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
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報披露完畢,令市場關注的六大行業績也都浮出水面。上半年六大行實現歸母淨利潤合計5663.30億元,同比少賺超700億,平均日賺31.12億元,較去年同期平均下滑11.43%,平均每天減少近4億元,這也是六大行利潤罕見出現下滑情況。
不過,從六大行業績披露後的走勢來看,市場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異常反應,8月31日早盤銀行股還表現為高開衝高的走勢,大有利空出盡的感覺。
市場作出這般反應其實是很正常的,銀行股中報業績不佳是在市場預料當中的。那麼,為什麼六大行業績不佳是在市場預料之中的呢?這其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畢竟從宏觀面來説,由於受疫情的困擾,實體經濟的發展遇到一定的困難,為此政府部門要求金融系統全年要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這1.5萬億元的讓利,作為國有銀行來説,顯然是要挑大頭的。因此,六大國有銀行的利潤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是意料之中的。
面對向企業讓利的壓力,7月1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以答記者問的方式表示,各家銀行要切實補充資本。適當降低分紅,不增加獎金,把有限的利潤更多用於資本補充,提高風險抵禦能力。該新聞發言人同時表示要“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而在此之後,市場傳來銀監部門對部分銀行進行窗口指導的消息,建議銀行適當控制上半年利潤增速,增幅儘量不超過兩位數。也正是基於監管部門的上述要求,銀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業績不被看好就成了市場的共識。所以面對六大行業績下滑的半年報,市場並不感到吃驚。
不僅如此,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説,六大行上半年利潤下滑並不妨礙六大行自身的投資價值。一來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響,銀行的利潤出現一定的下滑這是意料之中的,而這種影響終究是短期的。二來六大行上半年利潤下滑主要還是一種“政策性下滑”,並不是銀行本身的經營出現了問題。比如,向企業讓利1.5萬億,這是一種政策性的操作,無關企業本身的經營。事實上,各行上半年的撥備前利潤並未大幅下滑,部分實現正增長,例如工行撥備前利潤為3148億元,同比增長2.1%;建行撥備前利潤為2803億元,同比增5.40%。此外,監管部門要求“補充資本”、“做實利潤”,這也是有利於銀行下一步發展的。
在上半年的A股上市公司賺錢榜上,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仍然佔據了前四的位置,而且淨利潤都在千億元之上。而交行與郵儲銀行排在第7位和第8位,另外,排在第6的也是銀行股招商銀行,只有排在第5的中國平安屬於保險公司。正因為銀行業仍然是最賺錢的行業,因此,銀行業仍然是值得投資者投資的行業。
尤其重要的是,銀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估值一直偏低,即便是在今年的上升行情中,六大行的股價也是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所以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利潤下滑了11.43%,但這仍然不改六大行估值偏低的事實。如截至8月31日,六大行中估值最高的郵儲銀行,市盈率只有6倍;而最低的中行,市盈率只有4.75倍。因此,六大行的投資價值還是很明顯的。加上六大行都屬於大盤藍籌股,同時也是權重股,是大盤的定海神針。這也決定了六大行必然是大資金青睞的對象。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