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受訪者直言商品過度包裝增加了消費者支出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潔言 實習生 楊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9月30日 10 版)
商品過度包裝的問題由來已久,為何始終難以根治?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152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過度包裝問題難根治的最根本原因是企業高額利潤驅使。70.0%的受訪者擔心商品過度包裝會增加消費者的支出,68.4%的受訪者擔心會加重對環境的污染,65.5%的受訪者認為會浪費大量材料資源。
收到過度包裝商品,超半數受訪者會反感
收到過度包裝的禮品,北京某IT企業部門負責人劉光(化名)表示能夠理解。“會欣然收下,但事後確實會覺得這些東西華而不實”。劉光表示,一些實在沒辦法重複利用又棄之可惜的包裝,他會跟孩子一起做成手工製品。
調查顯示,收到別人送的過度包裝的商品,57.5%的受訪者會反感,認為形式大於內容,53.4%的受訪者會覺得是負擔,扔一堆包裝造成浪費。
80後家庭主婦劉靜講述,她的公公很難接受過度包裝的禮品,有一次當面責備小姑子買的東西包裝過於花裏胡哨。劉靜理解公公這麼説的原因,畢竟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勤儉節約慣了,看不得浪費。但她也能理解小姑子,平時工作忙,回孃家次數有限,回來一次肯定希望把最好的東西帶給家人。“對於過度包裝,有時候也挺矛盾的”。
調查中,33.5%的受訪者表示收到過度包裝的東西沒感覺,因為現在都這樣,13.5%的受訪者感覺有面子,體現了對方的重視。
70.1%受訪者感覺商品過度包裝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
北京80後張林(化名)平時購買自家使用的東西,會更關注實用性和性價比,並不是太在意包裝。“羊毛出在羊身上,包裝的成本肯定都算在商品價格裏了,花這個冤枉錢,沒有必要”。
調查中,70.1%的受訪者感覺過度包裝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68.4%的受訪者認為加重了對環境的污染,65.5%的受訪者感覺浪費了大量材料資源。
某高校研究生呂家怡覺得,商品過度包裝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浪費社會資源,影響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但對環境的影響最大,尤其是像外賣餐盒、塑料包裝、一次性筷子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長期的。
劉光認為,最嚴重的還是對資源的浪費,很多包裝耗費了大量材料,但因為幾乎所有包裝上都有商品名稱,很難做到循環利用,人們最終只能扔掉。另外,他也擔心商品過度包裝會助長不良的社會風氣,人們在送禮或者表達心意的時候,不關注商品的質量,而只關注它的包裝是否夠“排面”,形成了“唯包裝論”。
“感覺就像套娃一樣,一層套一層。”王楠説,過度包裝耗費了太多資源和材料,產生了大量垃圾,造成了巨大浪費,完全沒必要。
在劉靜看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但其實不管在什麼年代、什麼條件下,節約都是很重要的。不只是節約糧食,方方面面的資源都需要節約。而且,過度注重包裝也會產生不好的導向,讓生產商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外包裝而忽視了商品本身的質量和安全,本末倒置。
調查中,42.2%的受訪者擔心商品過度包裝會誤導產品生產企業,37.6%的受訪者認為會助長奢侈之風,32.4%的受訪者擔心會增加快遞物流負擔。
過半受訪者認為過度包裝難根治的根本原因是企業高額利潤驅使
過度包裝由來已久,雖然屢遭詬病,卻一直難以禁止。呂家怡認為,根子還是在國人的消費觀念和送禮文化上。“中國人講究,既然是要送禮,就必須送得體面一點兒,尤其是禮品包裝要精美好看,感覺如果不是特別精緻,還不如不送”。
劉光分析,這和咱們的面子文化也有關,送給別人的東西總想着要大氣好看,有時候都忽略了物品本身質量而只關注外包裝。商家也迎合一些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更加“過分”的包裝,甚至以此為由頭進行廣告宣傳。
劉靜覺得根本原因還是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商家就會不停地生產。反過來,商家生產了,消費者看到以後就想買。“這就是一個供和需互相刺激的過程”。
調查中,51.4%的受訪者覺得過度包裝是企業高額利潤驅使;27.6%的受訪者認為是消費者講排場,需求不斷;20.3%的受訪者認為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造成的。
2021年09月30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