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恆泰長財年內IPO保薦業務開張,馬太效應凸顯,中小券商面臨內外雙壓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黃坤

8月13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1年第86次會議於前一日召開,審議結果顯示:安徽華爾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爾泰”)首發獲通過。

華爾泰是今年過會的第259家企業,而此次更引人關注的是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恆泰長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恆泰長財”)。

這是恆泰長財今年成功保薦的首單IPO。8月13日,時代週報記者就投行佈局、業務新方向等問題致函恆泰長財,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相比頭部券商,中小型券商儲備項目較少,故很多選擇轉型精品投行。”一名滬上券業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前環境下,有些小IPO項目由於收益低並不受頭部券商重視,但中小型券商往往可為其提供更有經驗的團隊、更願意調動公司整體資源來輔助企業IPO。

IPO保薦過首單

華爾泰擬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8297萬股,不低於本次發行後公司股份總數的 25%,每股面值1元。

招股書顯示,華爾泰擬募集資金67292.60萬元,主要用於基於熱電聯產、15萬噸雙氧水(二期)、年產2萬噸電子級雙氧水與1萬噸電子級氨水、研發中心建設等項目。資料顯示,該公司目前主要從事硝酸、硫酸、雙氧水、三聚氰胺、碳酸氫銨、合成氨、甲 醛、密胺樹脂等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可利用產品多樣且緊密相關,適時調整產品結構,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第二,可利用硝酸、硫酸等基礎化工產品的產能及管理優勢,應對產能淘汰和環保核查的影響,鞏固並提升市場份額。此外,該公司具備進一步擴大產能及產品延伸的核心土地資源。

華爾泰曾屢遭環保處罰,IPO歷程一波三折;對其保薦機構恆泰長財而言,這是兩年來首單IPO過關項目。年報數據顯示,恆泰長財2020年和2019年IPO發行數量和主承銷金額均為零。

整體來看,2020年恆泰長財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2.89億元。其中,證券承銷業務較2019年增長30.16%,證券保薦業務較2019年減少5%,財務顧問業務較2019年減少最多,達36.21%。

對此,恆泰長財解釋稱,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增加,主要是因為承銷項目和承銷規模增加使收入增加; 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減少,主要是因為公司財務顧問項目減少所致。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恆泰長財證券承銷業務金額193.79億元,排名行業第56位。其中,企業債承銷4單,行業排名最靠前,為第17名。

發力精選層業務

恆泰長財是恆泰證券打造的專注於提供投資銀行服務的子公司。

2020年上半年,天風證券完成恆泰證券26.49%股權收購,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天風證券委派四名高管到恆泰證券全資子公司恆泰長財任董事長、董事、副總經理等職位。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恆泰長財前身為長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是在原長春市財政證券公司和長春信託投資公司證券部的基礎上組建的一家經紀類證券公司。恆泰證券此前在年報中展望2021年時提到,恆泰長財將持續深化投行改革,股權融資業務將緊跟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展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新三板改革等市場機遇,加快業務轉型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恆泰長財在年報中亦披露,將以再融資和新三板政策改革為契機,深度服務存量客户,強化儲備項目的再融資和新三板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精選層掛牌工作。近兩年來,包括恆泰長財、開源證券等在內的許多中小券商都在加碼佈局精選層項目。

“除了客觀環境向好的原因外,主要還是因為相比A股市場的保薦承銷業務,新三板項目給中小券商提供了彎道掘金的機會。”上述券業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中泰證券相關人士曾公開表示,在新三板精選層改革給券商投行業務的競爭格局帶來了新的切入點和發力點。部分中小券商可以借新三板精選層改革切入投行業務競爭,通過資源集中,單點發力,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和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8月13日晚間,在首家新三板精選層企業觀典防務(832317.OC)官宣轉科創板上市的次日,翰博高新(833994.OC)也公告申請向創業板轉板上市。

中小券商何往?

資本規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證券公司的競爭地位、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與發展潛力。2020年年報披露,恆泰長財註冊資本2億元,淨資本4.25億元,規模較小。

2020年,恆泰長財實現營業收入約3.05億元,較2019年增長 2.20%;淨利潤4541萬元,較 2019 年增長 9.10%。

證券業馬太效應加劇,中小券商處境日益艱難。以IPO項目舉例,頭部券商項目量多,優勢明顯,而中小券商所保薦項目上會率低,經營慘淡的現象較為普遍,丞待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時代週報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21年1-7月A股市場新上市公司有293家,共有50家保薦機構承擔了這些公司的IPO業務,其中新風光(688663.SH)聘請了兩家保薦機構,故業務總單數為294單。

而在這294單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等10家大型券商承辦數量佔比達60%。

中證協日前公佈證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排名。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26.09億元)、中信建投(19.04億元)、海通證券(18.35億元)、中金公司(16.12億元)、華泰聯合(14.17億元)、國泰君安(13.93億元)、光大證券(10.37億元)、招商證券(9.38億元)、國信證券(8.91億元)和民生證券(7.42億元)。

此外,券商投行業務還面臨強監管。今年以來,監管對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和執業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中證協近日發佈通知,就修訂《證券公司保薦業務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此次修訂就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對券商的監管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券商轉型壓力迫在眉睫,需從提升投行人員的專業素養、項目執行、公司內控等多方面推進。

日前,中金公司大規模招聘震動業內。滬上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中小券商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強,“有的可能整個小團隊被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