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解決品牌辱華問題?靠抵制起不了作用,國家應儘快出台法律

由 湯生 發佈於 財經

一些媒體出於迎合受眾的需要,報道一些關於辱華品牌在華營收大跌的新聞,導致民眾出現了錯誤的認知。事實上,有些辱華品牌在華營收大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抵制只是其中一種微小的因素。

而大部分辱華品牌的經營只是短時間受到影響,並沒有因為抵制而導致巨大的虧損。風波過去後,有些品牌在華營收反而大漲,這不是民眾期待的結果。

以涉嫌辱華的耐克來説,截止11月30日的前6個月,該品牌營收236億美元,同比增8%。大中華區營收38.26億美元,同比跌6%。耐克在華營收小跌,主因是供應鏈混亂,導致庫存處於低水平。隨着供應鏈趨於穩定,中國市場呈現復甦的態勢。

當然,不能否認抵制起到的作用,但影響程度非常的有限。因為中國市場太龐大了,有的人依然堅持購買耐克,有的人抵制一段時間後,就將這件事拋在腦後,所以靠民眾抵制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我們需要認清形勢,辱華品牌並不會因為抵制而改弦更張。很多品牌是美企,需要聽從美國的話。比如美國對新疆產品祭出封殺令後,很多美企聞風而動,立即宣佈不採用新疆的產品,也禁止供應商採購來自新疆的產品。

日後隨着鬥爭趨於白熱化,波及範圍可能會持續擴大,到時不排除有一大批美企拒絕採購新疆之外的本土產品的可能性。

要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既不能將此寄託於抵制,也不能隨意動用行政手段干涉自由市場。最好的解決方式是立法,然後建立黑名單制度。

當國外的企業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時,可依據法律將其納入黑名單,限制或者禁止該企業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法律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既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也能避免給人留下口舌。

中國的市場是自由的,歡迎國內外企業在華市場競爭。但是,由於市場的豐富性,很難通過抵制讓某辱華品牌退出市場,這就需要國家出手,儘快出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給那些辱華品牌劃下紅線。

至於那些辱華品牌,到底是選擇聽美國的話,還是注重中國市場,這由他們自己決定,中國並不會像美國那樣動用行政手段擾亂市場秩序。

(文/嚶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