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首日:有代表直言降幅很大,有代表豎大拇指出場

(健康時報記者譚琪欣 徐詩瑜)據健康時報記者現場觀察,11月9日下午,默沙東、吉利德、諾和諾德、阿斯利康等跨國藥企代表紛紛現身,本土藥企東陽光、中美華東醫藥等藥企代表也陸續進場。

醫保談判歷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歷時整整一小時的談判之後,一家國內藥企代表面色凝重出場,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降幅很大。”據健康時報記者瞭解,這家國內企業帶來的是獨家首發的一款藥品。也有企業代表滿面春風,豎着大拇指出場…

醫保談判首日:有代表直言降幅很大,有代表豎大拇指出場

談判代表持計算器入場。徐詩瑜攝

醫保談判場外眾生相:有代表豎大拇指出場

自上午9時開始,醫保談判已持續超過6小時,會場內不時響出掌聲,場外代表仍在焦灼等待。

一家跨國藥企代表進場前一直在討論談判價格和降幅,神色凝重,“如果談下來銷量能上去那當然好,就擔心價格談下來了銷量也不怎麼樣。”據悉,今日該藥企談判產品主要為抗感染病毒藥物。

醫保談判首日:有代表直言降幅很大,有代表豎大拇指出場

談判代表入場前和同事握手打氣。譚琪欣攝

“加油!加油!”另一家跨國藥企代表入場前互拍肩膀以示鼓勵,場外等候代表小聲安撫即將進場的同事:“今年用一個漂亮的價格拿下就行了。”等候期間,場內代表兩次打電話到場外確認談判價格。“比較焦灼”,該談判代表匆匆掛斷電話之後跟記者感慨了一句。

據健康時報記者瞭解,下午談判心血管專場中,有多款首次參與談判的藥物。比如今年4月29獲批上市的2型糖尿病新藥司格魯肽注射液,作為一週僅需給藥美一次的重磅GLP-1產品,其談判情況備受關注。不過,據在場的業內人士透露,“估計會談得很艱難,因為此次醫保局給出的對標產品是早前上市的禮來的度拉糖肽,去年醫保談判中價格大幅下降60%-70%”

“我們下一輪就要進場談判。這次是一款新藥,我們很有信心。”一家來自南方的藥企公司代表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今年帶來的是國內首仿的一款慢性病藥物。

下午4時,一家知名國內藥企代表豎着大拇指從會場的屏風內走出,他的同事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掌,隨後有力地摟住他的肩膀準備下樓。有人問這名代表:“怎麼這麼高興啊?”代表笑笑:“可以安心回家見家人嘍。”據健康時報觀察,這是今天出會場後最高興的一名代表,一掃現場的陰霾。據悉,該藥企本場談判的產品是抗感染病毒藥品。

“醫保談判只是關鍵的一步,而非最後一步”

自國家醫保談判機制進入動態調整以來,根據國家醫保局今年7月發佈的官方消息,經過三年連續調整,共計233個藥品通過談判成功納入醫保目錄,患者對藥品可及性大幅提升。2018、2019、2020年分別談判納入17個、70個和96個藥品,價格降幅分別為56.7%、60.7%、50.64%,均達到一半以上。

多輪調整後,大量創新靶向藥物、腫瘤免疫藥物納入醫保。包括7種靶向藥物奧希替尼(2018年談判准入,2020年續約成功),厄洛替尼(2019年談判准入),阿美替尼、安羅替尼、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來替尼(2020年談判准入)。還有腫瘤免疫藥物:卡瑞利珠單抗(2020年談判准入)。

不過,無論醫保談判結果如何,對於參與談判的藥企/創新藥物來説只是完成了市場放量的關鍵一步,而非最後一步。一位在場藥企代表向記者透露,在醫保談判結束之後的兩年協議期內,按照規定,如發生重大事項變更(如同品規仿製藥上市),那麼談判價格就必須重新調整,進行新一輪的降價,而一旦同類仿製藥上市達三家或以上,就會自動觸動集採機制,進入集採價格談判。

系列價格談判機制下,對於倚重單一品種、又缺乏後繼品種的仿製藥企,在政策變動面前的風險明顯更大。

此外,一家國內藥企代表告訴記者,新藥通過降價進入醫保之後,對業績是否能起到正面的作用還得看後續的臨牀使用情況如何。“一款藥物進了醫保,入院的門檻確實會相應降低,但是入醫保並不等同於入醫院。一款新藥在臨牀上使用的基礎實際還未成熟,醫生患者還不熟悉這款藥物,通過談判把價格降下來之後,藥企就沒有空間再拿去做臨牀宣傳推廣了。而且,最殘酷的事情是,當前國內本土新藥內卷的情況特別嚴重(如PD1),藥品初上市定價就不高,還有各種贈藥活動,實際上企業已經自動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種情況下,如果醫保談判再降50-80%,而市場並沒有相應擴大的話,企業的處境就會很尷尬。這種情況一旦出現,企業只能努力提高創新能力,多領域佈局,不斷推出新產品,增強抗風險能力,不要押寶。”上述藥企代表告訴記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47 字。

轉載請註明: 醫保談判首日:有代表直言降幅很大,有代表豎大拇指出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