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9日電 題:“量化寬鬆之父”為何點贊中國央行?
國是直通車 作者 陳康亮
新近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經濟總量突破1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大幅低於美國8.0%、歐元區8.4%、英國9.1%等發達經濟體的漲幅。
考慮到去年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這份成績來之不易。經濟高質量發展、物價穩定的背後離不得穩健貨幣政策的支持。在牛津大學教授、量化寬鬆(QE)學術概念的最早提出者理查德·維爾納(Richard Werner)看來,在提振經濟、穩定物價等方面,西方央行應該向中國央行學習如何做好工作。
中國央行的“窗口指導”是有效的貨幣政策
對於貨幣政策和經濟刺激之間的關係,理查德·維爾納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經濟增長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銀行信貸創造,這是央行可以掌控的。在生成銀行信貸創造方面,政府財政政策不如央行政策重要。對央行來説,他們的目標應是創造可持續、高而穩定的、非通脹的、無危機的經濟增長。歐洲、北美以及日本央行大多背道而馳,經濟增長不可持續、低效且不穩定,伴有通脹和金融危機。
“現在,西方央行應該向中國央行學習如何做好工作,因為中國央行認識到,經濟由銀行信貸創造推動。”理查德·維爾納説。
在理查德·維爾納看來,如果銀行信貸創造用於消費,消費物價就會上漲。如果銀行信貸創造主要用於資產購買,如購買公寓和房地產,就會資產通脹。兩者都不可持續。與此相對,央行應確保銀行信貸創造被用於生產性商業投資,主要是為提高生產力或產生新商品、新服務,提供的價值要高於投入成本。這將帶來高速、穩定、可持續的增長,而不會出現資產通脹或消費物價上漲,也不會出現危機。
那麼,如何能有效引導信貸流向?理查德·維爾納認為,中國央行實施的“窗口指導”是實施貨幣政策的最有效方式。
所謂窗口指導,是指央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趨勢和金融市場動向、貨幣政策的要求等情況,引導商業銀行貸款增減,以保證經濟優先發展部門的資金需求。它是央行為了避免市場機制失靈而創設的補充性工具。
然而,在理查德·維爾納的語境中,窗口指導顯然帶有更寬泛的意義,即央行對信貸流向的引導。
正如理查德·維爾納所言,窗口指導是監測、協調銀行整體和部門信貸創造的工具,並確保這種通過發放信貸創造的貨幣只用於公共利益。
在引導信貸流向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方面,中國央行近年來推出了適度的結構性貨幣政策。所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央行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投向,發揮精準滴灌、槓桿撬動作用的工具,通過提供再貸款或資金激勵的方式,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領域和行業的信貸投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支持重點集中兩方面:一是支持小微企業、民營經濟;二是綠色金融。其中,2022年,普惠小微貸款的餘額接近24萬億元,授信户數超過5600萬户。
“這(窗口指導)不是專制,因為銀行可以在窗口指導的工業部門中自由選擇給誰貸款。”理查德·維爾納説,與此同時,這種信貸指導政策也是合理的,因為銀行信貸創造影響到所有人,是一種公共產品。因此,應該有一個協調人確保這種公共產品只在合理情況下使用。
理查德·維爾納表示,放寬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數量,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商業投資的銀行信貸形式,是促進實體經濟的正確途徑。如果銀行主要向小公司貸款,那麼這將是更公平的增長。在一般情況下,大銀行不願和小公司打交道。但是,小公司佔社會所有就業的三分之二,它們對一個健康的經濟很重要。回顧20世紀80年代日本貨幣政策,當時日本央行利用窗口指導,迫使銀行增加主要用於資產購買的銀行信貸,造成史上最大的住房和房地產泡沫之一。
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誰進誰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關於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思路,央行行長易綱日前表示,一方面,貨幣信貸的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要鞏固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還要適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繼續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央行將持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評估,做好分類管理,做到有進有退,對一些需要長期支持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結構性貨幣政策會給予較長期的、持續的支持;對一些階段性特徵比較明顯的工具,要及時退出,當然退出的時候也要注重“緩退坡”,不要急轉彎。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分析稱,央行已明確提出要做好結構性工具的評估及分類管理工作,做到有進有退。預計未來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階段性特徵明顯的工具可能會逐步退出。此外,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可能會向綠色行業、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等領域給予長期且穩定的金融支持。
值得注意的還有,日前央行發佈《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中提出,“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報告》在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部署上還新增了“推動消費有力復甦,增強經濟增長潛能”的表述,預計後續央行將發揮結構性工具對於消費需求的推動作用,或將有增量促消費結構性工具推出。
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展望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仍是重中之重。首先,前期的各類貨幣政策工具有望進一步發力;其次,普惠小微貸款減息支持工具、收費公路貸款支持工具、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也將發揮更大作用;最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在2023年或上升至萬億元級別,進一步支持了基礎設施建設,撬動有效投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説,今年貨幣政策的基調是“精準有力”,除了隱含總量適度外,還包括2023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