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亞迪瘋漲,機構參與度卻那麼低?

比亞迪股價市值連創新高,力壓國內外老牌車企,成為大A“汽車第一股”,然而多空博弈中,機構正在紛紛出逃,以比亞迪為首的新能源汽車或許短期有估值迴歸的需求。

在今年這場爆發的新能源汽車盛宴中,比亞迪或許是最大的贏家,股價以驚人的速度上漲。但對於目前新能源車的估值情況,市場也出現了分歧。

11月11日,比亞迪盤中觸及跌停,最終收跌9.98%,市值蒸發498億;港股收跌14.91%。

比亞迪作為今年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明星股”,尾盤跌停實屬罕見。但11月12日,比亞迪又劇烈反彈,午間最高衝上5.45%,最終收報169.33元,大漲3.03%,港股比亞迪也大漲13%。在近日比亞迪大漲大跌背後,多空博弈激烈,北向資金已經連續多日呈現大額淨流出,機構似乎也在悄悄出逃。

下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一路上行,此前11月6日,公司首次突破5000億市值大關,成為國內第一家市值超過5千億元的車企。由於前期漲幅較大,無論從市盈率PE,還是市淨率PB等各類估值指標對比來看,汽車行業估值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相關個股估值也存在嚴重透支,比亞迪市盈率約130倍。儘管新能源汽車想象空間美好,但短期內有估值迴歸的需求。

股價業績創新高,市場一片唱多

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走勢兇猛,9月初至今股價已實現翻倍,超過上汽成為中國汽車市值第一股,11月初又成為A股首家市值突破5000億的車企,不斷刷新市場的想象力。

11月5日,比亞迪以一個漲停板領跑汽車板塊,第二天,比亞迪股價繼續創新高,A股盤中一度衝上198.85元,市值突破5400億。較年初的47.6元增長317.7%;港股當日盤中衝上210港元,較年初的38.7港元增長442.6%。

目前,在全球車企市值排名中,比亞迪位列第三,僅次於特斯拉、豐田,不僅力壓勢頭大好的造車新秀蔚來,還超過了老牌汽車巨頭大眾和通用集團。國內消費者眼中的低端車代表,緣何逆襲?主要靠的還是新能源汽車概念。

雖然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更受矚目,但比亞迪才是悶聲發大財的國內“新能源車之王”。資料顯示,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量已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

隨着疫情影響逐漸恢復,“十四五”規劃與美國大選落地等因素,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步回暖。11月4日,比亞迪公告稱,10月總銷量為47732輛,同比增長16.05%。其中,新能源車10月銷量23217輛,同比大增84.75%。

比亞迪近期公佈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4.14億元,同比增長116.83%。第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445.2億元,同比增長40.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的淨利潤為17.51億元,同比大漲近14倍。

不過市場仍有質疑之聲,比亞迪在車企中並不是體量最大的,不是銷量最好的,不屬於國家隊,甚至也不是“聲量”最高的,憑什麼成為大A“汽車第一股”,支撐5000億的市值與遠超行業平均不足20倍的估值?

上漲邏輯穩不穩?

空頭認為,比亞迪本質上也是純製造業企業,在各項業務都排老二老三的情況下,是否能支撐如今的高估值需要打個問號。

看多者則普遍表示,買比亞迪是認為其具有更大發展潛力。此處的“潛力”主要指的就是今年發佈的新電池以及搭載該電池,號稱對標Model3的比亞迪漢。

今年3月,比亞迪正式發佈了“刀片電池”,稱其具有不畏懼穿刺,不會自燃爆炸的超高安全性,意圖將磷酸鐵鋰電池重新拉回競爭賽道。由於去年,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力推的811三元電池頻出自燃事故,引發了業內對於技術路線的廣泛爭議,於是比亞迪新電池普遍受到市場看好。

然而從目前來看,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業務剛開始發力,確定性不如寧德時代。

比亞迪去年才與戴姆勒達成合作,共同生產全新電動車品牌騰勢X。今年5月,比亞迪牽手豐田,計劃在在純電動轎車和底盤SUV方面展開合作。比亞迪接受機構調研表示,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部分由公司對外供應動力電池的車型已經體現。不過整體來看,電池這塊的2B電池業務剛剛開啓,落地的成熟產品並不多。

而在電池業務上對標的寧德時代,全球市場份額高達25.9%,連續三年蟬聯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目前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包括造車新勢力與老牌車企,幾乎都已經選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比亞迪作為電池領域的新玩家,想要快速打入這塊業務並不容易。

近期,在對標特斯拉,被寄予厚望的整車業務上,比亞迪漢被媒體曝出上險數量和官方銷量差距大,市場觀點猜測,比亞迪或存在誇大銷售的情況。

根據中汽研提供的交強險上險量數據,自7月以來,比亞迪漢的上險數量和官方銷量就存在較大偏差,8月份漢的上險數量是1143輛,而官方公佈的銷量卻是4000輛。9月,漢EV的上險數量是2517輛,EV與DM的上險數量是4028輛,官方公佈的銷量是5612輛。而10月份比亞迪漢的上險量是5790輛,僅相當於官方銷量數據的70%。

上險數相當於是消費者實際提車數,從消費者提供的反饋來看,比亞迪漢EV車型確實普遍難提車,通常要等待2—3個月。若上險數與銷量存在較大差距,原因往往是產能不足無法交付,或者卡在渠道中。然而即使是理想、蔚來、小鵬、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廠商給出的銷量與上險量非常接近。

於是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猜測比亞迪可能為了擴大聲量,在銷量數據注了水,或者為了飢餓營銷,押着庫存不發。消息一出,也為比亞迪的大漲踩下了急剎車,導致其在11月9號開始的一週連續大挫。截止發稿,比亞迪方面尚未就此消息做出回應。

唱多vs出逃,機構用腳投票

雖然比亞迪目前股價與估值已經不低,多空博弈愈加激烈。但近期多家券商仍舊上調了盈利預期與評級,併發布深度研報,堅定唱多。

中信證券認為,比亞迪具備成本優勢與強大的製造能力。刀片電池相比傳統方形三元電池降本超過30%,能為EV/PHEV車型約降本1.5/0.5萬元。“漢”的成功在於電動性能優秀,且品牌力在提升,未來智能化可期。

國信證券表示,10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環比、同比表現均較好,預計銷量環比將繼續保持增長,產品力大幅提升是新車型熱銷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兩大新平台(混動+純電)更值得期待,比亞迪年內將發佈第四代混動技術平台(DM4.0),基於這一平台,比亞迪將推出多款車型,預計將於明年正式上市。

華創證券指出,比亞迪估值將向新勢力看齊。按照分部估值,比亞迪整車市值現已超過2000億,對應今年電動車營收預計為5-6倍PS,相當於特斯拉Q1和蔚來汽車Q2股價啓動初期的水平,未來仍有成長空間。現階段國內電動車的競爭由特斯拉、新勢力和自主車企主演。國內車企將憑藉敏捷開發能力和配套供應優勢,與標杆特斯拉形成了差異化競爭。

有趣的是,從實際情況看,押注比亞迪的機構並不多,且呈現大幅流出態勢,主力資金正在用腳投票,留下游資繼續爆炒比亞迪。

11月11日暴跌,盤後龍虎榜顯示,深股通買入8.8億元,賣出11.96億元,淨賣出3.16億元。11月12日雖然股價回升,但主力資金仍舊呈現淨流出2.26億元。近5日內,主力資金淨流出66.3億元,20日共計淨流出105.7億。

大宗交易方面,兩個月內發生4次大宗交易,共計約3332億元,均為大幅折價,其中最高折價率為9.58%,幾乎是九折拋售,似乎有機構“急於脱手”。

從機構參與數量上看,寧德時代的流通股中,長期維持60%左右的機構佔比,中報顯示有超1600家機構持倉;而比亞迪的流通股中機構佔比只有23%左右,且在二季度機構持倉到424家的高位後,三季報又只剩169家,且多隻基金已減倉。

在比亞迪的股本結構中,機構參與度本來就不高,如今又呈現出逃之勢,只剩散户接盤的比亞迪,高估值能支撐多久?

為什麼比亞迪瘋漲,機構參與度卻那麼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9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比亞迪瘋漲,機構參與度卻那麼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