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陸玖財經(ID:liujiucaijing69),作者:陳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前有手握君樂寶的春華資本“鯨吞”美贊臣中國,後有啓動全球化戰略的伊利戰投澳優乳業,兩大巨頭都瞄準了奶粉這一黃金賽道。而如今坐在老大位置上的飛鶴,又該如何防守與進擊?
今年下半年,手握君樂寶的春華資本“鯨吞”了美贊臣中國;而伊利戰投澳優,則成為年末關注度較高的行業大事件。
強強聯合的背後,意味着中國奶粉行業正在面臨新一輪的洗牌與排位。三聚氰胺事件後,2019年,國產奶粉市場份額重新超過60%,奪回行業的話語權。在此期間,飛鶴一飛沖天,伊利、蒙牛、君樂寶等實力選手都在奶粉領域逐步發力。
從海外奶粉品牌在各自地區的市佔率來看,第一大品牌市佔率都在30%以上、行業前三的市佔率往往超過60%。這意味着,國內奶粉前三甲的爭奪戰,註定慘烈。行業頭部化的特徵,將會越來越明顯。
目前,飛鶴的市佔率在20%左右,仍穩坐龍頭寶座。但隨着君樂寶與美贊臣中國在資本層面的合體,“伊澳組合”協同效應的顯現,它們希望“狙擊”的目標,也顯而易見。
兼併收購後的新變局12月10日,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公告,稱收購澳優乳業股權不實施進一步反壟斷審查。這意味着,伊利股份戰投澳優乳業(1717.HK)再進一程。
而澳優方也在最近的公告中首次詳細披露了對從伊利方面籌集9億多港元的計劃。未來,澳優將進一步擴大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產能,同時希望藉助股權投資和收購的方式來做大旗下營養品業務。
這則公告的背後,意味着伊利與澳優的協同開始顯現。因為,澳優發力的兩個方向,正是伊利看好的兩大板塊,且能夠幫助伊利進一步擴展全球化版圖。
事實上,伊利方面早在三季報電話會議上,就表示澳優在海外有優質的羊奶資源,尤其羊乳清蛋白未來可能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伊利通過入股可以有效獲得羊奶等稀缺資源,實現內部資源協同。
與此同時,考慮到澳優在羊奶粉的絕對領導地位,伊澳雙方在能力和差異化產品佈局上會有較多協同,在奶源、研發、大健康等方面也有所協同,同業競爭相對較小。
目前來看,伊利與澳優當下的協同,更多體現在奶粉行業。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曾表示,此次交易如果完成,伊利的奶粉業務將得到強化,特別是在嬰配粉領域,業務規模將進入行業前二;而澳優在羊奶粉和高端牛奶粉的產品佈局,也可以進一步補全伊利的奶粉產品線,實現牛羊產品並舉。
今年9月,陸玖財經在《美贊臣中國賣身換帥,能否業績逆轉?》一文中提到,手握君樂寶的春華資本,以22億美元的價格將美贊臣中國業務囊收。近日,君樂寶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透露,君樂寶今年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奶粉銷售量超過10萬噸。業內人士分析認為,10萬噸這麼大的規模,意味着君樂寶繼飛鶴後,成為中國第二家配方奶粉超過百億規模的奶粉企業。
近段時間,業內亦傳出美贊臣中國正通過君樂寶乳業的渠道進行新一輪招商。雖然君樂寶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雙方僅是業務合作,並否認還有進一步動作。
這個信號依然引發了市場的新一輪猜想,在資本層面實現了君樂寶與美贊臣中國的“合體”後,春華資本也曾表示希望開創國產乳製品發展的新局面。春華資本如果從頂層推動、規劃兩者的業務協同,也頗具市場想象力,成為衝刺國內奶粉“王座”的實力選手。
“圍城”中的飛鶴飛鶴一向主打的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而且給人感覺是更加專注。
但是,面對乳業巨頭在奶粉行業的合縱連橫,如今穩坐行業龍頭地位的飛鶴,顯然也頗具危機感。
根據海外奶粉品牌在各自地區市佔率的經驗來看,第一大品牌市佔率都在30%以上、行業前三的市佔率往往超過60%。這意味着,國內奶粉前三甲尤其是第一名的爭奪戰,註定慘烈。
2020年,飛鶴的業績超過200億,市佔率為17.2%,仍在行業內保持優勢。但是與伊利、君樂寶相比,後兩者的實力體現,並非單一聚焦在奶粉領域的競爭。2021年,伊利的業績增長已經穩穩進入後千億時代,而君樂寶在低温奶領域穩居全國前五。
對於飛鶴來説,如果想要跨界其他乳企的優勢領地,顯然不如加碼自己的“長板”。飛鶴方告訴陸玖財經,目前飛鶴髮展態勢良好,除嬰幼兒奶粉外,也已開啓全生命週期戰略佈局,推出了兒童奶粉、成人奶粉、孕婦奶粉、羊奶粉、特醫食品等多款新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並着力於用更高品質的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用户的需求。
從近期的舉動上看,飛鶴也確實在圍繞奶粉這一賽道加深“護城河”。不過,留給飛鶴的可選項並不多。
例如,7月9日飛鶴被爆收購國產羊奶粉企業陝西小羊妙可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羊妙可)100%股權。事實上,早在2014年飛鶴乳業曾出資3億元併購關山乳業(小羊妙可前身)70%股份,但在2016年退出。
今年11月,原生態牧業(01431.HK)為滿足控股股東飛鶴乳業(06186.HK)對於羊奶粉的佈局,出手收購一處位於陝西省的羊奶資產。據瞭解,原生態牧業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陝西瑞祥誠達牧業有限公司以1.31億元價格收購綠能牧業奶山羊的養殖設施、羊奶生產線,以及若干養殖場的土地使用權。
至此,飛鶴乳業旗下擁有小羊妙可、佳瑞妙可、加愛三款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在業內看來,飛鶴重拾舊牌,急於進入羊奶粉細分賽道,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希望通過細分品類找尋業績的第二增長曲線。
不同於飛鶴在羊奶粉行業零敲碎打的併購,伊利直接收購了在羊奶粉領域頭部的澳優,實現了彎道超車。也可以預見,未來羊奶粉市場的爭奪戰,兩大巨頭也正在狹路相逢。
能否補足研發的短板?事實上,在人口出生率逐步下滑的現實環境中,奶粉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加劇,競爭也從大吃小,轉向強強對抗。除了對存量市場的搶佔,如何加大新品的研發力度,讓核心產品普適更廣泛的消費者,可能是乳企聚焦的關注點。
飛鶴聚焦奶粉賽道,做深“護城河”的做法,顯然得到業內的肯定,但是如何繼續保持領跑者的地位,是飛鶴需要考慮的。
此前,國產奶粉受到國外的衝擊,仍源於三聚氰胺事件的不良影響。2019年,在眾多國產奶粉品牌的努力下,國產奶粉市場份額超過60%,重新奪回行業的話語權。
在這期間,飛鶴每一步都踩到了行業的風口。無論是在奶粉行業的全產業鏈條佈局,還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口號,都重振了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尤其是飛鶴並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波及,更使得它的信譽增值。
伴隨着新政的清洗、疫情的催化,國產奶粉又迎來一個阻擊國外品牌的窗口期。但是國外奶粉品牌能夠搶佔國內市場,也並非依靠“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國外品牌對產品研發等領域的注重,也是值得國內同行學習的。
作為行業的龍頭,飛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屢被詬病。飛鶴2020年財報顯示,當年其營收為185.92億元,同比增長35.5%,但研發投入2.65億元,佔營收比例不到2%,相對較低。
橫向比較研發投入,伊利的4.9億和蒙牛的3.2億元遙遙領先於飛鶴。如果單比奶粉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澳優的研發投入為1.81億元,佔營收比例比2.26%。從研發費用與營收佔比來説,飛鶴也並非第一名。
與研發費用相比,飛鶴去年超50億的銷售費用就有點耐人尋味。2020年飛鶴的銷售成本為51.12億元,銷售及經銷開支為52.63億元。而在此前三年,這組數據分別是41.12億、21.39億和36.61億。此外,飛鶴高達72.5%的毛利率,直追五糧液2020年84.9%的毛利率。
對此,飛鶴董事長冷友斌亦有過解釋:“大家認為飛鶴研發低,一是計算方式的原因。飛鶴把很多東西計算進生產成本了,沒有把它單提出來;第二,飛鶴承擔了很多國家課題,這一部分錢國家給花了,沒計算在研發費用裏。”
不過,擅長大手筆營銷的飛鶴顯然是營銷高手。2018年,飛鶴宣佈自己獲得“蒙特獎”後,對外宣傳其為食品界的“諾貝爾獎”“奧斯卡獎”等標籤。但隨後被媒體爆出該獎項只需交不到1萬元人民幣就可報名參評。
奇怪的是,在研發投入這一長面子、拉流量的數據上,飛鶴顯得異常低調,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但不管如何,伊澳組合、君樂寶等強敵都在迅速逼近,並對飛鶴的業務戰線發起了挑戰。
飛鶴,理應多考慮下更長遠的未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