着説要升值,我們着什麼急?中國大概率是走自己的路,管理層已經多次強調了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對於市場流動性,我們有很多調控工具,比如中期借貸便利(MLF),比如貨幣投放的靈活性。央行最新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27.55萬億元,同比增長8.3%。這個數據在今年以來也是略有波動的,4月的M2增速是8.1%,3月是9.4%,2月是10.1%,1月是9.4%,可見它不是一味地漲或一味地跌,而是靈活調控中的波動。在MLF方面,央行本週開展了2000億元MLF操作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MLF中標利率保持2.95%不變,對沖MLF到期量後實現等額平價續做。這是5月中旬以來央行連續第2個月等額平價續做MLF,也是去年4月以來連續第16個月MLF操作利率保持不變,釋放出貨幣政策保持中性的信號。
實際上,貨幣政策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是各有看法。一般來説,機構投資者對貨幣政策比較敏感,所以大家看到今年傳統的大藍籌“核心資產”走勢並不理想,特別是大金融一直處於底部震盪中。但是對於市場活躍資金來説,似乎根本不在意貨幣政策的微小變化,而是對市場短期熱點保持關注。
在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和新股註冊制改革的快速擴容期,A股其實並不具備整體走牛的條件。但局部行情還是值得期待,就像過去大藍籌“核心資產”的局部牛市一樣,只是現在市場風格有可能出現變化,“二八”可能會出現逆轉。
市場投資的風格會不會就此轉變?大的逆轉可能性不大,但局部熱點或將層出不窮。如果貨幣政策預期趨緊,那麼市場風格很可能從“大而美”轉為“小而美”,成長性將成為決定股價的新因素,也會成為市場活躍資金選擇的方向。畢竟貨幣政策會市場流動性會產生心理影響,錢多可以打大戰役、殲滅戰,錢少了就只能選擇游擊戰、破襲戰,沒有什麼對與錯之分,資本市場歷來就是注重結果勝者為王,就像三四線白酒很多人覺得炒得不可思議,但它們就是要漲那麼多。
最後説説怎麼操作?選擇超跌錯殺的品種,如果科技屬性高,或者未來的題材性機會比較確定,就是好標的。目前A股很多個股的交投非常清淡,經歷了長期下跌以後,基本都在成交密集區以下很遠的位置,這個時候活躍資金要去做票非常容易,漲個20-30%才可能達到成交密集區,這個空間完全可以做出差價。此外,並不是説這些長期下跌的公司質地不好,而是長期缺乏資金關照,屬於缺乏流動性關照的非理性下跌。很多中小市值個股行業屬性不錯,科技含量也比較高,業績也穩健增長,但估值卻能跌到20倍以下,這在A股歷史上都是比較罕見的。其原因也很簡單,最近幾年IPO高速擴容,特別是註冊制試點以後新上市公司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有交易政策的紅利,活躍資金都去選擇這些次新公司炒作,大機構資金又重兵駐紮核心資產,於是局部行情長期處於主導地位。
什麼是未來比較確定的題材性機會?給大家幾個思考的方向。第一是中報業績超預期的品種,第二是成長性強的品種如航天軍工,第三是市場供求失衡的品種如半導體產業鏈。這幾個方向都可能出現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的局部機會,而且這些板塊不需要大資金搞大戰役,只要有活躍資金帶動,就可能星火燎原。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