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險邁入新賽道“黑馬”惠民保能否握緊接力棒?

作為醫療保險的補充,“物美價廉”的惠民保類保障項目正在多地“開花”。9月2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近日山東省首款政府指導的普惠型專屬補充醫療保險“淄博齊惠保”正式上線,旨在減輕淄博人民在基本醫保報銷後的個人負擔壓力。事實上,國內已有15個省40個地區正式上線的惠民保類保險。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成為當紅“爆款”的惠民保本質是一種商業保險,與基礎醫保互為補充,卻與商業健康險有部分替代關係,一定程度上會彼此競爭。那麼,作為醫療健康保障賽道上殺出的一匹“黑馬”,惠民保緣何備受多地追捧?火爆外表下,也驚現“離席者”,可持續經營的質疑聲再起,惠民保能否證明自己“我能行”,從而握緊市場“接力棒”?

“惠民保”項目花落40城

“淄博齊惠保的誕生開創了醫療保障局指導、銀保監局監督、互聯網平台統一運營和多家保司聯合承保的‘共保體’創新模式。”談及參與山東省首款普惠型專屬補充醫療保險,騰訊微保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表示。

實際上,淄博齊惠保只是惠民保“遍地開花”的一個縮影。據騰訊微保方面介紹稱,目前微保已陸續上線淄博齊惠保、福州榕城保、遵義遵惠保、東莞市民保、鹽城惠民保、寧波工惠保等十餘個城市政府指導型的惠民產品項目。

而將視野擴展到騰訊微保之外,大大小小的惠民保類保障項目也在各地政府監管指導和第三方推動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據眾託幫聯合創始人龍格介紹,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5個省40個地區正式上線的惠民保類商業保險,已有超過1700萬民眾參保。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已有多個項目落地:9月10日,“廈門惠民保”正式上線;9月16日,“雲浮惠民保”也啓動,該產品在定價上突出惠民性,每人每年僅需支付59元,參保後即可擁有最高300萬元的保障;9月21日,作為湖北省首個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湖北城惠保”上市。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保費方面,各地惠民保類產品的年保費大多控制百元以內,最貴的佛山“佛醫保”,年保費是185元/人,也有采用分年齡段計價方式,如長沙“星惠保”,50歲以下48元/年/人,50歲以上138元/年/人;在保額方面,保額普遍是100萬元,個別城市將保額提高至300萬元,如東莞“市民保”、南通“全民保”。

此外,在保障範圍方面,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醫保目錄內的自費部分,二是醫保目錄外的特藥(有些產品只保障其中一個方面,有些產品保障兩個方面)。

事實上,早在五年前,深圳市便開始運行此類惠民保項目。2015年,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項目上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參保人數達750萬人,覆蓋深圳市超50%人口。而截至2020年3月,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項目累計賠付8.7億元,受益人數超6.9萬。

而對於惠民保項目的市場容量,參與了“惠桂保”項目的輕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其他同類保險運行較為成熟的城市來看,2019年投保人數佔到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參與人數的40%到50%。2019年,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與人數為135436萬人,按照40%參與率以及59元/年的保費推測,該類保險的潛在保費規模為320億元/年。

撼動百萬醫療險“江湖地位”?

緣何各地如此青睞惠民保類產品?相較傳統醫療保險,它究竟有着怎樣的魔力,引得保險公司和三方機構前赴後繼進入市場分一杯羹?

“對於保險機構來説,惠民保項目能提升形象,因為責任擔當可能比經濟利益更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惠民保能使得險企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收入,而風險將由政府共擔,可能比經營競爭激烈的百萬醫療險更好。同時,險企能借此掌握健康風險相關數據,獲得醫療保健服務的潛在客户。此外,考慮到近幾年來網絡互助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疾病風險的保障,主要平台運行穩健,保險公司也應當更加勇於“創新”。

也有險企人士直言,相比賺錢,保險機構積極投身於惠民保類產品可能更加看重獲客二次開發。

除此之外,對於政府為何也參與其中,王向楠則分析稱,各地居民的醫療保障缺口很大,且呈現增長趨勢,希望提升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羣體和高風險羣體的保障水平。通過保險的運行技術和人才人力,提升改善醫療保障制度的運行效率。這是給當地市民的福利,算公共物品,提升經濟活力。

在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而針對惠民保的強勢崛起,會否影響到百萬醫療險的“江湖地位”?龍格則直言道,惠民保本質還是商業保險,對基本醫療保險的一種補充,和其他報銷型的商業保險存在潛在衝突,因其有部分替代作用,能滿足大部分民眾對健康保障的基礎需求而價格更低。

龍格解釋,普通百萬醫療險有年齡限制和健康告知要求,而惠民保並未設置這些投保門檻。此外,在費率方面,普通百萬醫療險根據年齡段、性別、有無社保劃分出不同的費率,然而惠民保基本上所有年齡段費率一樣,個別產品如城惠保將年齡分為大致三段,不過費率卻很低,可低至普通醫療險十分之一左右。

“惠民保和百萬醫療險的保障內容有錯位,更有重疊,惠民保的保障程度更具有普惠性。考慮到醫療險的補償屬性,惠民保對百萬醫療險應當有較強的替代作用,這與大病保險和重疾險的關係不同。”不過,王向楠也認為,考慮到既有幾類政策性業務的運行情況,保險業特別是與政府有長期合作的大公司不用太擔心,其他公司更多要進行差異化競爭。

可持續經營能力待考

機遇與風險總是相伴而生,一路高歌猛進的惠民保也不可避免觸及到了“暗礁”。

百萬醫療險邁入新賽道“黑馬”惠民保能否握緊接力棒?

9月24日,剛上線1個多月的惠嘉保宣佈,“由於相關政策限定,惠嘉保產品近期無法再次上線。”自此,惠嘉保成為國內首個停止投保的惠民保類保障項目。

惠嘉保是由浙江省嘉興市民政局指導、太保財險嘉興中心支公司承保的嘉興市民專屬補充醫保產品,每人一年繳費69元,最高報銷200萬元。同時,參保人還享受腫瘤早篩、腫瘤疾病諮詢、分診服務、藥品配送等7項貫穿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腫瘤增值服務。

一葉而知天下秋,惠嘉保的“折戟”,也再次市場對惠民保項目可持續經營能力的隱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廣、運營等等環節都需要成本,而目前惠民保後續的二次轉化還沒發展到一定程度,規模效應也未體現出來。”龍格表示,目前惠民保產品成本一般由第三方公司承擔,且處於“做多虧多”的狀態。

“如果能推動更多政府部門,尤其是醫保局來參與,允許個人從醫保賬户裏直接扣費向惠民保付款,把參保人羣擴大到整個城市,這樣相對虧損會減少一些。”對此,龍格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由於在年齡、職業、既往病史等身體狀況方面的投保限制非常少,免賠額(率)一般也不高,又是自願投保的,所以預計此類產品的賠付率應當會較高。”王向楠建議,如果賠付額很高,其部分可由保險公司根據綜合利益和長遠利益而消化吸收,過高的部分則應當由醫保部門或財政部門通過某種方式進行補貼。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36 字。

轉載請註明: 百萬醫療險邁入新賽道“黑馬”惠民保能否握緊接力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