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職太太離婚獲賠5萬家務補償費”新聞引發各方熱議後,由“國民媳婦”海清飾演全職主婦的電視劇《甜蜜》也衝上了熱搜。有媒體針對14676名網友發起的調查顯示,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身邊有全職太太現象,其中29%的網民表示這種現象比較多,甚至越來越多。
做全職太太 高性價比選擇
針對女性辭職回家帶娃原因的調查結果顯示:39%表示“帶寶寶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辭職回家經濟上也能承受”;27%表示“老人幫不上忙,邊工作邊帶娃自己精力不夠”;25%表示“請育兒嫂的花銷超過上班收入,全職帶娃更合算”;9%表示“本來工作不順心,不如先帶娃,將來再出來找工作”。
辭職前,28歲的春女士是一家文印公司的文員,每月收入5000元。她的丈夫是一家汽車銷售4S店的銷售員,月收入約為3萬元。去年,家中迎來了第三個成員,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小兩口都是新上海人,在上海請個育兒嫂,每月花費至少在8000元。算了這筆賬後,春女士決定辭職回家帶娃,並承擔了家中所有家務勞動。但每月兩萬多元的房貸,孩子的奶粉每月需要兩百多元,還有尿不濕、輔食、早教、一家吃喝用度等各種開銷,全家的生活負擔很重。“等孩子大一點進了託兒所,想讓父母過來幫忙搭把手,我還是得出去工作。”春女士已開始積極準備簡歷。
新年後的第一個工作日,30歲的銀行產品經理Olivia提交了辭職報告,為五年的職業生涯畫上了短暫的休止符。
平時只有婆婆一人幫忙照看孩子,家裏還請了一個鐘點工阿姨幫忙打掃。半年前,Olivia買了一套稍大點的房子,但問題又隨之而來。
“婆婆家住得遠,不能一直來看孩子,如果請一名育兒嫂來專職帶孩子,一方面每個月要增加近一萬元的額外開銷,另一方面外人帶孩子也放心不下。”
如果辭職當全職媽媽,Olivia也很難抉擇。“目前我的年薪大約有30多萬元,一旦辭職,以後不可能再回到現在的崗位上了,整個家庭一下子少了這部分收入,其實還是有不小影響的。”
在糾結、權衡了半年後,Olivia還是辭去了工作,近幾年先專心在家帶娃。
全職太太,不用朝九晚五,沒有上下班高峯的考驗,只需宅在家裏做家務、帶孩子。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的“事業”。然而,記者採訪了一些全職太太和職業指導師後卻發現,在這項貌似光鮮舒適悠閒的“事業”背後,是外人想象不到的艱辛付出,是女性為家庭犧牲個人事業和生活的無法考量的奉獻。甚至於,當有一天她們想重返職場時,還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
針對“全職帶娃對女性生活帶來的影響”的調查:僅不到1%受訪者認為“沒什麼大影響”;45%的人認為“社交面、視野越來越窄”; 43%認為“容易產生心理、情感問題”;41%認為“經濟不獨立,家庭地位低”。
重返職場 崗位“斷崖式下降”
在兒子成功考上市重點高中後,昔日任外企中層的皋女士開始考慮重新迴歸職場。2019年,她投出幾份簡歷都是石沉大海。後來在朋友幫助下,進入一家事業單位下屬企業,從事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但用皋女士自己的話説,就是“最低端的打雜”,處於整個公司最底層。
靜安區首席職業指導師孫一蕾告訴記者,有個全職太太,在孩子9歲時夫妻離異了,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因為她大學畢業後沒有上過班,知識也斷層很久了,給她推薦了行政文員的工作,但適應不了,做了一個星期就離職了。”
據調查顯示:逾63%的受訪者認為“長期在家與職場脱節,謀職能力降低”;超過62%的受訪者認為全職太太迴歸職場“難以找到當初滿意的職位,不得不降格應聘”;58%的人認為全職太太“知識老化、能力降低,無法適應職場節奏和競爭環境”;近40%的人認為即使重返職場,她們“在家庭與職場間找到平衡點也不容易”;有24%的人認為,“企業不會優先僱用有過賦閒在家經歷的女性,會給她們貼上吃不起苦或能力不夠的標籤”。
孫一蕾表示,家庭牽絆、是否能夠快速適應新職場節奏、知識能力斷層,這是企業在招聘全職太太時存在的三大顧慮。
迴歸職場:規劃、鋪墊、做準備
當前,我國生育率不斷下降,人口紅利逐漸耗盡,未來勞動力或面臨短缺。在此大背景下,助力全職太太順利迴歸職場,對於消除社會的生育恐慌具有重要意義。
孫一蕾認為,全職太太在全職期間就應儘早為自己的將來做一些規劃,比如通過再學習來補足知識和技能上的短板。能否將家庭、職場的關係平衡好,是另一門需要全職太太修煉的課程。重返職場前,請先確認,你的家庭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來支持你迴歸職場。
“全職太太要返回職場,關鍵是要解決她的後顧之憂。”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海旺建議:進一步完善嬰幼兒照護體系,解決孩子的託管問題;解決上學的孩子的接送問題,加強課後晚託服務,讓媽媽們能正常上班;就業單位應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譬如給予彈性工作時間,讓女性可以兼顧孩子和工作;加強對這一羣體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她們的就業能力;全職太太從事自由職業,應給予一些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讓她們自我就業,獲得收入。
王嘉露 (摘自《勞動報》)
來源: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