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房慶海:冀胸中萬千志,展雙手百般能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財經

  房慶海,1980年出生於遼寧本溪,工程師。2014年3月加入華髮,現任華髮城市運營公司副總裁、華昕區域公司總經理。6年來,他牽頭完成了數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公建項目:會展商務組團(一期)綢帶、橫琴國際網球中心、華髮喜來登酒店、珠海中心、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各個項目單體拔地而起,片區規劃從藍圖變成現實。房慶海用無數個“5+2”“白加黑”,抒寫了華髮公建史上的瑰麗篇章。

  臨時要找到房慶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可能在華昕公司的南山六號辦公室,可能在高新區總部基地項目的工地,可能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項目上,可能在情侶路南段項目施工現場,還可能在前往海島的船上。回想六年前剛來到華髮時,房慶海的工作日常也是這樣的——在工程項目之間無縫穿梭,工地,就是辦公室、就是家。

  他負責的項目建築體量大、技術難度高,“時間緊、任務重、關注度高”是常態,但神奇的是,房慶海總能抽絲剝繭,協調各方,解決棘手難題,讓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這樣的他,既是同事口中“腦回路清晰、記憶力過人,堪比電腦”的存在,也是領導眼中善於跑好“最後一棒”,挑戰緊急建設項目的“快先鋒”。

  結緣十字門

  房慶海是專業工程師出身,一直從事建築幕牆的設計與管理。2014年3月,在“珠澳第一高樓”珠海中心主體結構階段,展覽中心、會議中心等建築正初具雛形時,房慶海加入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建設控股有限公司技術室(後簡稱十字門公司),接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灣仔片區的會展商務組團(一期)綢帶、會議中心的設計管理工作。

  十字門中央商務區開發是珠海建設核心城市的戰略舉措,也是橫琴新區開發的啓幕之作,數年之內,這裏將從蕉林魚塘變成集展覽、會議、酒店、劇院、音樂廳、餐飲、甲級寫字樓及配套商業於一體的大型全功能綜合體。為此,十字門公司上下都特別“狠”,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工地,“那時公司在工地,家也在工地”。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房慶海一直在各個工地之間奔波:完成會展中心(一期)的建築外立面建設並跟進後期驗收,保證會展中心能在當年十月開放使用;其後馬上轉場做橫琴國際網球中心的幕牆,由於時間緊迫,網球中心的幕牆設計與施工需同時進行;2015年6月,華髮喜來登酒店開業前夕,他又被調去協助喜來登酒店幕牆的現場管理,確保喜來登酒店能按要求竣工。

  項目一個接一個,房慶海乾脆整個人泡在了工地上,哪怕後來十字門公司已從項目工地搬回位於昌盛路的華髮集團綜合管理大樓,他也沒回辦公室辦公。在十字門建設者的拼搏下,十字門片區“按時長大”。城市升級的轉折點已然來臨,但房慶海沒想到,自己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悄然而至。

  2016年3月,房慶海突然接到通知,領導讓他準備去接手珠海中心項目。“珠澳第一高樓”珠海中心,一連攻克了沿海超深、超高和不規則結構形式帶來的一系列建設難題,已於2015年12月18日順利實現結構封頂。但作為珠海史無前例的超高層建築項目,建築封頂距離能夠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到貼上樓體幕牆,小到鋪設樓內的每一條管線,要給搭好的框架填充“血肉”,非常考驗項目管理人的綜合管控能力。

  經過綜合考量,領導決定把珠海中心總體統籌工作交給房慶海。房慶海説,自己是專業工程師出身,此前一直負責幕牆施工及設計,並沒有項目建設總體統籌工作經驗。他對珠海中心整體項目並不熟悉,而根據公司要求,項目要在八九個月後開放使用,壓力之大讓他一度很想拒絕這個任務。在領導的信任和鼓勵下,房慶海才“硬着頭皮”接了過來。

  一投入現場,最先感受的就是工期的極度緊張。房慶海接手後,籤的第一份文件就是購買電梯的預付款,“我們使用的電梯是日本三菱原裝進口的,要預付20%的款項對方才排產。”彼時,珠海中心甚至連塔吊都還沒有拆除,時間之緊、任務之重,讓房慶海絕不敢掉以輕心。

  為了梳理工作,房慶海每天七點前就到工地,乘施工電梯上到頂層,再一層一層地走下來。每走一遍都記下還有哪些材料沒到位、哪些工程還沒做。房慶海開玩笑道,早在珠海中心舉行“垂直馬拉松”活動之前,他就已經爬過很多次“垂馬”了。

  一次巡查現場時,房慶海發現裝修要用的石材仍未送至施工現場,一問才知道合同一直沒談攏。房慶海決定馬上前往工廠與負責人商談,“溝通是很必要的,工廠的要求無非是三點:談好合同、定好工期、按時給錢”。按這個思路,房慶海跟工廠當面定下了合同,等財務一付款,房慶海就給工廠打電話,催工廠收款、排產,終於趕在施工前拿到了要用的石材。

  那段時間,房慶海跑遍廣東、福建的材料廠,同一個廠家甚至一連去了六七趟。這樣有效的溝通、一環扣一環的緊密安排,搶回不少工期。

  時值2016年盛夏,貼上幕牆後的樓體不通風,房慶海每天爬六七十層樓,一天要換兩三套衣服。熱得受不了的時候,房慶海就走到大樓核心井中間的施工電梯口去,“施工電梯是個高速電梯,運行的時候能帶起大量的風,工人也在那附近做切割,我們是靠這樣來吹風的”。説到這,房慶海也不得不感嘆,“那時候真是好艱難”。

  爬樓的過程,不僅是熟悉工作的過程,也是房慶海從專業工程師轉變為項目管理人的學習成長過程。如室內機電部分,對於他來説以前是“知識盲區”,但他在施工現場會請教設計院、監理單位及其他專業人士,“一件事我一般找三個人談,談完我就知道該怎麼幹。”現在房慶海已經十分熟練,“接電箱其實有一定的工序。反正現在我已經練出來了,能説得比專業的機電工程師還清楚。”房慶海笑道。

  經過大半年日以繼夜的奮戰,2017年1月21日,珠海中心如期迎來亮燈首秀,330米高新地標的崛起閃耀了整個珠澳天際。面對眼前熠熠生輝的珠海中心,房慶海內心思緒萬千。

  “珠海中心是我最驕傲的一個項目,雖然我沒有參加它的‘上半場’,但全身心投入了它的‘下半場’。”從鋼筋水泥之軀,到一點點填充血肉、“梳妝打扮”,房慶海親眼見證並參與了珠海中心的華麗成型,回憶中是滿滿的自豪。

  在滿心欣喜和成就感的背後,也藏着對家人的虧欠。“之前太忙了,我都是6點出門,晚上10點過後才回家,真的完全沒時間陪老婆孩子。”亮燈儀式當晚,他把妻兒也帶來看珠海中心燈光秀。孩子指着通體生輝的大樓,驕傲地説:這個高樓是我爸爸建的!有家人的肯定和支持,房慶海在回憶起這段“個人挑戰”時,言語中也多了一份温暖與慰藉。

  衝刺中大項目

  珠海中心項目也成為了房慶海作為項目管理人的“首秀”,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認可。2017年9月,華髮城運接下工期緊張、超大體量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房慶海又一次被委以重任。

  中大項目由珠海市政府與中山大學合作推進,是集教學、科研、行政及生活於一體的綜合樓羣,建成後,將服務於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空間科學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和珠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然而中大項目體量巨大,政府投資與校方投資的項目有近30個,“它的建設難度可能不如珠海中心,但體量相當於三個珠海中心。”房慶海説。

  多單體同時開發,無論是人員調配、資金週轉、還是相關材料的使用,都需要達到很高的運轉強度。2019年夏天,中大項目組突然傳來要“衝刺930”的消息,着實把大家嚇了一跳,“19年年中的時候,校方提出當年9月學生開學時要有8個單體確保可用。我們第一感覺就是,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新的工程節點計劃比原本的完工節點提前了三個多月,怎麼才能儘量滿足學校的要求?房慶海説,“低頭幹活,還要抬頭看路”,要想完成節點計劃,必須統籌考慮,要增加人力、提高工效,各方面的配備都要全面提速。

  他詳細盤點項目與人手,向城運公司請求抽調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支援中大項目,“比如設計這塊,我們抽調的都是總監級別,他們經驗豐富,在現場可以獨立決策,節省不少時間。”抽調完成後,整個中大項目部有將近100個人,成為當時幾乎是城運最“龐大”的項目組。

  人員到位後,房慶海馬上號召項目人員取消所有休假,並要求大家每天都在早上8點到崗,晚上7點召開會議盤點當日建設情況,從那時開始,“項目上的很多兄弟都睡在了辦公室”。

  緊接着,房慶海跟施工單位協調,清早天氣比較涼快,工人們提早一小時到崗,中午休息長一點,提高施工效率。這樣算下來,原來每個工人每天可以批10㎡的牆,現在可以批12㎡。在此基礎上,將原來“依次展開”的施工方式,轉變為所有單體“同時並行施工”:1號樓開始貼地板的時候,2號樓就批牆,3號樓開始做機電安裝,能推進的工序都同時推進,減少交叉等待時間。為了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在常規的工程質量管理之外,房慶海專設的質量管理組,每天對各單體的工程質量進行“貼身式”檢查,發現問題當下立即整改,“我就跟他們説,你們必須負起這個責任,質量是最核心的。”

  由於中大項目還涉及校方和政府,籤批流程非常長。為了儘量壓縮審批時間,房慶海給政府、學校、公司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都挨個打電話,説明情況,尋求支持。“中大的文件必須用紅色的緊急夾子走紙質呈文,而且請領導們都要馬上面籤,領導們也都給予大力支持。”“設計變更4小時內必須出意見,審批時間不能超過三天,所有領導都審核得很細緻,簽得飛快。”

  關於“衝刺930”,項目團隊的回憶也只剩四個字“爭分奪秒”,房慶海也很為團隊的共同付出感動,“基本是衝刺衝刺再衝刺,大家確實都非常努力投入到這個項目了。華髮精神是拼搏進取、勇爭第一、敢闖敢幹,我們真的就是這樣做的。”

  雖然體量巨大,但操盤中大項目時,房慶海心態已經比經手珠海中心時平和了許多。在諸多複雜的任務下,他依然能有條不紊、運轉自如。手下員工佩服不已,“每天那麼多事,一堆同事問他各種問題,但他的思維都很清晰,能迅速明確地給出指令。”

  光環之下,其實是靠更多的汗水支撐。房慶海習慣把所有事情裝在腦子裏,然後不停琢磨,走路也想,喝水也想,要邁開腿、勤思考、還要“走心”:“我可能不會一整天都待在工地現場,我也會坐辦公室,但這就是我自己整理和思考的時間,也很重要”。從在珠海中心項目上的歷練,到在中大項目上的再實踐,房慶海學會站在全局的高度統籌整個項目,在矛盾與侷限之間“跳入跳出”,成長為了一名優秀的項目管理人。

  截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項目開始兩年多,政府投資的單體和校方投資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都已完工並投入使用,其餘房建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

  回首每一次手上的任務,無論多麼艱難,房慶海總能一一順利完成。這都被他總結為一句“不喜歡丟人”——“我們項目上所有人都一樣,有再多困難都會努力想辦法完成。別人都説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是沒有更好、只有最好。”

  在華髮搭建的大舞台上,房慶海成長迅速,從一個專業技術人員,成為一個全面的項目管控領導人員;房慶海和他所身處的華髮城運團隊,也通過自己的拼搏與汗水,書寫了一頁又一頁華髮公建史的瑰麗篇章,為腳下這片熱土留下更多華髮印記。站在華髮40週年時間節點上,房慶海與許許多多華髮員工一樣,冀胸中萬千志,展雙手百般能,在未來的日子裏將為華髮和城市的生長繪就更壯闊的藍圖。