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科技,是上一個互聯網時代PC端播放器的寵兒,曾經的A股神話,被稱為“妖股”,如今大戲落幕,只剩下滿地雞毛。
2015年3月24日,暴風科技登陸創業板 ,每股 7.14元 。
2020 年 11 月 10 日,暴風退市科技,每股 0.28 元,對比巔峯時期市值四百億,每股 327 元的股價,短短五年半,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誠然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説,倒閉的原因往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無法完全覆盤當時的情景,但是我們可以從某個單獨的視角,比如法律工作者的視角去審視暴風集團的衰落,並從中吸取一定的經驗教訓。
我們來聊一聊壓倒暴風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 MPS 槓桿收購事件”。
事件始末:
2016年,為支持“暴風DT大娛樂計劃”,暴風集團掌門人馮鑫斥巨資收購MPS體育公司,但在成功收購後,發現MPS名下的體育賽事版權卻紛紛到期,原MPS高管基本全部套現離場。
這次對MPS評估的嚴重失誤使暴風集團元氣大傷,馮鑫本人以連帶責任擔保劣後投資,但此時,投資的上市系與非上市系資產頻頻處於虧損,在集團市值持續貶值、馮個人股權全質押面臨爆倉危機的背景下,暴風集團的命運令人擔憂。不出所料,在公司披露實控人馮鑫被採取強制措施後的第二天,暴風集團股價全天一字跌停,比起業績鉅虧和質押爆倉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市場對此次的“暴風”成因更指向馮鑫本人。
對於暴風的沒落,在排除創始人決策失誤方面的原因情況下,我們能夠更多的看到的是:公司企業的高管對於法律漠視,倘若當初,暴風集團能夠在收購 MPS 之前,擁有嚴格的合規調查,那麼這份投資就可能不會打水漂。
倘若當初創始人馮鑫能夠在使用資本撬動槓桿時,嚴格遵守股權合規,亦或者在行賄前對公司進行合規管理,那麼或許他自己根本就不會鋃鐺入獄,再次一點,即便入獄,對於公司的日常經營損害也會大大降低。
但萬事沒有如果,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規則,但歸根到底,所有行業的底線規則,便是法律,對於一家大型公司來説,如果連底線的規則 ——法律,都不能妥善運用,那麼縱使你曾經一時輝煌,風頭無兩,事到臨頭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時代變幻無常,正真的時代風口浪尖弄潮兒,無一不是深悉各種規則,且能熟悉運用的,這一點無論對於公司還是人來説,都是如此。
來源:芙蓉律師事務所
編輯整理:易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