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破產品單一格局 均瑤飲品跨界做水前景難料

財聯社(北京,楊澤世)訊,“乳酸菌第一股”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瑤飲品”,605388.SH)終於要改善其業務單一的狀態了。近日,該公司為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擬注資不超過9000萬元設立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暫定名,具體以工商核准為準),跨界佈局天然礦泉水。

對此,該公司董秘辦工作人員僅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披露相關信息請以公告或其他官方口徑為準。”而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均瑤飲品的跨界之舉或存在風險,“礦泉水品類准入門檻看似很低,實際上很高。從包裝水各個細分領域及產品價位來看,毛利率高吸引了眾多玩家,也導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若均瑤飲品銷售規模、鋪貨無法達到一定程度,成功的機率會很小。”

跨界的挑戰

“均瑤飲品登陸資本市場以來,業務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對於公司產品結構、研發能力及管理經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順應消費趨勢,擬開展礦泉水新業務作為重要戰略佈局。”均瑤飲品指出,“主要產品礦泉水作為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飲用水消費升級的產物,是都市健康生活的首選,未來礦泉水產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

該公司董事長王均豪也於近期對外透露公司發展規劃稱,“均瑤飲品不只有乳酸菌,也要消費升級。這個時代,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及消費者和健康意識的進步,包括對細分市場產品的需求,公司致力於圍繞這幾個進步提升均瑤健康飲品,引領市場。”

而此次均瑤飲品擬涉足的天然礦泉水,為包裝水行業的熱門細分領域。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報中指出,“天然健康興起,高端化序幕拉開。消費升級趨勢下,包裝飲用水行業有望受益於家庭用水包裝化率提升趨勢維持高速成長,且產品結構有望向天然(礦泉)水進一步升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近年來天然水及天然礦泉水在包裝飲用水類別中增長最快。2014年-2019年,天然礦泉水複合年增長率為19.0%;按零售額計算,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155億元;該趨勢仍將延續,2019年-2024年,預計天然礦泉水複合年增長率為14.1%。

在業內人士看來,均瑤飲品試圖入局熱門領域打破其原有盈利模式單一的處境,前景難料。“均瑤飲品認識到業務單一的問題,希望突破這個侷限,值得肯定,但是跨界需要找準方向。”某飲用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當前礦泉水市場火熱,湧入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均瑤擠進這個賽道,需要考量其自身資源是否可以支撐其該決策。”

“對均瑤飲品來説,從乳飲料跨界到礦泉水領域,是想突破原有品類,通過增加高附加值產品來突破盈利侷限,但目前國內快消市場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若均瑤沒有掌握具有獨特優勢資源及專業的市場營銷,如此跨界並不合適。”宋亮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要開拓新的板塊,就要從無到有,會消耗資金和各方面資源,也會影響到發展的進程。均瑤可以在原有的乳飲料業務領域進行細分。”

“從趨勢上看,天然礦泉水開始興起,消費者對包裝水的需求已從便利性上升至品質優先,如今百歲山、康師傅等企業都已經在天然礦泉水市場進行佈局。”原娃哈哈集團策劃總監、快消品行業專家肖竹青告訴財聯社記者,“均瑤飲品與大型企業相比銷售規模較小,且從終端看,幾乎沒有冰櫃投放。以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為例,都在終端投放大量冰櫃,以保證飲品銷售旺季的銷量,所以綜合來看,均瑤在銷售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短板,無法與現有飲品龍頭形成競爭。”

市場突圍的難題

在業內人士看來,均瑤飲品嚐試拓展品類的背後,正是其面臨的產品單一、盈利能力下滑等問題。該公司於今年8月登陸資本市場,旗下主要產品為“味動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飲品,該產品2017年-2019年銷售收入均佔均瑤飲品主營業務收入的90%左右,主營系列產品的貢獻尤為突出。

從數據上看,該公司收入在2019年出現下滑,“味動力”常温乳酸菌飲品塑瓶系列銷量有所減少,2019年產量由上年的17.47萬噸減少至16.14萬噸,銷量也由17.05萬噸下滑至15.56萬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顯示,中國常温乳酸菌飲品市場近年來增速呈現明顯放緩趨勢,2015年該市場增長35.4%,到2019年則僅增長8.1%。

在行業增長放緩的趨勢下,疊加“疫情黑天鵝”事件影響,均瑤飲品2020年上半年整體經營情況呈現下降態勢,營收4.99億元,同比下降26.0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9億元,同比下降22.85%。前三季度營收、淨利潤亦均呈雙位數下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同比下滑78.28%。主要產品“味動力”在前三季度收入同比減少33.16%。

“受疫情等多重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對公司所處行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波動,進而影響公司的業績。隨着外部環境趨於穩定,以及公司募投項目的分步實施,將對公司業績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均瑤飲品強調,“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產生波動主要是因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減少所致,公司目前經營活動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還編制2020年度盈利預測報告,並經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盈利預測審核報告》。根據報告,該公司預測2020年度營收為10.27億元,同比下降19.3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8億元,同比下降17.79%。

“均瑤飲品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產品受到龍頭企業侵蝕越來越嚴重,造成市場萎縮。”宋亮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產品單一,若能做成大單品,在產品本身、渠道、品牌方面都有所突破,也會獲得很高的收益,如伊利的安慕希。但均瑤的大單品市場出現下滑,證明其產品競爭優勢較小,且沒有對產品進行太多升級,這類產品一旦停下腳步,就很容易被超越。”

“含乳和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為完全市場競爭行業,行業集中度不高,同行業品牌間可替代性強,競爭激烈。”王均豪也曾坦言,“受常温乳酸菌飲品高增長及高利潤的驅動,各大低温乳酸菌飲品知名廠商紛紛進入該領域,眾多小廠商也爭相分羹市場,市場集中度會逐步提高,但市場競爭仍然趨於激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9 字。

轉載請註明: 欲破產品單一格局 均瑤飲品跨界做水前景難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