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港股2021:新股上市熱潮不減,市場重現“冰火兩重天”

即將過去的2021年,對於人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股市亦不平靜。

不少基金機構及投資機構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互聯網新經濟迎來規範管理、新冠疫情又數度打亂全球供應鏈等因素,將影響全球經濟出現短期動盪。

今年或也稱得上是港股市場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內地資金集體南下,帶動恆生指數有徐徐攀升之勢,但在春節之後港股局勢卻出現短期波動。

而在大環境出現震盪的背景下,今年的港股市場也出現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現象——中概股延續回港上市之勢與部分企業主動選擇私有化退市。

港股研究社通過對今年港股市場發生的兩種代表性現象進行復盤,拆解背後的邏輯及原因,希望能對想要了解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有所幫助。

企業主動抉擇:赴港上市潮與私有化退市

回顧今年港股市場上,中概股回港以及首次赴港IPO情況,儘管不及2019、2020年的數據表現,但從熱度來看依舊不減當年,截止12月3日,共有84家企業中概股赴港、回港上市,所屬板塊涵蓋科技板塊、醫療保健板塊、消費板塊以及金融板塊等12個大類。

今年,中概股回港上市名單中,已經有攜程、理想、小鵬、百度、微博、B站、汽車之家等陸續迴歸港股市場。

覆盤港股2021:新股上市熱潮不減,市場重現“冰火兩重天”

11月19日,港交所宣佈落實放寬二次上市要求,這也意味着未來港股二次上市門檻將進一步降低,中概股回港上市的趨勢或將繼續加強,申萬宏源表示,“中概股回港風潮將從此前的大型科網巨頭為主,逐步擴散至中小市值的公司,且上市公司的行業分佈將進一步多元化。”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有31家公司將滿足港股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的條件,包括蔚來、騰訊音樂、唯品會、愛奇藝等,未來隨着港股這塊窪地的價值釋放,也不排除這些企業會回港二次上市。

而在今年港股打新中,也不乏首次在港股市場上市的“明星股”,包括快手、奈雪的茶、京東物流、衞龍、網易雲、雍禾醫療、微創醫療機器人等。

覆盤港股2021:新股上市熱潮不減,市場重現“冰火兩重天”

受益於上市門檻的降低疊加港股市場價值顯現,未來首次赴港上市的企業或將會呈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態勢,目前已經處在上市階段、或明確赴港上市的公司包括滴滴出行、KK集團、百濟神州、青瓷遊戲、雍禾植髮、花房集團、零跑汽車等。

覆盤港股2021:新股上市熱潮不減,市場重現“冰火兩重天”

與近兩年頻頻發生的赴港、回港上市相反的是,港股市場也不乏出現私有化退市的現象。

近日,雷蛇、錦江資本等公司紛紛提出私有化方案。12月2日,雷蛇計劃以每股2.82港元、現金支付不超過107.88億港元的方式進行私有化。事實上,除了雷蛇、錦江資本外,公開消息顯示,年內宣佈私有化的還有金嗓子、大自然家居、華人置業等,據深圳商報不完全統計,2021年港股私有化公司數量接近10家。

在此之前,港股市場也有出現主動選擇私有化退市的企業。2019年,港股已退市企業中主動私有化的就達到10家,創出歷史新高,包括海爾電器、卜蜂蓮花、先進半導體以及銀河國際等具有國企性質的公司。

不過,對於當下的市場及投資者來説,港股市場出現這兩種極端化現象,也實屬正常。因為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私有化退市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企業主動選擇,就如同企業主動選擇在美或在港上市一般,都是企業針對當下自身狀況及行業環境所作出的一種及時判斷,核心都是為了企業自身的長期發展。

如何看待抉擇背後的邏輯?

不論是,今年頻頻出現的赴港上市潮,還是近幾年來時有發生的企業私有化退市,這些已經是反饋出來的最終結果,其結果背後的底層邏輯才是值得我們所需要關注的。

對於股市來説,企業選擇IPO上市的邏輯,在於這是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想要獲得再發展的一種主動抉擇,而選擇在港股、A股或是美股上市的原因或許大同小異。

着重要講的是,中概股回港上市。説到這裏,就不得不提阿里,2012年,阿里旗下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進行私有化,隨後2013年阿里選擇在美股上市,儘管從表面看這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阿里選擇私有化在美股上市,卻是促進了港交所進行改革。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條例,允許內地企業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掛牌,同時開放了同股不同權的限制,這也為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奠定了基礎。2019年,阿里成功二次赴港IPO後,拉開了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序幕,隨後,網易、京東、新東方等9家公司紛紛回香港二次上市。

另外,從港股市場的地理位置看,能夠連接國內及海外市場,更適合企業對國內及海外進行發展,企業通過港股市場對內地資金進行籌集,然後在以港股為墊板,對海外市場進行投資,同時,大環境下導致的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管制越來越苛刻,若海外市場受到風險,也能通過港股市場更容易地迴歸內地市場,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

與赴港、回港上市相似的是,私有化退市或許是企業另一種層面上的“激進”打法,因為私有化很大程度上是企業出現股價低迷、或市值被低估,才會出現的選擇。而企業出於對長期發展或戰略規劃的考慮,就需要避免短期股價波動對自身經營選擇可能造成的影響,而私有化無疑是較好的方式之一。

此外,就是避免同業競爭。此前在中外運航運、華能新能源的私有化公告中均有提到,避免同業競爭是公司選擇私有化的原因之一。

但對於企業來説,私有化也並不意味着不是壞事,因為私有化能夠更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能夠避免資本市場或股東過分看中投資收益所發表的影響企業整體決策的意見,保證企業整體健康運行,同時也能節省一定成本,因為維護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需要支付一定費用,而當公司股價表現低迷時,就有可能選擇私有化來節省這一不必要的開支。

資料顯示,2019年,港股上市公司平均年費就已經達到31萬元,新上市公司平均花費97.81萬元,IPO給聯交所的費用約100萬元。

不過,不妨礙的是,港股依舊為當今市場熱門的資本集聚地之一,過去11年,港交所曾7次榮膺全球IPO募資額桂冠,2020年的IPO融資總額高達468.8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創2010年以來新高。2021年開年初的十幾個交易日內,南下資金總共買入港股累計就已經超過2300億港元,與此前幾個月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

結語

回看2021年,儘管在疫情以及政策等客觀層面,左右了短期內港股市場的價值釋放,但不能否認的是,今年多項公告及意見的落地,都將激發港股市場的長期價值,從數據、投資者以及企業的反饋及行動也已經得到了驗證。港股市場上呈現出的這種“冰火兩重天”現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港股市場依然是一處價值窪地。

文|港股研究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0 字。

轉載請註明: 覆盤港股2021:新股上市熱潮不減,市場重現“冰火兩重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